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4年基金管理規模增五成 七公司遭遇滑鐵盧

  • 發佈時間:2015-01-07 09:22:4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新鮮出爐的規模數據,揭示了2014年各家基金公司答卷成績,其中規模同比大幅下滑的7家公司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與2013年末相比,華宸未來、西部利得、萬家、天治、金鷹、泰達宏利、交銀施羅德7家基金公司位列規模降幅前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基金公司總體資産規模為4.51萬億元,相比2013年末增加了1.5萬億元,增長49.83%。

  華宸未來:資産規模倒數第一

  2013年末,華宸未來尚有1.66億元規模,在當年7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7位;而截至2014年末,華宸未來規模只剩下0.62億元,降幅達到63%,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數第一。

  規模危機是華宸未來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2014年對於華宸未來可謂 “多災多難”:8月底因子公司資管計劃違約受罰,牽連華宸未來暫停新業務3個月;2014年全年華宸未來沒有發行新基金,而旗下僅有的兩隻基金華宸未來滬深300和華宸未來信用增利儘管業績並不算差,但持續行銷乏力,基金規模不斷縮水,導致公司整體排名持續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華宸未來成立於2012年,僅有的兩隻基金産品成立於2013年,2014年才是公司正式運作的第二個年頭。華宸未來由華宸信託、南韓未來資産基金管理公司、咸陽長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註冊資本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南韓未來資産基金管理公司是南韓國內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股票型基金産品在南韓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25%。而華宸未來也是業內首家韓資參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但從目前發展來看似乎有些“水土不服”。

  與多數新基金公司一樣,華宸未來也醉心於“劍走偏鋒”,積極拓展非公募業務。2013年3月29日,華宸未來子公司深圳華宸未來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華宸未來官網顯示,子公司目前資産管理計劃已經達到100多個,2014年擴張尤其迅速,不過卻狠狠地“栽了跟頭”──旗下産品華宸未來-湖南信託志高集團專項資産管理計劃宣佈違約,並且因此引發人事動蕩,華宸未來原總經理萬雲、原董事長劉曉兵已先後離任。

  而從業績來看,得益於2014年末A股行情回暖,華宸未來滬深3002014年凈值上漲53.06%;華宸未來信用增利2014年凈值上漲25.63%,收益排名擠進同類型基金前2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華宸未來投委會由5名成員組成,由總經理闕水深領銜,其餘4名成員分別是投資副總監兼研究總監徐冬、固定收益部總經理王駿、基金經理蔡文、高級研究員黃穎峰。

  西部利得:兩年停發新産品

  西部利得2014年末資産規模排名倒數第二,僅2.35億元,較2013年末下降49.7%。2013年末資産規模為4.67億元,在當年7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2位。

  對連續兩年未發新産品的西部利得來説,規模下滑也許並不意外。2014年,西部利得經歷原外資股東紐約銀行梅隆資産管理國際有限公司撤資的考驗,2013年則是被基金經理辭職、核心投研人才告急所困擾。

  截至2014年末,西部利得旗下共有4隻基金,分別是股票型基金西部利得策略優選,混合型基金西部利得新動向,兩隻債券型基金西部利得穩健雙利和西部利得穩定增利。西部利得策略優選2014年凈值整體上漲14.75%,西部利得新動向上漲28.65%,西部利得穩健雙利A和西部利得穩定增利A分別上漲8.09%和6.74%。分類來看,2014年權益類基金凈值表現好于固定收益類,但由於未開展持續行銷,規模不升反降。

  不過也有一些好轉的跡象。經歷2013年人才危機之後,西部利得逐漸擴充了基金經理團隊,目前在任基金經理數量達到4位,分別是付琦、劉吉林、傅明笑和陶?。而其投委會規模更加龐大,共有8位成員,其中兩位為列席委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西部利得旗下基金多采取投委會決策制度,投委會由董事長安保和領銜,固定收益總監蔡明及上述4位基金經理都是投委會成員。

  西部利得成立於2010年7月20日,曾是基金公司審批“關閘”兩年後再次 “開閘”成立的首家基金公司,也是市場上第61家公募基金公司,當時一度備受矚目。但西部利得除成立當年盈利之外,2011年~2014上半年均呈虧損狀態,或許是連年的虧損耗盡了外資股東方的耐心,2014年紐約銀行梅隆資産管理國際有限公司將持有的西部利得49%的股權悉數折價轉讓給上海利得財富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伴隨著股東變動,西部利得不得不更名改姓(原名為:紐銀梅隆西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也隨之生變,2014年5月原總經理陳?辭去職務。目前,西部證券持有西部利得51%股權,為控股股東。

  萬家:規模下降超百億

  對於萬家基金來説,2014年也是“多事之秋”。最新出爐的資産規模顯示,2014年萬家基金規模大幅下滑120億元左右,從2013年末的244.65億元降至124.2億元,降幅接近50%。

