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的人才困境:行業全方位“優勝劣汰”
- 發佈時間:2014-09-29 01:42: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胡愛善
公募基金業的人才流失正在加劇。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九個月行業離職的基金經理高達146人,超過此前兩年的總和。在此背景下,基金經理“一拖多”現象頻現,甚至還有一人同時管理8隻、甚至10隻以上基金的極端個例。
不過,管理人才的捉襟見肘,並沒有影響新發産品源源不斷地上線。尤其在2014年8月8日基金髮行實施註冊制後,新基金的發行速度、數量有明顯提高。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8月共有35隻基金髮行,數量環比上升24%。在A股牛市漸起的偏暖氛圍下,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全力推産品,以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一邊是“離職潮”愈演愈烈所導致的人員吃緊,另一邊是不斷膨脹的産品數量和規模,顯而易見的是,公募基金市場人才端的供需出現了嚴重背離。與此同時,基金經理頻繁的走馬換將也影響了部分産品的業績,排名下滑進一步刺激人員流動,迴圈往復以形成惡性迴圈。
在這場“人才荒”背後,行業內部受到的衝擊到底有多大?對此,多位受訪的公募基金業內部人士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十家”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離職可分為兩類情況,第一類是被動離職,各家公司內部對産品都有收益率考核,達不到標準的基金經理將被自動辭退,這種考核制度在業內一直存在。第二類情況則是主動離職。不過在他看來,這並不能説是一件壞事,職場上辭舊迎新不斷,公司總會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也會不斷培養出新的人才。當然,對絕大多數行業而言,在發展過程中總有陣痛。
公募基金的確感受到了這種“陣痛”。近年來,網際網路“寶寶”、銀行理財産品、私募、券商集合理財等各類投資渠道逐漸分流了老百姓的資金。而在公募自身創新力不足、內部激勵機制缺失、私募政策鬆綁等多重因素疊加下,人才窘境也日益突出。在競爭慘烈的當下,沒有優質人才,就不會有好的産品。經歷了十餘年的高速發展,公募基金遭遇了自身的瓶頸。
廣發基金副總經理朱平在談到人才供需時,專門提到了2005-2007年那波牛市。他表示,七、八年前的基金公司對基金經理的需求沒有如今這樣迫切。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大家做産品的收益率都不差。與之相比,近兩年A股呈現出的結構性行情,卻令選股的操作難度大增,進而拉大了基金經理的能力差距,基金産品也隨之出現分化,而這種情況還將持續下去。
以今年為例,截至9月24日的股票型基金排行中,年收益最高的中證軍工指數分級基金B漲幅高達89%,而排名末位的則是曾經的明星基金華夏大盤,業績虧損近9%。
儘管業績分化至此,公募仍以中長期的穩定收益、操作規範性以及資訊公開等特點,成為一大部分散戶和老百姓的首選投資品種。接受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不約而同地表示,只有持續創造優秀的業績,才會讓更多的投資者買賬。要想發展,就一定要改變、創新。基金公司若想破除發展壁壘,必須要採用市場化的公司治理模式和員工激勵,並以期形成市場化的人員競爭與産品創新。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對行業的未來保持樂觀。一位不久前剛剛離職的基金公司高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公募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費率太低,這必然會造成公司治理結構不穩、人員流動性大。行業內無論高管、還是基金經理的離職率都很高。
“以後會是基金産品不斷"倒下",而不是基金經理"倒下"。”他説,我們眼中的基金經理人才困境,就好比是一扇窗,其背後映射出的是行業在市場化進程中的探索與掙扎,在當下以及不遠的未來,全方位的“優勝劣汰”正緩緩拉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