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經理“奔私”冰與火 “最後一站”走多遠

  • 發佈時間:2015-09-11 07:57:51  來源:新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從“道別信”到“道歉信”,私募基金在這波市場調整中經歷了一把“過山車”體驗。尤其是對於從公募轉型而來的基金經理來説,行情的超預期演變,業態發展的時運難料,註定了這波轟轟烈烈的“奔私”大潮將成為一場“剩者為王”的長跑。

  當行業洗牌日趨臨近,公私募基金經理是走是留成為“圍城”內外最為糾結的問題。“其實公私募沒辦法在一個維度上比出孰好孰壞,只能説哪種環境更適合自己。”業內人士感嘆:“問題是,大家都希望做出最接近完美的決定: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機,扮演合適的角色,這才是最難的。”

  “最後一站”走多遠

  “今年行情應該還不錯,但明年的情況吃不準,有可能會倒下一大批私募。我們希望今年能實現盈虧平衡或者略有盈餘,打好渠道基礎,慢慢做”。

  5月中下旬,羅賓(化名)與另一位合作夥伴將創辦一傢俬募基金,對於未來發展做了上述規劃;在此之前,他們的身份分別是滬上兩家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

  令他們意外的是,公司甫成立,市場便開始出現劇烈震蕩,一場行業洗牌似提前來臨。

  “原本計劃7月下旬發行首只産品,但渠道認為時機不好,只能延期,而且沒有明確時間表。”9月初,羅賓對記者表示,7月份市場一波調整讓很多私募損失嚴重,渠道那邊的客戶壓力很大,積壓了很多産品。

  這並非個例。從多傢俬募處了解到,受制于渠道的態度,多數私募基金産品無法按原計劃發行。

  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統計,今年以來共成立2403隻陽光私募新品,此前幾乎每週都有新産品成立,但是“9·3”小長假前後各一週均無新産品成立。

  同時,查閱正在募集的38隻産品,可以明顯發現募集期較此前産品的募集期長。如紅海洋國際資産的紅海洋1號,募集開始時間為4月10日,結束時間則定在了10月30日,璽鳴投資的璽鳴5號募集開始時間是5月25日,結束時間定在了10月15日;而時間相對較短的前海厚生定增二號、菁英時代國投大盈一號也都需要一個月左右的募集時間。

  對比今年上半年如火如荼的私募擴張,動輒十幾億乃至幾十億的募集情況,冷暖立現。

  今年早前,某位在新興産業領域風格生猛的公轉私基金經理,僅用半年時間就實現資産管理規模超百億的目標。其當時表示:“如果在2011、2012年,可能募集一個億都很難,而現在如果不封上限的話,可能募集50億都不是特別難,這是市場給的紅包。”

  “這個行業很殘酷,晚半年出來就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在還沒來得及證明"你行"的時候,可能市場就不給你時間了。”羅賓表示,目前公司沒有公開在渠道發售成立的産品,只能先想辦法通過同學朋友的圈子成立一個小産品運作,壓力非常大。他告訴記者,辦公室租金加人員投入成本,以4人計算,一年大概在200多萬。

  事實上,從多位公轉私基金經理此前的表態來看,多數奔私的基金經理都將創辦私募作為了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站”;然而當業態發展軌跡偏離了原本的預期,這“最後一站”能走多遠也變得更具不確定性。

  在羅賓看來,尤其是對於5月份才出來籌備公司、基本沒有趕上上半年那波産品好發的黃金窗口的私募來説,“能堅持多久”已是一個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今年年中出來的私募比2007年開始創業的私募更難,因為那時私募少,而現在競爭太激烈。”

  基金業協會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13895家,備案産品16402隻,管理基金3.89萬億元。

  羅賓表示,他身邊也有一些出來做沒多久就遇上市場調整的,現在都在咬牙“扛”著。“畢竟才出來,即是最終失敗,也不能馬上認輸。”他告訴記者:“我們會先堅持下去,至少明年再看看。”

