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專戶一對多首發不輸公募 3天銷售破億元

  • 發佈時間:2014-10-29 08: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前不久,財通基金旗下的一款專戶一對多實現單日破7000萬元,三日破億元的迅猛銷售勢頭,並準備提前結束募集。

  而相對的是,近日天弘基金披露的餘額寶三季度運作情況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在更多的投資者加盟的情況下,餘額寶單季度的規模卻首次呈現緩慢下滑,其背後的緣由來自於一批高凈值客戶降低資産配置比例。

  因而,有業內人士指出,7月中旬以來A股傳遞出的賺錢效應,或讓基金公司針對高凈值群體的非公募專戶業務分流了餘額寶資金。

   權益類專戶熱度上升

  以軍工為首的主題類基金,在2014年呈現單邊上揚格局,使得部分權益類基金格外搶眼。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部分基金公司績優的非公募業務,尤其是權益類專戶的銷售也開始重新步入高凈值客戶的視野。

  據悉,財通基金富春100號權益類一對多專戶,10月21日募集首日規模突破7000萬元,三天已過億元。為控制規模,該産品將提前結束募集。而此款專戶産品的銷售渠道為財通證券和財通基金的直銷系統,並未選擇銀行渠道。

  “這個量不算多,其實單只專戶産品的規模都不會很大,一般在2億元以內,平均也就1億元左右。現在權益類産品較熱,我們也在做少量的權益類專戶産品。”滬上一家基金公司專戶業務負責人對此表示,專戶業務現有模式,已由原來的先有産品後銷售,轉為先有需求後銷售,而權益類産品操作比較容易,基金公司都很熟練。

  同時,有滬上基金公司的銷售人士對記者透露,其公司曾推出的一款一對多産品,由於準備充分,只用了3天就完成募集,公司還對産品規模進行了控制。

  而據數據顯示,滬上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幾隻權益類專戶産品,年內收益曾一度超過40%,備受客戶推崇。此外,南方某基金公司也盯上了權益類專戶一對多,由於過往業績較穩定,旗下兩隻相應專戶産品近期將進入募集期。

   專戶或分流餘額寶資金

  10月24日,天弘基金披露餘額寶三季度報告稱,餘額寶的用戶仍在大幅增長,而餘額寶第三季度規模為5349億元,較今年二季度末規模5741.6億元,減少了近400億元。這是餘額寶成立以來,季度規模首次下滑。

  對此,投資者王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儘管支付功能很強大,但餘額寶的收益年初以來不斷下滑,産品的吸引力也開始下降。正好股市又漲了起來,三季度自己贖回了部分資金,和朋友合夥購買了一家基金公司發行的專戶産品。

  那麼,高凈值客戶是否會轉向購買基金公司專戶産品呢?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高凈值人群往往更敏感,對市場關注度較高,況且今年有些基金公司的專戶業務做得還不錯。事實上,權益類專戶産品在今年前6個月也沒有太明顯好轉。當然,大資管時代從餘額寶流出的資金也有很多選擇,就算進入基金公司專戶,也不一定要轉移到權益類專戶産品中,那些收益比較穩定的專戶産品也很有吸引力,比如債券、量化對衝等類型。”前述基金公司銷售人士表示。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市場人士也表示有這種可能,一旦A股出現賺錢效應,其權益類專戶一對多的銷售就還不錯。

  “估計從餘額寶撤出的資金會更偏向權益類市場。前段時間就有券商表示,資金量1000萬元以上的超級大戶新增開戶數增速很快,100萬~1000萬元的新增開戶數量基本保持穩定,而10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開戶數則是呈現波動狀態。”前述滬上基金公司銷售人士表示。

  前述公募業務負責人解釋:“今年央行投放流動性,固收産品的收益率都在往下走。一隻固收專戶若不做杠桿,今年能做到10%的收益率就很不錯了,這塊資産吸引力不夠。”

  三季度市場風險結構重新配置,從開戶數來看,高凈值客戶回歸權益投資熱情增加。同時,基金業協會的數據也顯示,基金公司非公募業務的比重在三季度前兩個月,從6月末的1.5萬億左右猛增至1.8萬億元。

  銀行、券商銷售渠道不積極

  事實上,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專戶銷售遠沒有到火熱狀態,銀行、券商等渠道的積極性並沒有外界想像中的那麼高,也最多是比以前直接完全拒絕客戶好一些。

  前述非公募業務負責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實銀行現階段也有做專戶的需求,也想留住客戶。目前來看,銀行偏愛兩類專戶産品,一種就是銷售費用比較高的産品。銀行可以根據專戶的銷售金額,按一定的比例收取銷售服務費。這個比例不固定,時刻都在發生變化,權益類産品比例最高,通常為1%。具體流程為,銀行總行或者分行會對專戶産品進行風險把控,理財經理銷售産品,基金公司會按照約定比例將費用直接劃到銀行賬戶上。

  第二種,就是業內稱之為保本保收益的産品。這種産品收益率不高,但市場需求一直都放在那裏,産品風險不大,銀行等理財經理也樂於銷售。

  “據我了解,銀行和券商確實也在嚴格篩選基金公司的專戶産品,他們看重歷史業績以及業績是否穩定。如果營業部有賣過專戶産品的,對客戶的掌控力度還比較強;若過往銷售量很少的,對客戶的掌控力度就比較弱了。”前述大型基金公司的市場人士表示。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理財人士向記者坦承,由於專戶資訊不公開,自己對基金公司專戶一對多了解不多,自己主要是向鑽石級別的客戶做推薦。

  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就基金公司而言,其自身更願意開拓專戶一對一業務。不少基金公司的專戶一對一和一對多業務,規模相差好幾倍。而有的基金公司專戶業務規模並不算小,卻沒有專戶一對多産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