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經理跑步“奔私” 多舉措應對基金經理流失

  • 發佈時間:2014-12-24 08:36:2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隨著A股行情的快速到來,公募基金經理“奔私”的速度明顯加快。而據基金圈內人士預計,基金經理在拿到2014年的年終獎後,離職的基金經理還會呈現一個小高潮,這個時間不會太久,大概就在2015年的3、4月份。

  年內離職基金經理同比增46%。

  近年來公募基金經理投奔私募早已屢見不鮮,不過在當下如火如荼的牛市氛圍中,公募“離職潮”有愈演愈烈之勢。近期各大 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變更中,因“個人原因”選擇離職的人數不在少數。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7日,今年共有199名基金經理離職。這超過2012年和2013年全年基金經理離職人數(2012年有111人離職,2013年有138人離職),也讓今年成為基金經理變更最為頻繁的一年。

  而伴隨著批量基金經理請辭,公募中有5年以上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群體也越來越少。數據顯示,548隻普通 股票型基金中,基金經理從業年限達到10年以上的只剩下7位。而基金經理職業年限達到5年以上的,只有90位。在這548隻基金中,有184隻基金經理管理基金的年限在2年以下,佔比約佔三分之一。

  公募基金經理紛紛“奔私”,一方面固然由於私募機制靈活、個人發展空間廣闊,另一方面也與鼓勵私募基金髮展的政策大環境相關。

  私募基金備案制的開啟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私募2.0時代”的來臨,而各地也推出不少針對私募基金的扶持培育計劃。比如,浦東就推出一整套組合拳政策,從規模獎勵、孵化初創機構、高管獎勵、營造軟環境、搭建私募服務平臺、提供物理聚集空間等幾大方面為私募基金的發展提供支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公募基金經理認為應當儘快趕上私募發展的“春天”,原先就已經成立的私募基金也在尋找成長擴張的機會。

  上投摩根試投億元“種子基金”挽留人才

  深圳某基金公司的高層人士坦言:“牛市來臨了,基金經理很多都在考慮離職去私募賺錢,只是現在還沒有集中爆發。由於時至年尾的考核時點,基金經理也許會等到年終獎落袋為安後再選擇離開,估計2015年公募基金將會迎來一波非常明顯的公轉私浪潮。”

  對公募而言,如何留住人才以及培養有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正成為嚴峻的問題。據悉,上投摩根將拿出超億元的公司自有資金,推行種子基金計劃,這在公募業內尚屬首家。所謂 “種子基金”計劃,主旨是作為公司內部的人才孵化機制和新業務培育機制。具體實施流程是,有意願的投研人員可按自己的 投資策略建立投資模型,然後申請進行種子基金模擬電腦操作,試運作足夠長時間段後,公司對期間的運作進行績效考評,一旦被認可就可以申請設立種子基金,公司將拿出部分自有資金,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設立種子基金産品,投研人員也可根據自身意願投入個人自有資金。該種子基金將公開透明運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一旦受到市場認可,也會考慮轉為公募基金産品。

  上投摩根總經理侯明甫解釋道,“這其實是公司內部人才的一個孵化機制,激勵培養人才。我們給有創業衝動的人才足夠的機會,同時內部也會嚴格控制整個流程。寧願公司自己的資金嘗試,哪怕失敗也是公司的資金,不涉及投資人的利益。”

  “我們作為首家公募基金公司嘗試種子基金,也希望給公募同行作為一個借鑒,大家共同探討有意義的創新發展模式。”侯明甫補充道,“雖然私募業近年來發展迅猛,但公募肩負著服務滿足99.6%的普通大眾投資理財的需求,因此不斷應時改革創新,用創新的制度留住合適的人做對的事是我們的使命”。

  此外,也有基金公司決定發展更多合適的 指數型基金,從基金産品上應對基金經理的流失。“公司現階段不打算發行主動管理型産品,剛培養個新人沒兩年又走了,而且市場好的時候, 指數型基金更有前途。”南方某基金公司高層人士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