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化解人才流失窘境 基金試水事業部制初見成效

  • 發佈時間:2015-01-21 08:28: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以人才為核心的基金公司正面臨著人才迅速流失的窘境,傳統的管理模式受到挑戰。

  隨著中歐基金股權激勵以及事業部制的開啟,更多基金公司感受到了留住人才的壓力和緊迫感。近日,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可以預見的是,2015年事業部制的改革將可能席捲整個公募行業。

  業績激勵機制不同

  近兩年,由於機制問題,公募基金業的優秀基金經理相繼離職。而2014年底牛市的到來,使得“盼牛市盼了那麼多年,終於可以辭職大賺一筆”的公募基金經理轉做私募的越來越多。

  究竟公募和私募的收入差距有多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一般來説,基金經理的薪酬結構是基本工資+年終獎,其中年終獎是結合絕對收益同類産品的相對排名進行劃分。

  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我們公司投資部有一個‘大包’,是所有基金經理能拿到的年終獎,結合每個人管理産品和賺錢情況 (結合絕對收益和同類産品的排名)分到每個人頭上”。

  如剛離開博時的明星基金經理鄧曉峰管理著上百億規模的博時主題行業,2014年末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八。據業內人士透露,鄧曉峰2014年的年終獎在300萬~400萬元之間,這已算業內相當理想的年終獎收入水準了。

  然而,私募的情況又如何呢?一般情況下,陽光私募主要收益在業績的提成上,陽光私募浮動業績報酬提取上,一般是15%~20%的水準,最高的達到30%。

  例如老牌私募星石投資,截至目前管理著50億元的基金規模,但在牛市背景下,規模還在迅速上升。假如2015年投資收益率為20%,這50億元規模可為星石投資帶來管理費加提成可達2億多元。由於私募團隊人員數量相對公募非常精簡,個人最終獲得的收益會是非常可觀。此外,星石投資在給員工發放工資、業績提成的基礎上還會給基金經理部分股權(三年評選一次合夥人)來吸引人才。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公募基金經理加入私募行業也就不難理解了。去年年初,價值派代表人物、前南方基金投資總監邱國鷺離開南方基金,隨後創立了一傢俬募公司,任職CEO。邱國鷺計劃從私募起步,條件成熟時也可能進入公募行業,目標是要尋找最為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做一個明星投資經理的平臺。公司會將2/3的業績提成全部分給基金經理。據《理財週報》報道,明星基金經理鄧曉峰便是離開博時加盟邱國鷺創辦的私募公司。

  顯然,收入和業績激勵機制的巨大差別,使得如何提升業績並留住人才成了公募基金迫在眉睫的問題。

  考核上更像是合夥人制

  公募面臨的人才危機,使得事業部制有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中歐和前海開源等一批公司實施這一機制之後,也出現了積極的變化。

  自宣佈試水事業部制,以及股權改革方案的獲准,中歐基金便集結了業內不少基金牛人的加盟,最近廣發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劉明月加盟中歐基金就引起了業內的熱議。

  據悉,中歐基金的事業部制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在組織架構調整方面,投資團隊圍繞最優秀的基金經理組建獨立運作的事業部,其他部分劃為四大支援板塊,銷售、研究、基金行政和公司行政,為投資事業部提供一站式的高效率服務。

  在激勵制度方面,投資團隊獨立核算,參與分享管理費收入,並全權使用和分配這部分收入。在投資團隊調整方面,選擇優秀的阿爾法基金經理,並授權他們組建適合自己的團隊。   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曾表示,能夠具有持續獲取阿爾法能力的基金經理,我認為不超過基金經理總人數的10%。這種阿爾法技能和基金經理的知識、經驗、性格甚至價值觀密不可分,因此,要充分挖掘這種能力,就需要圍繞這些最優秀基金經理,按照他們特有的方式來組織整個投資流程。

  除了中歐基金之外,新基金公司中的前海開源也有典型性。這家公司在前南方基金投資總監、總經理助理王宏遠的帶領下,試水股權激勵和事業部制,吸引了業內眾多知名投研人士,且規模已經上百億。

  據前海開源人士介紹,目前公司共有基金經理20名,一個基金經理對應一個事業部。一個事業部下面有主管事業部的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助理以及研究員等成員。

  除了投資部按照事業部模式劃分,公司研究、渠道等部門仍處於統一管理之下。人事安排上,公司保留事業部主管的任免權,而具體到事業部內部人員的任職,各個事業部具有獨立的決策權。不排除有基金經理助理或研究員表現出色,事業部將其提升為基金經理。

  前海開源大安全擬任基金經理薛小波也有一個事業部,除了這只新發的基金,薛小波還管理著前海開源軍工指數,去年的業績有著很好的表現。他告訴記者,自己的事業部會陸續發行産品,自己的團隊也會不斷壯大,未來會根據團隊的需要進行 “高配”,未來可能會從基礎研究院裏提拔晉陞人才,也可以從外部尋找更強的研究員等。

  在考核上,薛小波稱,我們更像是合夥人制,公司按照絕對收益、相對收益、規模等幾個因素,第一年佔一部分、第二年佔一部分、第三年佔一部分。並按照管理費的提成進行分配,“40%~50%的提成都是有可能的”。

