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1·19”股災一天蒸發3萬億 證監會否認打壓股市

  • 發佈時間:2015-01-20 07:11:5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今晚天臺見!”1月19日收盤後股民們在網上吶喊。融資資金的瘋狂拼搶,最終導演了“1·19”股災悲劇。1月19日,滬指大跌7.7%創7年來最大單日跌幅,A股市值一日蒸發3萬億元。

  是誰導演了這場股市悲劇?誰在這場悲劇中受傷最深?

  1月19日,滬指大跌7.7%,A股市值一日蒸發3萬億元。證監會晚間回應,否認監管部門有意聯合打壓股市。

  歷史上大跌次日均上漲

  上週末監管部門連發重磅,證監會公佈兩融違規黑名單,包括中信證券等十幾家上榜;銀監會限制委託貸款來源及用途。市場分析稱,此舉意在降低A股的資金杠桿。短短一個交易日,兩市合計蒸發2.82萬億元,接近於中石油和工商銀行的A股總市值。

  在恐慌情緒放大下,週一A股爆發恐慌性踩踏。截至收盤,滬指報3116.35點,跌幅7.7%,創7年最大單日跌幅;深成指數報收10770.93點,跌幅6.61%。

  兩市跌停個股近150隻,近2000隻個股下跌,金融板塊全部跌停。據媒體統計,1996年以來,A股單日跌幅超過6%的共有20次,而次日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萬億融資盤調轉槍口,瞬間從強大的多頭變成兇猛的空頭,局面是多麼的可怕。”面對週一的踩踏慘狀,一位資深投資者如此感嘆。對於此次下跌後的行情,也有市場人士表示了不同看法。一位北京私募經理稱,由於此次的下跌是融資融券推出後的最大的跌幅,由於存在巨大融資止損盤,指數的下跌將更為猛烈。

  數據顯示,2014年初,A股兩融餘額為3474億元,在去年12月底,A股兩融餘額更是一舉突破萬億。市場普遍認為,融資入市是推動A股“瘋牛”的重要因素,兩融業務增長也提升了券商的盈利水準,成為券商股走牛的內在原因之一。而證監會對於兩融加強監管無疑給火爆的兩融業務澆了一盆涼水。

  證監會回應“兩融”

  對於市場認為金融監管部門有意聯合打壓股市,昨日晚間,證監會回應:“這與事實不符”。

  “對12家存在違規行為券商採取行政監管措施,旨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融資業務規範發展,市場不宜做過度解讀”。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稱。

  另有傳言稱,對已經開立融資融券賬戶且賬戶資産低於50萬元的投資者,證券公司將對其強制平倉。

  對此,鄧舸稱,對證券公司開立融資融券信用賬戶時證券資産低於50萬的客戶仍可以繼續參與融資融券業務,不因為這一資産門檻而強行平倉。

  對於此輪行情,金融股是吸納兩融資金的絕對主力。截至1月16日,僅中信證券兩融餘額高達332.73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為331.78億元。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2月1日時,中信證券兩融餘額僅為108.25億元,不到兩個月時間,中信證券的兩融餘額增長超兩倍。

  最新回應

  中信證券:減持前不知被罰

  新京報訊 在證監會下達對中信證券兩融業務處罰同日,中信證券披露遭到大股東高位減持,被市場人士質疑涉嫌內幕交易。中信證券1月19日公告回應,公司及大股東中信有限均是收市後通過公開渠道獲悉受罰的,事先並不知情。

  1月16日,證監會通報12家券商因兩融業務違規被罰。其中,中信證券等3家公司存在違規為到期融資融券合約展期問題,受過處理仍未改正,且涉及客戶數量較多,被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就在證監會發佈處罰同日,中信證券披露大股東中信有限分別在2015年1月13日-1月16日四個交易日內4次減持中信證券的股票,據計算套現金額超110億。

  中信證券在被證監會處罰當日披露大股東大規模減持公告的行為遭到質疑。有市場人士認為,由於中信證券作為被處罰當事方,有條件比市場提前獲知被處罰的資訊,中信證券大股東在其兩融業務被罰消息公佈前拋售股票的做法,可能涉嫌內幕交易。

  中信證券昨日公告稱,2015年1月16日約17時,公司通過網路報道知悉上述處罰,事先公司並不知情且未收到任何處罰通知。中信證券同時表示,在發現上述傳言後,向大股東中信有限進行了書面徵詢。中信有限表示,本次減持中信證券股份的行為係中信有限正常的經營決策行為;關於中信證券融資融券業務受到處罰的情況,中信有限于2015年1月16日收市後從公開渠道知悉,事先並不知情。

  回放

  A股歷史上的三次股災

  重創7.7%,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回顧A股歷史會發現,1996年(之前沒有漲跌停板限制)以後A股發生過三次股災。每一季股災的到來,都讓市場驚心動魄。

  第1季:大盤“跌停”

  播出時間:1996年12月16日

  1996年上證綜指從1月19日的512點最高漲至12月19日的1258點,不到一年的時間,累計漲幅為140%。而深成指的漲幅更是超過300%。10月起,管理層為了抑制股市的快速上漲,連續發佈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但行情依然節節攀升。

  12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發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文章中給股市定性為“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這一天恰逢週一。當天,滬指跳空低開105點,最終收于1000點,重挫9.91%,深成指下跌10.08%,當天兩市絕大多數股票跌停。次日,滬指再度暴跌9.44%,深成指跌幅達9.99%。

  短短的9個交易日內,滬指便從當年的最高點跌至855點,最大跌幅30%。

  第2季:五年熊市

  播出時間:2001年7月底

  2001年7月30日,又是一次“黑色星期一”,這場股災與國有股減持有關。2001年6月中旬,財政部推出國有股減持方案,股指出現見頂跡象。在7月24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開始下跌。直到7月30日,滬深兩市創下兩年內最大跌幅,上證綜指下跌5.27%,深成指下跌5.21%。

  2001年上半年,滬指創下當年6月份的歷史新高2245點。與此同時,市場掀起一場“中國股市市盈率是否太高”的大討論。

  當時,為了充實社保資金,國有股開始減持,進一步引發了投資者的“用腳投票”。再加上國內經濟增速下滑、銀廣夏造假事件等原因,最終引發了A股在當年7月底出現崩潰式下跌,導致一場長達5年的熊市,期間再也沒有見到2245點,直到2005年998點歷史大底後才重回上方。

  第3季:重挫千點

  播出時間:2007年5月30日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宣佈上調印花稅,從1‰提到3‰。當日,滬指開盤跳空低開近5個點,收盤下跌6.5%。短短一週內,滬指重挫近千點,從4300點一路狂跌至3400點,大部分股票連續遭遇多個跌停,眾多投資者猝不及防、損失慘重,歷史上稱為“5·30事件”。

  經過“5·30”大跌之後,滬指最終又上漲至歷史最高點6124點,但更多是藍籌股帶動的指數型行情,眾多中小盤股其後盤整甚至下跌,大部分投資者“賺指數不賺錢”。

  昨日,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本週一的暴跌和“5·30事件”有本質區別,首先“5·30”是全速下跌、跌速比昨天快得多;另外,“5·30”是小盤股、垃圾股的泡沫達到頂峰後破滅,而昨日的下跌是藍籌股上漲過急之後的正常調整。

  原標題:“1·19”股災 一天蒸發3萬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