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傳統貨基黯然凋零: 銀河長盛兩貨基縮水超80%

  • 發佈時間:2015-09-23 07: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近期股市的風雲變幻讓權益類基金迅速跌落神壇,貨幣型基金似乎重新上位,但悲催的是,此次走紅的是保證金型的場內貨基,而傳統的“T+0”型貨基則似乎遭遇著尷尬。

  相關的統計表明,在2014年年末,基金規模超50億元的38隻T+0貨基中,有18隻T+0貨基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規模縮水,佔比高達47%。其中縮水幅度最大的兩隻均超過了80%:其中一隻為銀河銀富貨幣B, 另外的一隻為長盛貨幣

  令人吃驚的是,其中前者縮水了約90%, 從超過百億的規模縮到了11個億的水準,原因何在呢?

  揭秘背後的原因

  實際上,如果從貨幣基金的整體規模來看,一組統計數字似乎還很有利。基金業協會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貨幣基金份額達3.45萬億份,資産凈值規模為3.47萬億元,較7月末提升了2624.43億份和2479.15億元,增幅分別為7.54%、7.69%。若以6月底為基準,貨幣基金的基金份額和資産凈值規模的增幅更是高達43.60%、43.91%。

  那麼,這部分增加的份額實際上是拜哪類貨幣基金所賜呢?綜合中國經濟網記者的採訪,在股市的動蕩歲月中,場內保證金型貨基實現了突飛猛進的規模增長,例如南方理財金H的規模從7億增長到了103億實際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而實際上表現更為出色的是來自於華寶興業的場內貨基,稍早前的數據顯示,實際上在7月下旬時,場內貨基的霸主華寶添益的規模就已經突破了千億大關,較6月底又增長了214%;

  記者查閱到中信證券8月17日時的一份報告則顯示,華寶興業現金添益的規模達到了1575億份, 同時南方理財金H、招商保證金快線B、易方達保證金B也分別增長超過了400%。

  一切因股而變,相比之下,傳統的“T+0”型貨基則淪為雞肋。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去年年末規模過50億的T+0貨基中,共有18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規模縮水,其中,銀河銀富貨幣B、長盛貨幣、長盛添利寶B、農銀匯理貨幣A、易方達貨幣A分別以-88.65%、-81.69%、-74.8%、 -46.76%和-46.54%的縮水幅度排在前五。

  而歷史上這類基金是輕而易舉地能夠突破百億份額,記者注意到,在這份縮水排行榜上,兩隻百億貨基在半年之後規模跌到了兩位數字,除去銀河銀富貨幣b外,另外的一隻則是農銀匯理貨幣A,它由上一年的約140億下降到約75億的水準,縮水幅度同樣驚人。

  原因何在呢?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上半年股票市場表現出色,資金從固定收益類基金大幅度流出到股市,資金的搬家效應體現得比較明顯;深層次的原因是貨幣基金2013年因餘額寶而走向的巔峰早已時過境遷,當年的輝煌有特定的“運氣”成分驅使,協議存款基本不可能再有那樣高的收益回報了。

  貨幣基金改朝換代?

  綜合記者的採訪發現,隨著歷史的變遷,貨幣基金的功能屬性也在發生著變化,當初貨幣類基金髮揮的主要是保值的功能,而如今隨著新基民的更新換代,更多的基民希望貨幣類基金能在熊市中發揮避風港的效應,實現資金的最大化利用效益。

  從這個意義上説,保證金類場內貨基或許代表著貨幣類基金“2.0時代”的發展方向。前述基金分析師指出,實際上保證金類場內貨基不僅能在股市熊市讓空倉的資金同樣能賺到收益,而且其實還可以在股市休市的節假日時同樣幫助資金實現滾雪球式的增長。

  以銀華日利為例,銀華基金相關人士指出,銀華日利T+0的日內回轉交易功能還提供了在節假日、雙休日前夕套利的機會。通常,在節假日、雙休日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場外貨幣基金均暫停申購,回購市場利率也相對較低,因此更多閒置資金會投向場內貨幣基金,以獲得節假日期間的多天收益,從而推高當天二級市場價格。因此,實際操作中,投資者可以在節假日前幾個交易日買入或申購銀華日利,在節假日前一日賣出,獲取價差套利收益。而且固定收益類基金本身是可以投資債券逆回購的,因為同樣的因素也會在節前趨於上漲。

  不過,這是否意味著傳統類貨基已經走向窮途末路了呢?答案似乎並不能一概而論。上海某固收類基金經理指出,實際上在混業經營的大背景下,功能屬性近似于傳統貨基類産品的替代品已經層出不窮,這類産品實際上更多的是吸引大機構資金的存放,安全性相對於收益性更為重要。

  有趣的是,兩類貨基未來的關係或許就如同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並存一樣,兩條平行線雖然沒有交集,但會一直延伸下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