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呼籲拯救A股 嚴懲惡意做空者建議成立平準基金

  • 發佈時間:2015-07-03 07: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自6月15日A股啟動暴跌模式以來,滬指截至7月2日已跌逾25%,個股股價更是大面積腰斬。儘管7月1日晚間證監會等監管層急發利好救市,但7月2日滬指僅在短暫企穩後再度暴跌,全天跌幅3.48%,兩市近1500股跌停。面對A股如此表現,多位市場知名專家呼籲救市,為此金融投資報匯總近期聲援A股、呼籲救市的專家觀點。 本報綜合報道

  管清友(民生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

  特事特辦全力應對股災

  管清友認為,能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避免中國大陸出現1997年香港金融市場出現的危機,直接影響下一階段金融創新改革成敗,甚至影響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全局,絕不可以掉以輕心。

  當前,要特事特辦,組織力量,出臺政策,全力應對。

  李慧勇(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

  急需設立萬億平準基金

  監管層現已全面向各方緊急徵求救市意見,這是4700點以來第一次。

  李慧勇的意見是:1、成立5000-10000億平準基金入市;2、正視危機,更高領導人出來穩定市場。救市,需要全副武裝的解放軍,不能光靠文工團和宣傳隊。

  張憶東(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股災尾聲仍需真金白銀

  張憶東判斷,目前處於股災尾聲,雖然市場已是驚弓之鳥,但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政策的手已經在糾正市場失靈的格局,一旦出現恐慌拋售和惡意做空的惡性迴圈,則政策維穩就會加大力度的。

  他還對市場空頭直言:“大家都在這個市場謀生活,都需要有份責任感,生財有道,在當前股災階段,國難財不宜發,這個時候就算不去扛沙包救災,也不能挖大壩;何況,空頭雖然貌似強大,但以政府作為對手盤的風險巨大,不要忘記當年‘3.27國債’,不要忘記上世紀末的香港保衛戰。”

  李迅雷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降印花稅有空間有必要

  李迅雷表示,現在是先降低交易成本中的相關費用,預計接下來會進一步調低印花稅的比例,“這個必要性和概率都很大。”

  劉紀鵬(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

  別讓創業板高泡沫再現

  劉紀鵬認為這次暴跌是綜合性風險的爆發。“比如前期上漲過快,比如大股東瘋狂的減持造成失血過多;再比如,杠桿的融資比例過高。很多80後、90後沒有經歷過之前的金融暴跌的經驗,盲目跟風、跟莊等。”

  最讓劉紀鵬憤慨的是,有一些經濟學家對中國股市的改革牛、國家牛和上漲橫加批判,這一輿論認為中國的改革在倒退,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市場的信心。

  劉紀鵬指出,中國股市內在的矛盾還沒有解決,必須秋後算賬。只有把治本的顧忌一一消除,才有可能迎來長治久安,否則市場還會反覆。股市絕不是賭場,絕不允許創業板這樣的高泡沫再現。

  董少鵬(證券日報副總編輯):

  依法處理違法違規行為

  自6月26日以來,滬深股市發生災難式暴跌,這與我國經濟穩定增長,新一輪改革加快推進的形勢是很不相符的。所以,董少鵬認為,管理層應該:一是成立資本市場聯合調查小組,依法處理違法違規行為。 二是監控大宗做空賬戶交易,維護藍籌公司價值。三是就資本市場基本理論問題進行明確闡釋。

  李大霄(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及時調整新股發行供給

  李大霄表示,現階段要理性冷靜分析市場,監管層應加大力度出臺讓市場平穩運作的措施,市場所有參與者應該共同維護市場穩定,穩定市場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

  李大霄建議調整新股發行的供給。他指出,市場行情向好加大新股發行增多投資標的,無可厚非,但隨著行情下跌幅度的加大,監管層有必要調整新股發行節奏,尤其是控制大盤股的入市時機,給市場充分的修復時間。此外,上市公司應積極回購股份,大股東和高管積極增持股份,增強投資者信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