  截至2014年末,萬家旗下基金一共18隻,其中2014年新增4隻,分別是萬家城建、萬家日日薪貨幣、萬家貨幣E萬家現金寶,無一例外均是固定收益類産品。其中萬家貨幣E並非絕對意義上的新基金,而是旗下明星産品萬家貨幣繼A、B份額之後,新增的E類份額。

  但上述4隻新基金規模非常有限。截至2014年末,除萬家貨幣E規模為7.4億元之外,萬家城建、萬家日日薪貨幣B、萬家現金寶資産規模分別只有0.45億元、0.38億元和0.6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歷史數據發現,造成2014年萬家基金資産規模驟降的“元兇”主要是萬家歲得利定期開發債券、萬家貨幣A萬家貨幣B三隻産品。

  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2013年末,萬家歲得利定期開放債券曾是萬家旗下第二大基金,資産規模為63.5億元,而到2014年末,其規模僅剩下6.31億元。該基金是一隻帶有封閉期的債券基金,每年定期開放申贖,旨在成為一年期定存的替代産品。該基金成立於2013年3月6日,而到2014年3月首次開放申贖時,遭遇了大幅贖回。

  2014年,萬家貨幣A和萬家貨幣B也遭遇不同程度的贖回,最新規模分別為14.85億元和20.43億元,而在2013年末規模分別為35.68億元和37.3億元。在2014年四季度“股強債弱”的局面下,固定收益類産品規模普遍縮水,資金明顯流入權益類産品,其中萬家180指數規模便增長8億元左右。但就萬家係來看,主動型權益類産品吸引力不如被動型,萬家和諧增長混合萬家行業優選股票規模亦在下降。

  除了公募主業規模下滑之外,2014年萬家與金元惠理就子公司項目對簿公堂一事也備受關注。萬家也因此遭受證監會處罰,收到證監會暫停受理公司的業務申請,並對母子公司的相關責任人員採取認定不適當人選、出示警示函等監管措施。

  固定收益投資能力一直是萬家係的特色,在風波逐漸平息後的2015年,我們期待萬家儘快走出陰霾。

  金鷹:規模連續兩年縮水

  人事變動加之新産品發行停滯,導致小型基金公司金鷹基金2014年末資産管理規模再度下滑。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新産品零發行疊加老基金縮水,金鷹基金2014年規模由2013年的91.9億元下降至62.89億元,縮水幅度達30%,由此,金鷹基金2014年規模排名下降至第61位,相比2013年下滑11位。而2012年金鷹基金規模為104.73億元,迄今為止,該公司資産管理規模連續兩年縮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金鷹旗下固收及權益類基金中都有績優産品,但整體業績缺乏亮點。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金鷹元盛分級債券2014年收益率20.26%,金鷹紅利價值混合基金收益率40.12%,均位列債券及混合型前30名,但金鷹行業優勢股票金鷹主題優勢股票等業績排在股票型後三分之一。

  總經理換人連帶副總及投研部門人事調整,或許是金鷹基金2014年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2014年3月中旬,金鷹基金對外發佈公開招聘總經理公告,由於此前5年金鷹基金僅有1年實現盈利,此次公開招聘也被外界視為金鷹基金戰略調整、突圍求變的前奏。隨後,金鷹基金原任總經理殷克勝因“個人原因”離職,董事長劉東代任總經理職務。

  5個月後,來自大股東廣州證券資産管理總部的總經理劉岩就任金鷹基金總經理。

  管理層變動也帶來了投研部門人事調整,2014年下半年起,金鷹基金投研部門兩員大將──基金管理部總監、金鷹策略配置、金鷹核心資源股票基金經理陳曉,固定收益部總監邱新紅相繼辭職,兩每人平均為金鷹基金投委會成員。

  天治:新産品缺席影響規模增長

  近年來憑藉固定收益業績異軍突起的天治基金,在2014債券市場牛市行情下,卻遭遇基金公司資産管理規模縮水的尷尬。梳理天治基金2014年發展路徑不難發現,新産品缺失未能給公司帶來新增規模,而老産品中,業績表現優異的轉債基金四季度才開始發力,難以給公司全年規模帶來有效支撐。

  自2009年起,天治基金新産品發行時斷時續,2014年未發行新産品。

  天治基金穩健雙盈債券堪稱債券型基金中的“黑馬”,2012、2013年連續兩年業績位於行業前三,這也讓成立近10年依舊名不見經轉的天治基金找到了自身的業務特長,不過,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債券牛市行情中,天治基金明星産品──天治穩健雙盈相比前兩年業績並不出色,排名滑落到前二分之一。