  再等等看

  與已經“下海”者的騎虎難下相比,還徘徊在“圍城”門外的人似乎有更多的迴旋餘地。

  申豐(化名)原是滬上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副總經理,上半年同樣有轉型私募的想法,並且向公司遞交了辭職申請,甚至連新公司的合作夥伴都已談妥。

  富有戲劇性的是,由於當時離職的基金經理人數較多,基金業協會備案需要時間,而當走完這個流程、籌備私募基金即將開始之際,行情發生了較大變化,申豐的奔私之路隨即擱置。

  “身邊不少朋友都跟我説,現在還是先別出來,産品發不出,行情也不如上半年那麼好。”申豐感慨道:“再等等看吧。”

  數據似乎也驗證了,上半年達到高潮的公募基金經理“奔私”潮近期已漸趨平靜。

  好買私募數據中心統計顯示,在其數據庫有覆蓋的公募基金經理中,今年上半年,每月都有公募基金經理奔私,各月奔私人數分別為3人、7人、5人、3人、3人和6人;但最近兩月“奔私”人數合計僅為1人。

  在業內人士看來,經歷了持續的“奔私”潮之後,當下公募留存的經驗豐富的投資“老人”已不多見,“該走的也都走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行情的調整也使得部分有意“奔私”者轉為觀望。

  好買基金研究總監曾令華表示,“奔私”基金經理變少,和大跌的行情不無關係。“如果行情遲遲不見好轉,下半年從公募出來的基金經理會更少,現在留在公募是更好的選擇。”

  “現在公募更缺人,原來的老東家總經理也勸我回去繼續跟他幹。”談及未來打算,申豐表示還需要再考慮斟酌,如果私募業態真的面臨一波洗牌調整,先回公募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此外,除了行情演變的猝不及防,“奔私”者還需要面對的一關便是角色的轉換,而這也是絕大多數基金經理公轉私後首要面臨的一個變化。

  “創業初期唯一的感想就一個字:累。”從滬上某家小型基金公司總經理崗位上離職的呂震(化名),去年末成立了一傢俬募基金。在公募時只需負責公司的戰略運營管理的他,“奔私”之後,事無巨細都要親力親為。

  “選址、註冊、寫項目書、裝修,什麼事都得幹,還要一遍一遍跑相關部門。”呂震表示,“公募是一個有機的大系統,前中後臺各司其職,而到了私募,沒有平臺服務,需要花心思的地方更多。”

  “除了關注投資業績外,還需要操心公司的戰略方向和運營管理,即需兼任股東、管理層和業務核心三個角色,腦子裏想的、手頭上幹的,絕對比在公募時多。”談及創業初期的景象投資基金總經理楊玲也感慨道。

  “其實公私募沒辦法在一個維度上比出孰好孰壞,只能説哪個環境更適合自己。”申豐表示:“問題是大家都希望做出一個接近完美的決定: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機,扮演合適的角色,這是最難的。”

  滬上一基金分析師認為,在目前市況下,“底子薄”的私募機構將面臨比公募更大的生存挑戰,行業面臨大洗牌,此時選擇進入私募行業需要更堅定長遠的規劃和更強大的資本支援,“幾個人拉一支隊伍輕鬆圈錢的好日子不再,一般人也就不太敢玩了”。

  “剩者為王”

  行情的超預期演變,業態發展的時運難料,註定了這波轟轟烈烈的公轉私大潮將成為一場“剩者為王”的長跑。需要指出的是,在這波公轉私的大潮中,並非沒有順勢而為、逆勢而上的案例。

  格上理財研究中心統計了管理規模超20億元的私募機構,自6月12日至7月3日連續三周業績表現顯示,有96%的私募在這期間出現虧損,其中40%業績虧損在20%至30%之間;然而與此同時,望正資本王鵬輝卻在大跌前期果斷減倉將其管理的産品平均回撤控制在5%以內。

  “6月中旬及時減倉,基於對市盈率、盈利、去杠桿等因素不夠樂觀的判斷,期間的反彈並沒有急於參與,因而躲過了後來更劇烈的下跌,其整個過程中管理的産品回撤較小。”接近望正資本的知情人士表示。

