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記者統計各家基金公司自成立以來的分紅總額發現,平安大華基金的“摳門”並不僅僅是最近兩年才有的,平安大華成立近7年以來旗下基金累計向投資者分紅僅1.17億元,是累計分紅總額低於2億元的38家公司中唯一一家管理公募規模在400億以上的公司。
單只基金最多分紅0.65億元
平安大華成立於2011年1月7日,根據WIND數據,自成立以來截止今年12月19日,旗下僅有7隻基金(8隻不同基金份額)進行過現金分紅,分紅最多的基金平安大華惠元派現了0.65億元,分紅最少的平安大華深證300派現了0.0123億元,這7隻基金合計拿出了1.17億元來向投資者分紅。
與此同時,市場上共有38家公司自成立以來累計向投資者分紅派現不足2億元,這38家公司中,剔除近年來新獲得公募牌照的險資、券商後,平安大華成立時間最早;從管理的公募基金數量來看,平安大華共管理44隻公募基金,其餘公司管理數量均不足30隻,且只有2家公司管理數量超過20隻,28家公司管理數量不足10隻;從管理規模來看,截止目前,平安大華管理資産規模約1669億元,而其餘37家公司當前管理規模不足400億,當前管理規模在100億以上的也僅有10家公司。
而平安大華累計分紅金額1.17億元,相當於其目前管理規模的0.07%。
無論是橫向對比,還是縱向對比,無疑可以看出,平安大華當屬最摳門的基金公司。
業內人士指出,儘管基金分紅並沒有使投資者的總財富增加,但事實上,分紅具有積極的意義,首先,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獲得收入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其次,投資者選擇現金分紅的話,不用交納贖回費用,減少了希望兌現收益的投資者的成本,如果投資者選擇紅利再投資,則可以新增投資份額,也不用交納申購費用;第三,在市場行情波動時,適時分紅可以落袋為安。
分紅大年同樣一毛不拔
那麼,平安大華“摳門”的原因到底在哪?
從平安大華管理的資産規模構成來看,貨幣基金佔比過高,看起來像是他們“無錢可分”的原因。根據WIND數據,2014年,平安大華旗下貨幣基金從無到有,規模增至百億以上,至2017年三季度末,已增至1416億元,貨幣基金佔公司公募規模的比例持續保持在83%至90%左右。
與此同時,平安大華的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基金規模也在增長。在2011年末,這三類基金規模為27億元,到了2017年三季度末,則增至253.27億元,不足貨幣基金的零頭。那麼,是這個原因導致平安大華不分紅的嗎?《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這並不能成為平安大華駁斥“摳門”的理由。例如,在2015年牛市的帶動下,權益類基金普遍取得了豐厚的收益,2016年公募基金就掀起分紅的高潮,當年分紅過千億,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平安大華旗下基金雖然在2015年的業績算不上領先,但也全部正收益,但沒有一隻基金在2016年分了紅。
據WIND數據,2015年,平安大華策略累計收益率71.36%,平安大華行業先鋒、平安大華深證300累計收益率超過30%,平安大華添利A/C收益率為18.31%和17.69%,且截止2015年年末,這4隻基金的單位凈值最高2.363元,最低1.364元,這也意味著這些基金是有利可分的。然而2016年平安大華卻沒有一隻基金分紅。對比2016年行業分紅創新高的狀況無疑説明瞭問題。
管理水準欠佳分紅“主力”難養成
另一方面,權益類基金向來是行業分紅的主力,而由於平安大華長期管理水準難言優秀,基金業績波動大,致使旗下權益類基金髮展不起來,甚至不少基金規模持續萎縮,又是平安大華長期以來培養不起分紅“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該公司旗下首只基金平安大華行業先鋒為例,該基金成立於2011年9月20日,自成立以來截止今年12月18日累計收益率為43.64%,年化收益率僅6.19%,對於偏股混合型基金來説可謂表現落後。該基金的總份額也由2011年年末的25.42億份逐步減少,至2013年二季度末已經低於10億份,至2015年二季度末已經只有3.69億份,2015年牛市不但沒有讓該基金規模增長,反而讓投資獲利贖回,落袋為安。至今年三季度末,該基金資産份額只有2.53億份。
平安大華智慧中國和平安大華新鑫先鋒C自2015年6月成立以來還虧44.1%和32.77%,是同月成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到今年12月18日為止虧損最多的5隻基金中的2隻。平安大華智慧中國總份額也由首募時的近18億份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0.97億份。不少深套的投資者仍然無法撤出。
此外,對於基金公司來説,如果不選擇進行分紅,無疑可以避免投資者拿走現金分紅而不進行紅利再投資的情況,這樣基金公司就可以保住資産規模,從而也能夠多收取管理費。從上述多個角度來看,平安大華的“摳門”也不難理解了。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