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靠強大股東的平安大華基金,發展速度卻無法匹配其顯赫的出身。糟糕的業績表現,亦讓其成為“迷你基金”集中營。
證監會官網資訊顯示, 3月30日,平安大華基金的股權變更正式進入審查階段。有接近平安大華的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此次股權變更或與外方股東大華資産管理有關。
背靠強大股東的平安大華基金,發展速度卻無法匹配其顯赫的出身。糟糕的業績表現,亦讓其成為“迷你基金”集中營。
2017年3月,坊間稱陸金所將入股平安大華基金,目前後者正在做股權變更。此次平安大華基金股權變更進入審查階段,業界的第一反應仍是陸金所將接手部分股權。
不過,陸金所方面回應時代週報記者稱,“跟我們沒關係”。
股權變更或與外資有關
平安大華基金外方股東大華資産管理成立於1986年,是新加坡大華銀行旗下的資産管理公司。2008年11月,大華資産管理經過證監會核準,獲得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
實際上,伴隨著監管政策的改變,業界對於合資的看法正在持續發生變化。一方面,基金業對於外資持股的限制逐漸放開,外資為尋求更多的控制權,可以嘗試發起控股的基金公司。另一方面,鋻於目前合資基金公司的發展遭遇一些困擾,中資股東對於合資的興趣銳減。
第一家由證監會批准設立的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已轉身為招商銀行(港股03968)控股的內資基金公司。而據招商銀行與招商證券(港股06099)在香港披露資訊顯示,交易總價達到9800萬歐元。剔除分紅,荷蘭投資通過股權轉讓在11年內獲得了超過10倍的資本回報。
某“老十家”前董事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部分外資簡直是免費乘車,每年坐享大量分紅,而渠道和各類資源都是中方股東提供的,相當於白白送了老外很多錢。”
在平安大華基金成立之初,外方股東也有一些參與。平安大華基金首任總經理李克難曾經表示:“我們和外方股東方面也溝通好了,並且制訂了一系列培訓計劃,相關人員和外方股東一起實習培訓,可以使我們的戰鬥力更強。”
如今,在陸金所等科技企業在平安集團的年報中被大書特書的同時,平安大華基金幾乎銷聲匿跡。
事實上,當年平安集團的戰略目標是建立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集團,以保險、銀行、資産管理為三大業務支柱。然而,經過了幾年的發展,該公司的戰略目標已經調整為 “金融+科技”的雙輪驅動戰略。從2017年的業績結構看,壽險、銀行、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分部在凈利潤中排前三,佔比分別為36%、23%以及15%。
陸金所控股在財富管理、消費金融及機構間交易等業務領域保持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末,資産管理規模達4616.99億元,較年初增長5.3% ;管理貸款餘額2884.34億元,較年初增長96.7% ;並首次實現全年整體盈利。
高管回歸“平安係”
2010年12月,平安大華基金獲批,為中國內地第63家基金管理公司。註冊資本3億元,其中平安信託持有64%的股份,大華資産管理和三亞盈灣旅業持股比例分別為25%和11%。
平安大華基金可謂銜著金鑰匙出生,問世之初便受到業內關注。3億元的註冊資本讓平安大華基金成為內地“家底”最厚的基金公司,而背靠平安集團這棵大樹更是讓業界對於其發展前景增添了幾分期待。
從渠道的角度來説,平安大華基金擁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彼時平安集團已擁有6000多萬客戶和近50萬人的銷售隊伍,另外,平安證券、合併前的平安銀行和深發展銀行也都具有基金産品的銷售資格和經驗。事實上,後來其外資股東大華銀行亦在2013年獲得首批外資銀行基金銷售牌照。