  無獨有偶,高毅資産的鄧曉峰在建倉期面對估值較高的股票同樣秉持謹慎策略,在倉位較低的情況下積累安全墊,因此6月中旬的下跌行情中並未遭遇較大回撤。

  根據好買基金的調研,鄧曉峰的投資理念不在於追求很高的收益,而在於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構建多策略且相關性較弱的投資組合,在市場面臨調整時果斷減倉保持較低倉位,並且善於選擇“避彈坑”類型的股票。

  在加入高毅資産之初,鄧曉峰便明確提出主要投資那些未來有確定性把握、確定性收益的個股,追求穩健的業績回報。“在調整行情下,相對於小盤股幾乎遭遇腰斬的境況,鄧曉峰偏好的大盤藍籌股確實表現出了一定的抗跌性。”好買基金錶示。

  一家由深圳某位知名基金經理參與創辦的私募基金,在年中時規模將近百億;由於市場調整之際及時減倉換股,同樣在這波下跌中保持了較小的回撤。在被問及運營近況時,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我們活得比之前好”。

  在業內人士看來,經歷這波下跌後,私募基金,尤其是剛剛公轉私的新晉基金經理對於風控的認識會更進一步,這是他們學會在狂熱的躁動情緒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生存的第一課。

  “風控是私募的生命線,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北京一傢俬募基金總經理表示,對於公轉私的基金經理來説,這一波調整的最大教訓是對倉位的控制不夠堅決,“公私募的玩法不一樣,私募更強調靈活,如果對行情不看好,砍倉應該迅速果斷,而不是像在公募操作大資金那樣且戰且退。”

  “公募的激勵機制下,"賭"對了自然贏得光彩,"賭"輸了也是大家一起跌,看的是相對排名;私募不一樣,絕對收益是第一位,牛市可以掩蓋一切,但是行情不會永遠一帆風順,需要時刻如履薄冰,最終比的是誰能活得久。”該總經理表示。

  謹慎,但不用太悲觀

  當然,影響私募基金能否生存下去的最直接因素仍然是行情的走勢。而展望後市,部分受訪私募認為極端情況已經過去,在依舊維持謹慎操作的思路同時,對於行情的預期不用過於悲觀。

  朱雀投資在9月投資展望中表示,經過近期的調整,3000點附近市場估值水準已進入合理區域,尤其是過去半年始終高高在上的優質公司股價逐步進入可買區間。

  在其看來,估值回歸是支援市場的新增力量,居民資産配置轉向股票的趨勢並沒有改變,隨著改革的推進、無風險利率的下調,市場很可能進入底部區域。

  “去杠桿的強制賣盤已經去掉了差不多7成,我們無法預測市場的短期走勢,但在恐慌中賣出是投資大忌,現在應該堅守而非離場!”楊玲也表示,儘管逆勢看多是要承受非常大的壓力,但仍期待牛市重歸。

  根據此前私募排排網8月底的調查,在受訪的基金經理中,40.43%的基金經理計劃增倉,其中近13%的基金經理預期大幅增倉;42.55%的基金經理選擇維持目前倉位,選擇靜觀其變;17.02%的基金經理表示,他們將在9月份降低現有倉位。

  “總體看,基金經理對9月市場趨勢持偏樂觀態度,在具體倉位控制上大多傾向於維持倉位或逐步加倉。”上述調查報告寫道。

  需要指出的是,受訪私募也普遍認為市場反彈不會一蹴而就,未來市場是逐步、漫長的磨底的過程。更有私募人士認為,目前國家對市場干預較多,還比較難以判定是否已經探明市場底,不排除政策逐步退出後,市場繼續下探,目前對市場“不樂觀也不悲觀”。

  “從歷史上看,A股多次行情都是超跌後的反彈,並沒有幾次真正的牛熊週期。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這輪行情,更多也是政策因素和多年低迷後的上漲需求,因此,我們依然可以把當前股市的形態理解為新增長週期的初級階段。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的增長軌道,同時A股估值落入合理甚至低估區間,A股市場就會進入新牛市週期。”凱石投資仇彥英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