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專戶業務逆襲:5萬億資産規模完勝公募業務

  • 發佈時間:2015-03-11 07:34:25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專戶逆襲 5萬億規模完勝公募

  基金行業的非公募業務發展大步流星,以至於高薪招人都招不及。“許多人才都是向母公司‘借’力發展,如內勤、會計、風控等崗位。即便如此,人才的補給還是跟不上業務膨脹的速度。”據一基金業人士透露。業內所傳,在一些基金子公司的招聘中,最急需的項目經理的月薪可達5萬元至10萬元不等。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力證了基金非公募業務的勢頭。截至2014年底,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4.54萬億元,而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資産總規模則已達4.96萬億元。

  將迎首波兌付高峰

  “一是房地産信託等的收緊為基金子公司及券商資管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二是公募業務發展緩慢,權益類産品在去年的份額減少,傳統風險理財流向專戶及陽光私募。”對於基金非公募業務的反超,華泰證券基金分析師王樂樂分析指出。

  從投資標的來看,基金子公司專戶主要投向非標市場,規模為3.25萬億元,佔比86.9%;投向交易所、銀行間市場的規模僅3638億元,佔比9.7%。不過,華寶證券研究所相關人士表示,不管是機遇還是問題,隨著監管越來越嚴格、通道業務的萎縮等,基金子公司的轉型已迫在眉睫。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專戶規模風光無兩的強勁發展勢頭背後,暗藏的風險仍然不容忽視。

  華寶證券研究報告稱,首批成立於2012年底到2013年初的20家基金專項子公司在2014年底或2015年初迎來第一波産品的兌付期。

  據華寶證券判斷,其中,投資于房地産項目的專戶産品可能最先出現兌付風險。“最大的風險點是此前債權項目面臨的兌付壓力,這是全行業都要面臨的問題。”一位基金公司子公司總經理表示。

  “之前已經有部分早期成立期限較短的子公司産品到了兌付期。”一基金公司的市場部人士指出,由於前兩年是基金子公司雜草般野蠻生長的時期,許多子公司風險控制很不到位,一旦發生風險,註冊資本遠遠不夠承擔風險損失。有分析人士統計,目前71家基金子公司的平均註冊資本僅為4830萬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