平安大華基金的渠道優勢,在首只基金産品上已有體現。2011年9月16日,平安大華基金旗下首只基金安大華行業先鋒結束募集,首募份額高達31.97億元,成為年內新基金公司的首募冠軍。
據了解,該産品在募集時渠道超過20個,其中7家銀行,包括中行、深發展、平安銀行、農行、建行、交行等。其中深發展、平安銀行、平安證券均為“平安係”內部渠道。
不過,成立不久的平安大華基金即迎來股權轉讓,2011年10月,原股東平安信託將其持有的該公司3.3%股權轉讓給三亞盈灣旅業有限公司。此次股權轉讓後,該公司股權結構變更為: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60.7%,大華資産管理有限公司25%,三亞盈灣旅業有限公司14.3%。
平安大華基金的首任總經理是基金行業的傳奇人物李克難,曾經創立三家基金公司。加盟平安以後,李克難表示,要將平安大華基金作為職業生涯最後一站。然而世事難料,2014年3月,李克難因個人原因離職。
2014年8月,羅春風正式接任平安大華基金總經理。羅春風有著深刻的“平安係”烙印,公告顯示,羅春風歷任平安保險集團公司辦公室主任助理,平安人壽廣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平安人壽總公司人事行政部總經理,平安人壽總公司培訓部總經理,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總經理,平安人壽北京分公司總經理等職。
2015年10月28日,平安大華基金董事長楊秀麗因個人原因離任,不再轉任本公司其他職務,新增羅春風為董事長。
2016年1月,肖宇鵬從督察長的職位離任,開始履行平安大華基金的總經理職責。而肖宇鵬出身深發展,在平安合併深發展之後進入平安體系。
淪為績差基金集中營
2017年中國平安(港股02318)市值突破萬億,創歷史新高,位居全球保險集團第一。而從平安大華基金的發展來看,確實是“拖了後腿”。
從規模來看,平安大華基金的表現似乎中規中矩,其規模在2017年仍保持增長。據海通證券(港股06837)金融産品研究中心數據,2017年末平安大華基金剔除貨幣基金之後的規模為186.9億元,在基金行業排名第58位,相比2016年末增長了60.97億元,規模增幅為48.41%,排名亦上升了7位。
倘若考慮到平安大華基金強大的股東背景,上述表現並無亮點。對比另外一家背景類似的保險係基金公司國壽安保就可以發現。2013年11月,國壽安保基金成立,成立時間遠遠晚于平安大華基金。截至2017年末,國壽安保基金剔除貨幣基金之後的規模為426.84億元,在基金業排名第32位。而其2016年末的規模為302.27億元,在業內排名第44位。
實際上,有一個數據可以佐證平安集團在零售業務上的沉澱。譬如平安大華日增利貨幣持有人總數在2017年末達到了2290萬,在基金業僅次於天弘餘額寶貨幣。平安大華基金的發展主要還是受困于其糟糕的主動管理能力。
翻開平安大華基金旗下主動權益産品的業績,可謂慘不忍睹。截至4月4日,平安大華鼎泰近一年收益為-18.54%,在可比的2686隻基金中排名第2677位;近兩年收益率為-25.23%,在可比的2421隻基金中排名2418位;平安大華智慧生活近一年的收益率為-15.53%,在可比的2421隻基金中排名2379位;平安大華智慧中國近一年的收益率為-3.16%,在可比的2421隻基金中排名2160位,近兩年的收益率為-18.08%,在可比的1539隻基金中排名1509位;平安大華鼎越近一年的收益為-6.23%,在可比的2421隻基金中排名2254位。
即便是曾經的旗艦基金平安大華行業先鋒,亦徹底沉淪為績差基金。其近一年的收益率為0.43%,在可比的2421隻基金中排名1959位,其近兩年的收益率為-6.32%,在可比的1539隻基金中排名1414位,其近三年的收益率為-29.34%,在可比的838隻基金中排名782位。
糟糕的業績,導致了投資者大量贖回,迷你基金成片出現。截至2017年四季度末,平安大華旗下共有10隻基金資産規模低於5000萬元,佔産品數量的比例為23%。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