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心酸! 基金經理離職後竟混不過挖掘工
- 發佈時間:2014-09-28 08:52:00 來源:金陵晚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基金經理的社會地位早已今不如昔。有基金經理日前吐槽稱,自己每天為凈值忙活,凈值表現好,那是大盤行情的功勞;凈值表現不好,就是自己能力水準的罪過。每天起早貪黑,嘔心瀝血,離職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結局還不如中專畢業的挖掘工。
實際上,這個行當的人才正在加速流失。《金證券》記者發現,截至9月21日,今年以來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已達146人,超過了2012年、2013年全年的總和,創出基金業年離職人數的年度歷史新高。而在這些離職的基金經理中,換個地方繼續幹基金經理的不足一成,近六成的人則去向不明。
心酸的段子
近日,有一個段子在基金經理圈子裏流傳,讓人在會心一笑的同時引發深思:
一基金經理去參加同行聚會,聊到最近的市場和業績。該基金經理説:“週五凈值只漲了0.6%,做得好的基金估計得漲2%。”越説越激動,最後竟然哭了起來。旁邊的人連忙安慰:“一天而已,不至於啊!”基金經理説:“我難過的不是這個。我難過的是,我已經40歲了,還得為一天天的凈值起早貪黑、嘔心瀝血。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在座所有人頓時都沉默了。
此君哭了一會兒,最後抬起頭説:“其實我最近一直在想,與其過這種日子,還不如去學一門技術,然後移民。我想問一下,學習挖掘機技術哪家強?”大家齊聲回答:“山東濟南找藍翔!”
一位基金業人士在與《金證券》記者講述這個故事時深有感慨地表示,基金經理一般都是理工男居多,入行還要經過A股市場牛短熊長的千錘百煉,最後才能成長為基金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年齡稍長的人面對越來越大的排名壓力時,往往會力不從心。
該人士指出,離開基金公司後,因為無一技傍身,他們流落到社會上還不如中專畢業的挖掘工吃香。因此,許多基金行業人士離職後,便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近六成去向不明
截至9月21日,基金經理年內離職人數已經達到146人,超過了2012年、2013年全年的總和,並且創出了基金業離職人數的年度歷史新高。
而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給《金證券》提供的獨家數據顯示,離職後,約有58%的公募基金經理,在離職後三年內無其他去向。
據了解,基金公司對於基金經理的離職,公告時大多解釋為“個人原因”。《金證券》記者了解到,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裏,業績不佳是大多數基金經理離職的重要原因。此外,公司治理問題也是原因之一。
一位今年一季度剛離職的基金經理告訴《金證券》記者,離職純粹是因為職業風險。“公司內部氣氛緊張,總經理年初也走了,實在怕被誤傷,只能先走為妙。”他表示,對於以後的執業規劃還沒有想好,想先休整一段時間,放鬆一下。
“基金經理離職後的去向與基金經理本身的性格也有很大關係。”一基金行業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表示,一般來説,基金經理大多出自理工科,而理工科的人大多思維嚴謹,性格內向,做了基金經理後大多滿腦子的數字。性格外向些的,基本上都去投奔了私募,而性格內向者,多去向不明。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男性同行,女基金經理離職的原因就純粹得多。離職的女基金經理中,不少人選擇相夫教子,做起全職太太。
“私奔”好出路?
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離開原職後,換個地方仍幹基金經理的人僅佔到9.6%;剩下32%的基金經理中,很多人轉投私募及券商。轉投私募者中,不乏原華夏基金“一哥”王亞偉、工銀瑞信江暉以及上投摩根呂俊等一些明星基金經理。
滬上一基金公司市場總監在接受《金證券》記者採訪時表示,私募基金註冊制放開後,公募基金中將有一大批“有識之士”投向私募懷抱。
“目前來看,私募、券商是基金經理理想的出路。”京城一位由公募轉投私募的黃先生告訴《金證券》記者,自己加入私募基金後,投資更為自由,不會再為不合理的業績排名提心吊膽。
他表示,私募基金能充分發揮人的投資個性。不過,由於私募基金追求絕對收益,操作上將承受更大壓力。實際上,不少公募基金經理在“私奔”後,處於“生存沒問題,發展壯大難”的尷尬境地。
《金證券》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為縮小與公募基金的差距,券商在投研團隊上不惜重金挖人,許多基金經理“回流”到券商,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