  對於股權方面的具體激勵,前海開源人士稱,股權分配比例每年都是有浮動的,具體的框架尚未發佈。未來事業部獨立核算的過程中,渠道、研究等支援部門的成本以何種比例計入單個事業部,目前仍在探討中。

  上述人士同時表示,公司成立之初將明確制度,但公司股權激勵和事業部制進程全面實現是在三年以後,目前專戶子公司做的比較靠前,子公司已有幾個部門實現自負盈虧和獨立核算。公司考慮的是先實現一部分,進而到全面放開。

  工作室製成新看點

  事業部制、工作室制、合夥人制等被基金公司提上了日程,中郵基金或許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中郵基金在2014年10月份成立了首個投資工作室——任澤松投資工作室,稱此後還將陸續成立其他投資工作室。目前投資工作室的工作還處於試運作階段,人員設置包括基金經理、研究員和行政人員。工作室的負責人在一定範圍內擁有人事權和財務權,負責人既可通過公司人事部門招募人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行招募基金經理和研究員。

  至於投資工作室的利潤分配,公司會把分成整體打包給工作室,由負責人主導工作室內部的獎金分配。公司每年將根據市場、業績、公司整體經營情況等因素對分成比例做出調整。中郵基金副總經理張靜表示,希望借成立投資工作室這一契機,在未來3~5年間內摸索出事業部制的一條成熟道路。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投資工作室的激勵效應是毋庸置疑的,但弊端是其獨立性容易形成“國中之國”,從而削弱投研體系內部及與公司其他部門之間的合作。

  對此,張靜表示,中郵基金管理層不會去干預投資工作室的具體運作,但這並不意味著工作室獨立於公司投研體系外,工作室是依託中郵基金的整體投研平臺,在投資委員會決策的指引下開展工作的,所以應該辯證看待其獨立性。

  張靜表示,工作室既需要投研體系內部的各項支援,也需要公司其他部門諸如清算部門、技術部門、交易部門和産品設計部門等的支援。脫離了公司的大環境,工作室也就成了“無水之魚”。

  記者了解到,中郵基金考核工作室的指標包括業績和規模等,除了業績排名必須要達到的指標,管理規模也是衡量工作室業績的關鍵指標之一。在工作室制度下,基金經理既可以通過傳統行銷渠道募集資金,也可以憑藉自己的渠道資源募集資金,在資金的募集手段上機制也比較靈活。

  除了各投資工作室的事業部制外,中郵基金的專戶理財事業部、網際網路金融事業部等各事業部也已相繼成立,事業部制並不局限于投研體系。張靜表示,“靈活性、個性化”是中郵基金事業部制的特點,成立投資工作室、引入事業部制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長遠來看,合夥人制度才是我們的方向。

  未來隨著事業部制效果的逐步顯現,自然會受到眾多基金公司的關注。

  廣發基金的老牌明星基金經理劉明月加入中歐基金成了廣發基金2014年的 “痛”,據了解,廣發基金已將事業部制的實施提上議程。

  南方某小型基金公司的市場部人士表示,“現在很多公司都在研究,挺複雜的,我們也在討論,同時看看已經實施事業部制公司的成效如何。”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現在已有基金公司開始實施事業部制,例如最先開始的中歐基金、招商基金、前海開源、中郵基金、九泰基金等都開始試水。

  另外,記者發現,不少基金公司的專戶也已開啟了事業部制,有些在成立之初便實施的是事業部制,有些則是成立後一段時間開始實施。

  “我們的專戶部已經是事業部制了,管理費給公司一部分之後,其他團隊內部自己分,公募的事業部制在2015年應該要實行了”,滬上某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觀察:事業部制不是靈丹妙藥

  “求變還有生機,不變就是死路一條!”這是一位新基金公司高管的原話。

  公募門檻的降低,私募全方位地介入競爭,已使得公募基金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才能迎難而上求得生機,必須要求變,這已成了業內的共識。

  事業部制的推出,雖然讓人眼前一亮,但不可否認的是,並非所有共識都適合這一機制,而這一機制也並非無懈可擊。業內人士就曾表示,“公司能否放開事業部還要看股東和管理層的胸襟,總經理一年200萬元的收入,事業部制下基金經理能拿幾千萬元,放權讓利的這種機制能否有效實施,確實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其實,事業部制也並非萬能。記者曾採訪過新華基金老將曹名長,其在公募行業工作多年,長期業績出眾,偏愛大盤藍籌和價值投資,去年管理的兩隻基金排名均在前十。談及近期老牌基金經理頻繁離任的話題,他稱,自己依然會堅守在公募行業,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公募的操作模式。有些推行事業部制的公募基金公司的每個部門是獨立的,且相互競爭頗為激烈,相對私募而言,公募追求更多的是長期穩定盈利,這更符合自己的投資風格。

  有業內人士稱,未來的變革之路在國內基金行業過去的發展中並沒有先例可循,這將是一條不平坦的道路。只有建立一種全新的工作機制,用良好的機制去吸引各方優秀人才,最大限度地將員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綁定在一起,才能激發出優秀人才的工作激情,變博弈關係為合作關係,真正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共用。

  因此,公募基金要想真正突圍,事業部制或許可以借鑒,但並非“靈丹妙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