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建章立制加速基金業“新陳代謝”

  • 發佈時間:2014-08-25 05:39:2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日前,匯添富基金一則清盤公告打破了市場平靜,若持有人大會順利通過執行,這將填補國內公募基金從未退市的空白。公募基金主動清盤背後的政策支援有哪些,為什麼是短期理財基金最先嘗試清盤?還有哪些基金可能面臨同樣命運?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推開那扇公募基金清盤之門……

  公募基金清盤之門為何塵封16年?從制度層面看,主要涉及不知道如何清盤、不值得去清盤兩方面因素。

  和訊理財客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岳認為,長期以來,基金清盤的後續細則不明晰,在基金審批制下權衡放棄“發行牌照”的利弊後,很多基金公司寧願自掏腰包維繫迷你基金生存。但是,新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出臺後,上述“不知道”和“不值得”迎刃而解,基金業有望實現“新陳代謝”。

  新規破解“不知道”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代宏坤認為,對於基金清盤,在新老基金法中相關條款的表述基本一致。但新的《辦法》中對於資訊披露和處理辦法都有了更明確的規定。《辦法》規定,在基金合同生效後,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産凈值低於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向中國證監會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併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並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

  展恒理財旗下弘酬投資研究總監王斐認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公募基金圈未發生清盤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舊的管理辦法在清盤方面的硬體條件限制太低,在基金作為理財産品比較稀缺的年代不達標的可能性太小;二是即便“達標”了,後續細化的規定也不夠明朗,基金公司考慮到清盤會給市場聲譽帶來不確定的影響,誰都不願意蒙受品牌損失,往往選擇其他方式自救。

  制度化解“不值得”

  在促使清盤制度更加成熟、明晰之後,如何改變基金公司眷戀牌照“殼”資源的積習,放下“清盤不值得”的包袱?

  “新基金設立門檻的降低為基金清盤掃清了很大障礙。”代宏坤認為,基金公司可根據自身發展策略靈活地設立新基金,“事後備案,而不是事前審批”,基金的類型和數量在不斷增加。

  在市場化改革的大環境下,優化基金産品線,提升運營效率成了管理人的重要課題。對於運作不理想,規模有限,沒有生命力的基金,管理者沒有必要繼續貼錢維護,清盤理應提上議事日程。

  “客觀地説,清盤對基金的流動性或許會有一定損失。但基金産品不像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基金業新陳代謝必須成為常態,維繫‘基金不死’沒有太大意義。”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李蘭説,在金融市場化改革中,基金公司是真正的“主角”,有權從成本、收益等角度自主決定要不要發新産品、發行何種新産品、何種産品改清盤等問題。

  王斐則預測,未來3年至5年間,基金行業將保持快速良好的發展勢頭,公募FOF、公募對衝基金等各種不同的投資工具也將不斷上市,行業自身乃至整個泛資管領域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將更為流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