  相比之下,天治可轉債表現更為搶眼,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4年天治可轉債業績漲幅38.28%,排在同類基金前50名。不過,該基金業績進入四季度才跟隨股票市場暴漲,業績表現難以在短期內帶來規模增量。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天治基金2014年資産管理規模由2013年的59.43億元下降至39.5億元,縮水3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天治基金迎來了新任總經理,公司戰略也有所調整。2014年初,天治基金公告稱,原總經理趙玉彪轉任公司董事長,公司副總常永濤升任總經理一職。常永濤是公募基金元老級基金經理之一,早年曾在大成基金擔任基金景福基金經理,2009年進入天治基金分管投研,歷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等職務,擔任總經理之後依舊兼任投資總監一職。

  值得一提的是,天治基金將專戶業務作為2014年發展重點。公司曾對媒體表示,公司管理層試圖將公募業務中固定收益類産品的管理經驗移植到專戶業務。天治基金董事長趙玉彪此前透露,天治基金專戶業務將首先從固定收益方向展開。他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深入,債券融資的需求將擴大,債券市場或將步入快速發展期,這為固定收益類産品的做大做強提供了機遇。這或許也是天治基金公募新産品暫緩發行的原因之一。

  泰達宏利:業績不佳遭遇贖回

  泰達宏利2014年也經歷規模縮水的尷尬。2013年旗下債券産品業績不佳,2014年新基金髮行受波及,加上老基金普遍遭遇不同程度的贖回,影響了泰達宏利整體規模。

  延續2013年的佈局,2014年泰達宏利新産品線仍圍繞固定收益類進行,全年泰達宏利共發行3隻新産品,其中泰達宏利養老混合、泰達宏利淘利債券均為低風險産品,唯一一隻權益類産品泰達轉型機遇直到年末才面世。

  2013年泰達宏利重點佈局債券基金,卻遭遇産品業績不佳的局面,幾隻債券基金年度漲幅均不足5%。或是由於前一年債券型産品業績不佳,2014年泰達宏利新基金髮行遇冷,相比2013年泰達宏利發行的3隻債券基金,首募規模最高逾30億元,最低也近20億元,2014年泰達宏利兩隻低風險産品募集規模均不到10億元。

  此前成立的老基金中也出現基金規模普遍縮水的局面,泰達宏利風險預算混合泰達宏利市值優選股票、泰達信用合利債券等5隻産品資産凈值下降均超10億元。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泰達宏利2014年資産管理規模由2013年的327.30億元下降至233億元,縮水幅度28.8%。

  投研團隊一向相對穩定的泰達宏利,2014年也經歷了多位基金經理離職、新基金經理批量提拔的人事變更。其中既有績優基金經理跳槽,也有業績不佳的基金經理離任。

  2014年初,泰達宏利基金經理胡濤跳槽至嘉實基金,此前,胡濤管理的泰達宏利效率優選混合獲得晨星基金五星評級。不過,吳俊峰等其餘離任的基金經理業績普遍一般。

  老基金經理離任的同時,泰達宏利8名新基金經理陸續上任。經過此次人事調整,泰達宏利基金經理從業年限超過兩年的僅剩5名,從業年限超過3年的僅有3名。2014年,銀行係基金異軍突起,資産管理規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中有4家屬於銀行係,但交銀施羅德卻是其中的另類。

  2014年最後一天,擔任交銀施羅德總經理近4年之久的戰龍宣佈辭職,總經理一職暫由董事長錢文揮代任。2014年,交銀施羅德經歷了規模縮水、一日五基金經理變動等變局。

  2014年交銀施羅德僅發行交銀強化回報債券一隻基金,相比2013年7隻、2012年6隻的節奏,新基金髮行速度明顯放緩。

  新基金上檔緩慢加上老産品縮水,導致交銀施羅德資産管理規模下降明顯。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4年交銀施羅德資産管理規模降至370.93億元,縮水20%,這也是該公司近兩年來資産規模首次跌至400億元以下,排名也由2013年的第20名滑落至第33名。

  另一方面,交銀施羅德人事變動加劇,現任權益部投資總監管華雨將卸任交銀成長30、交銀趨勢股票基金經理一職,未來將獨自掌管交銀成長股票,同時與基金經理王崇共同管理交銀新成長股票

  2014年上半年,交銀施羅德固定收益部總監胡軍華先行離開,8月,固定收益部副總李家春遞交辭呈。公司 人事調整也涉及基金經理轉崗與研究員上位,例如基金經理張鴻羽轉任研究部,基金經理張媚釵調往專戶投資部,數據顯示,兩位老基金經理近年業績並不如意。同時,王崇、陳孜鐸等研究員則走上基金經理的崗位。

  投研部門調整在基金業績上也有所反映,2014年交銀施羅德業績分化明顯,既有交銀阿爾法核心股票交銀主題優選混合兩隻業內排名前10的基金,也有凈值漲幅不足5%的交銀精選股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