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大量資金流向貨幣基金 IPO暫停致打新基金失血

  • 發佈時間:2015-08-20 09:27: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了7月公募基金規模數據,貨幣基金規模暴增8077億份,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出現近萬億份凈贖回。罕見的資金大規模遷徙令不少投資者心生疑問,這是否意味著大量基民正在逃離A股?市場情緒是否已跌至谷底?

  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多家基金公司後發現,近萬億份凈贖回絕大多數出現在打新基金,並且贖回的主要是追求穩定收益同時有資金成本負擔的機構資金。此外,前段時間分級基金密集下折也令一些以分級基金為主要産品的基金公司損失了部分份額。整體來看,普通偏股型基金贖回情況仍在合理範圍內,市場情緒並沒有想像那樣糟糕。

  業內人士認為,從打新基金中流出的資金只有小部分流向債市,絕大部分仍然在場外徘徊,隨時可能進場。目前,基金倉位普遍偏低。總體看,基金手中的彈藥充足。

  大量資金流向貨幣基金

  最近,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貨幣基金申購突然增加很多,債券基金規模也有小幅增長,股市賺錢效應減弱使得低風險資産的配置重回投資者視野。

  中國基金業協會發佈的7月公募基金規模顯示,截至7月底,受市場震蕩變化影響,公募基金資産規模為6.88萬億元,比6月底小幅縮水2382億元,下降3.35%。公募基金份額規模為63674億份,比6月底增加1288億份。不過,需要指出的是,7月證金公司向5家基金公司提供2000億元,成立了5隻新基金,為市場持續輸入流動性。如果扣除這2000億元,公募基金份額比6月底減少712億份,整體變動較小。

  不同類型基金之間經歷了罕見的資金遷徙。正如眾多基金公司所反饋的一樣,以貨幣基金為代表的現金管理産品受到鉅額申購。數據顯示,貨幣基金總規模從6月底的24093億份猛增到7月底的32171億份,僅僅一個月規模暴增8078億份,增幅達33.53%,貨幣基金規模隨之創出歷史新高,佔基金總規模的比重高達46.87%。事實上,自去年12月份以來,在股指頻創新高,股市的賺錢效應愈發明顯的情況下,貨幣基金規模的市場佔比曾出現一路下行趨勢,這一趨勢在剛剛過去的7月才得以扭轉。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8月以來這一現象更加明顯。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貨幣基金規模較6月底實現翻倍,有的基金公司甚至出現了兩倍左右的增幅。

  作為低風險資産典型代表的債券型基金規模也有所增長,但不如貨幣型基金增速明顯。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提供的數據,截至7月底,債券型基金的總規模達3504億份,上個月底規模為3048億份,增長456億份,環比增幅為14.96%。“債基增長不明顯是因為很多債基都是定期開放的,不能每日申購。”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總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在資金大幅流入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的同時,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出現了鉅額贖回。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開放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總份額為25843億份,比6月底大幅減少6989億份,份額縮水比例達到21.29%。Wind數據顯示,7月新成立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總規模為2350億份,如果剔除掉這部分新基金帶來的規模增量,整個7月份,開放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凈贖回規模約達到9339億份。有公募基金行業人士指出,偏股基金單月遭遇接近萬億份凈贖回和接近三成的凈贖回比例,在公募基金史上絕無僅有。

  值得注意的是,從這接近萬億的資金流向來看,絕大多數資金並未找到好去處,依然停留在貨幣基金這一類流動性較好的現金管理工具上。“主要是現在確實沒有更好的投資去向,這些資金主要來自於銀行理財,風險偏好比較低,但對收益也有一定要求。債市下半年收益水準不太高,跟打新完全不能比。一旦股市企穩,IPO重啟,這些資金馬上就會回去。”上述固定收益投資總監表示,這些資金不會在固收産品中長期停留,隨時都有重新回到股市的可能性。

  IPO暫停致打新基金失血

  近萬億資金從偏股型基金中撤離,並不意味著基民已經對市場失去信心。通過對多家基金公司進行求證,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天量贖回的來源主要是打新基金。

