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連平解讀央行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操作漸代“雙降”

  • 發佈時間:2016-02-22 10: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2日訊 2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稱,決定延續前期增加公開市場操作頻率的有關安排。即日起,根據貨幣政策調控需要,原則上每個工作日均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提高有利於撫平市場波動,穩定市場預期,同時對於完善公開市場操作機制、促進利率走廊的培育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預計未來央行使用降準、降息等傳統工具的頻率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精準、更能引導市場利率的各類公開市場工具。

  記者:怎麼看待本次央行提高公開市場操作頻率?

  連平:央行將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提高,是在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入新階段、貨幣政策調控機制轉變,同時面臨人民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的形勢下做出的,是央行更加傾向於使用多元化、結構化、靈活性強的工具進行精準操作的體現。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提高不但有利於撫平市場波動,穩定市場預期,同時對於完善公開市場操作機制、促進利率走廊的培育和建設,進而推動貨幣政策調控機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美聯儲、歐洲央行等發達經濟體的央行是否也有每日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做法?

  連平:由於公開市場操作所具備的靈活性和便捷性,包括美聯儲、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等主要發達國家央行在進行貨幣政策調控時,均將其作為重要調控工具之一。以美聯儲為例,目前美聯儲公開市場操作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類型。觀察其近一年來的操作實踐,多以短期性公開市場操作為主。從紐約聯儲網站所披露的操作細節來看,今年美聯儲共進行了18次短期公開市場操作,且基本都是逐日操作,從而實現對市場波動的有效調節。

  春節以前,針對市場流動性缺口增大、資本外流壓力增加等情況,我國央行召開流動性管理座談會,公佈了春節期間的流動性部署。通過臨時增加春節期間公開市場操作頻率等方式,向市場傳遞維穩信號,及時和透明地與市場進行了溝通,穩定了市場預期,避免了市場流動性大幅波動。

  因此,將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提高,是我國央行在借鑒美聯儲等發達經濟體央行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並結合我國市場流動性變化特點和貨幣政策調控機制轉變的要求,推出的一項兼具短期功效和長遠意義的改革舉措。

  記者:提高公開市場操作頻率對於利率走廊的建設有什麼作用?

  連平:通過每天進行高頻公開市場操作,將有利於推動利率走廊的培育和建設,並充分發揮利率走廊對市場利率的引導作用。利率走廊機制在管理短期利率波動上具有很好的效果,還可以降低央行的操作成本,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美聯儲以隔夜回購協議和超額準備金利息作為利率走廊的下限和上限。我國目前以7天回購利率為中樞、以SLF利率和超額準備金利率分別作為上下限的利率走廊正在逐步建立。公開市場操作頻率的提高,將進一步疏通政策利率的傳導通道,增強政策利率對市場利率的引領作用,進而樹立7天回購利率作為走廊中樞的地位,為最終建立和完善利率走廊制度奠定基礎。

  記者: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頻率的提高是否對銀行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連平:央行提高公開市場操作頻率為銀行開展流動性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對銀行進行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開市場操作頻率的提高,需要銀行對未來數天流動性進行精準分析和預測,預測頻率提高,預測期限延長,對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銀行進一步提高自身流動性管理水準,適應央行這種多樣化、結構化、精細化的流動性管理模式;還要求銀行加強對利率走廊機制下的存貸款定價、資産負債管理、市場風險管理等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積極適應,有效應對。

  記者:未來央行在貨幣政策調控上會有哪些變化?

  連平:從近期央行的一系列舉措來看,央行正在抓住有利時機穩步推進利率走廊的構建,並逐步對貨幣政策的調控方式進行調整,使其更為精細化和有針對性,推動貨幣政策操作機制逐步轉變。再考慮到美聯儲進入加息通道、目前基準利率已達歷史最低、人民幣短期內仍有貶值壓力等因素,預計未來央行使用降準、降息等傳統工具的可能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SLO、SLF、MLF以及再貸款等更為精準、更具針對性、更能引導市場利率的各類公開市場工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