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基金動態 > 正文

字號:  

私募服務外包:“苦活兒”交給聰明人

  • 發佈時間:2015-07-17 09: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他們趕上了好時機。從行業趨勢、社會發展的角度看,一定是走分工專業化的路子,監管層也迅速捕捉到了這一行業需求。”北京金融街丁章衚同3號的金融客咖啡會館,近日的一場發佈會上,記者又一次感受到了那種屬於金融與資本的敏銳氣質。

  “他們”是一支私募基金外包服務的創業團隊。事實上,隨著先後兩批外包服務機構備案名單的發佈以及業內機構緊鑼密鼓、佈局搭臺的不斷涌現,一個走向精細化、規範化發展的中國私募市場版圖正呼之欲出。而這個過程所孕育的潛在變革與機遇也正越來越清晰地浮出水面。

  “一對N”引發的現實需要

  不過,私募基金外包服務的到來卻並不突兀。早在去年11月份,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就發佈了《基金業務外包服務指引》,提出外包服務是指外包機構為基金管理人提供銷售、銷售支付、份額登記、估值核算、資訊技術系統等業務的服務,但不涉及投資決策等核心業務。今年2月初,協會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引導私募外包服務機構開展業務備案。

  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數量已達13895家,備案産品達16402隻,管理基金規模達3.89萬億元。

  不過,這並不是私募外包服務所有的潛在業務對象。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類機構的服務事實上還包括了各類型的私募專戶産品。按照這一口徑,早在2015年3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總規模就已經達到了約23.82萬億元。

  “大部分資産管理人本身行業範圍內就有這種業務需求。”接受記者採訪的華融證券總裁助理、資産管理部總經理高鶴表示。目前包括券商在內的大部分資管機構每天都會面臨産品估值的問題。通常的做法是先對産品自行估值,然後與託管機構的估值相互核對。但不同産品往往對應了不同的託管機構,由此導致管理人與託管機構“一對N”同時並存的尷尬局面,也帶來了“效率低下”的行業詬病。

  而在此背景下的服務外包,不過是行業專業化發展的自然産物。“比如説我們有100多只産品,對應的託管大概有三四十家。那如果是有專業的服務機構出來以後,所有的託管直接只一家,所有的資産管理人也只對這一家,這樣一下減少了估值體系的這種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成本。本身就有這麼一個需求在裏面。”高鶴稱。

  “苦活兒”引發的行業壁壘

  一個平滑、有效的市場機制總會給潛在的需求帶來及時供給,從而創造價值。目前來看,私募基金服務外包已經吸引了不少有華爾街背景的華人專業人士。

  “讓聰明人幹苦活兒,苦活兒也是壁壘。”接受採訪的海峰科技創始人林虹向記者表示,這個領域不僅需要扎紮實實把苦活累活幹好,更需要時刻謀求技術移植、流程再造與業務創新。

  作為一隻剛剛成立的私募基金服務外包創業團隊,這家機構的發起每人平均來自高盛、瑞銀、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coiate)和工行等金融機構。這個團隊在成立之初便迅速獲得了IDG的投資並在協會備案。

  事實上,類似這樣在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的外包機構已經先後進行了兩批共計26家。這些機構按照股東背景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型——證券公司、商業銀行、基金公司、IT公司和獨立外包機構。包括中信證券工商銀行華夏基金、恒生網路等大量行業龍頭和新進入者紛紛“入局”。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機構中不少在備案前多數已開展外包業務,並與私募基金管理人簽訂了委託外包協議,一定程度上有了外包服務實例和操作經驗。此前,基金業協會亦曾表示,對私募基金外包業務備案是“好人舉手”,只要自願到協會備案系統填報相關資料、各項材料齊備,協會就會准予備案。這意味著,私募外包將迎來更多的常態化進入者。

  不過,美國的情況似乎可以提供一些借鑒。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全球基金軟體服務商MIKFS首席執行官Fadi向記者表示,19世紀70年代美國也經歷了類似的情況,當時有上千家服務外包機構進入了這一市場,但經過30多年的行業發展,這個市場的“倖存者”已經不超過5家。“這對於中國市場的啟示是,今天這個行業的先期進入者有機會、也有可能成為最後的幾家機構之一。”Fadi表示。

  專業分工下的估值核算

  大浪淘沙的原因之一或許是私募服務外包在一定程度上是苦活,但卻不僅僅是苦活。高鶴告訴記者,在登記託管、估值核算、行政服務三大私募外包業務中,居於核心的是估值核算,而這種核心能力需要通過專業化的分工和深入的研究積累才能獲得。

  “估值核算看上去是很簡單,但卻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業務。因為它提供了前臺業務的評價體系,這種評價體系只有當對所有的數據處理能力越強的時候,産生的評價才會越客觀、越公正。”他表示。

  業內人士稱,這就好比做會計。記個賬學個會計就會,但是會計做財務分析就需要技術了。而如何從財務分析做到更高一層的財務戰略,就需要更高的才略。估值核算的技術含量亦是如此,作為一個行業、一個分工,需要專業性的逐步發展。

  而現實的情況是國內的估值業務還存在不小的空間。“比如説非標資産的估值。怎麼個估法?現在業內也還存在一些爭議,但以後這方面一定會有行業標準或者思路,而這個只有專業公司才能做成。”高鶴表示,事實上從託管制度最優、估值最優、跨機核算、處理數據到最後針對資産管理人前臺行為提供描述的報表,都需要專業的機構研究和體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