  打新基金主要成長于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牛市中。2014年6月,證監會重啟IPO,疊加牛市賺錢效應,資本市場迅速掀起一股“打新”熱,而網下打新又以公募為首,尤其是今年以來,打新基金産品規模急劇膨脹。統計顯示,截至6月底,打新基金凈值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超過60隻,更有4隻基金規模突破150億元大關。其中,工銀絕對收益規模高達160.71億元,緊隨其後的招商豐泰規模達到157.76億元,這兩隻基金連續兩個季度成為規模最大的打新基金。西部利得成長精選和中海積極規模也分別達到153.77億元和150.7億元。另外,有19隻基金凈值規模在120億元到150億元之間。根據民生證券研究員聞群的測算,2015年4月份以前用於申購新股的公募資金在1000億元以內,4月份在3000億元左右,5月份增長到5000億元左右,6月份膨脹到1.3萬億元左右。

  打新基金這一罕見的低風險高收益産品並未走紅太久。7月初,為了穩住持續下跌後陷入流動性危機的A股市場,監管層決定暫停新股發行,這讓以新股申購為主要盈利來源的打新基金遭遇當頭一棒。以混合型基金為主體的打新基金規模急劇縮水。據記者了解,打新基金的贖回比例普遍在六至七成,不少基金公司打新基金甚至被贖光,贖回的主要是機構客戶。

  “我們公司打新基金規模之前有幾百億,現在還剩下一兩百億。IPO暫停,機構客戶走得差不多了。”一家曾憑藉打新基金迅速做大規模的中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剩下的打新基金目前以投資債券為主,其他普通的偏股型基金贖回並不明顯。另一家北京的基金公司行銷策劃部負責人也表示,該公司之前150億左右的打新基金現在只剩下約50億。“很多機構都是放杠桿來的,因為收益可以放大五六倍,散戶其實不多。如今打新停了,機構肯定要走,他們借來的資金都是有成本的。”這一説法在其他幾家打新基金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處也得到印證。

  除了打新資金撤出,7月份出現的分級基金大規模下折潮也使得股票型基金份額縮水。另外,出於獲利了結或止損需要,前期大跌中少數非打新的偏股基金也遭遇明顯凈贖回。“我們公司上個月贖回比較多的主要是前期漲幅已經比較大、比較受關注的基金,其他基金凈贖回不超過10%。”據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透露,近期市場一漲就有申購資金涌入,整體來看,非打新的偏股基金申贖在合理範圍內。深圳另一家大跌前業績十分剽悍的基金公司則反映,近期已經出現了凈申購。

  投資者信心逐步恢復

  目前看來,市場信心已經有所恢復,但並未完全好轉,近期市場表現也反映了這一點。部分公募基金經理表示,短期內沒有確定性的機會,目前的市場方向仍不明朗,投資者信心需要緩慢修復,市場回歸正常也需要時間。

  事實上,基金倉位依然處於低位。眾祿基金研究中心倉位測算的結果顯示,上周樣本內開放式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剔除QDII和指數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4.60%,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91.01%,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4.89%。

  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Wind統計後發現,近一月成立的106隻新基金凈值均在1元左右波動,倉位普遍較低,其中廣發中證醫療、工銀瑞信高鐵産業等指數基金倉位比主動型基金稍高,但從凈值表現來看,倉位也十分有限。五隻“國家隊”基金中,南方消費活力基金倉位相對更高。

  不僅基金經理相對謹慎,新基金髮行也遭遇低潮,平均募集規模連續下降。招商證券(20.53, 0.40, 1.99%)統計,8月3日至8月7日,共有18隻基金公告成立,其中包括7隻股票型基金、4隻混合型基金、1隻貨幣基金、1隻指數基金、3隻指數分級基金、1隻商品型基金和1隻量化多空基金,共募集規模92.7億元,平均募集規模是5.2億元,僅為前一週10.4億元平均募集規模的一半。8月10日至8月14日,共有5隻基金公告成立。其中,包括1隻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1隻貨幣市場基金和3隻股票指數分級基金,共募集規模12.8億元,平均募集規模僅為2.6億元,較前一週平均募集規模再度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申贖情況向來被當做市場的滯後指標甚至反向指標。比如,在這輪大調整中,就在市場出現反彈的前一日,即7月8日,基金贖回達到最高峰值。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表示,從上周投資者的行為數字看,市場情緒明顯恢復,融資餘額大幅增長,股指期貨多頭把握節奏,中證500與滬深300(3886.136, 60.72, 1.59%)期貨的多頭力量佔優。此外,公募基金倉位較低也從另一個角度説明,基金手中的彈藥依然很充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