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加入SDR促進國際貨幣改革

  • 發佈時間:2015-11-23 01:00: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些年來,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民幣可兌換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5年是人民幣國際化大踏步前進的一年,這其中又有一些新的催生人民幣加入SDR的有利因素。

  ●人民幣加入SDR,會使得SDR具有較多的全球代表性,會使SDR的價值穩定性增加,可增加成員國儲備資産的選擇性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並增加SDR的吸引力。

  ●國際儲備的多樣化,在過去那些年裏進展非常緩慢,而且從技術上講是有倒退的。如果人民幣能夠進入到各國外匯儲備的籃子,應該是推動儲備貨幣多樣化的一個有利因素。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新浪財經和清華經管學院聯合舉辦的新浪·長安講壇第282期日前召開。論壇成員、北京師範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賀力平發表了題為“人民幣、美元與SDR: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的主題演講。

  賀力平表示,人民幣可兌換程度提高與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新地位密不可分。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的國際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5年是人民幣國際化大踏步前進的一年,很可能會加入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鋻於此舉很可能會增加SDR的吸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態度積極。而從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角度講,人民幣加入SDR,有利於國際儲備的多樣化,但是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並不會改變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突出地位。

  人民幣可兌換程度提高

  賀力平首先談了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新地位,這可以從六個角度衡量。

  第一,把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按照當時匯率折算成美元,中國在2011年就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第二,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大貿易體、世界第三大貿易區。其中,貿易體用的統計概念是貨物貿易,是貨物出口加進口,中國2014年大概是23000億美元左右,超過美國。貿易區則是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3年到前5年貨物貿易加上服務貿易的一個平均數,按照這個方法來計算,歐洲有一個歐元區,美國是美元區,中國大陸是人民幣區,排在第三位。但是,這三大貿易區相互之間的差距不大。

  第三,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對外投資和對外援助國之一。對外投資是雙向的,一個是中國每年吸收的外商投資,統計數字超過2000億美元。同時中國對外投資規模也很大,現在官方統計有800億美元。美國是1000億美元,中國和它的差距很小。

  第四,自2005年7月以來,10年中,人民幣對外匯率總體上是上升的。按照名義有效匯率,就是不扣除物價,按貿易加權的人民幣指數從2005年的7月到2014年的4月,人民幣升值了40.5%。在過去10年當中,人民幣是世界上唯一對美元有這麼大幅度升值的貨幣。

  第五,在過去10年中,中國國內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總體規模已經非常大。尤其是在債券市場,5年以前主要以國債為主,現在很多企業債、都市債和票據也發展了起來。

  第六,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提高。一方面是有一些國際資金和國際投資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中國的金融機構也在海外大規模拓展業務,包括在海外有很多的並購,而且這種並購不僅僅限于發展中國家,也包括歐洲、美國等發達經濟體。

  賀力平表示,以上六個方面的概括,表明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這也就導致了人民幣可兌換程度的提高,而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一個是在市場層面,人民幣境外的使用和流通事實上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開始了。當時中國周邊的經濟體幾乎都遭到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衝擊。在那場危機當中,沒有對美元貶值的貨幣事實上只有兩個,一個是人民幣,一個是香港的港幣。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境外的機構、居民已經對人民幣形成了需求。

  政策層面的人民幣國際化始於2009年,大的背景是2008年出現了爆發地在美國的國際金融危機。主要有三大推動因素:一是中國經濟規模貿易規模不斷地擴大;二是人民幣的匯率保持穩定,而且還有升值;三是中國經濟總體上保持了一個開放的姿態。

  據他介紹,中國人民銀行今年6月向IMF就人民幣國際化做了一個正式的陳述,人民幣國際化的成就包括:按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2014年末,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第六大外匯交易貨幣。2014年末,人民幣跨境收支佔本外幣跨境收支的比重達到23.6%。截至2015年5月末,中國人民銀行與32個國家官方機構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協議總規模為3.1萬億人民幣元。中國已與1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

  在賀力平看來,2015年是人民幣國際化大踏步前進的一年,這其中有一些催生的、有利的因素。

  一是官方機構大力鼓勵。二是實施一帶一路的戰略,建立友好的貿易發展。三是現在有亞投行等機構的陸續成立。這些機構的建立客觀上有利於擴大中國的經濟影響,而且以後的業務當中涉及到的中資企業、中資金融機構以及業務所在地的企業和當地的金融機構,出於他們的意願可以安排人民幣。四是結算體系開始建立。五是境外人民幣證券交易後發行市場擴大。

  加入SDR有多重要

  賀力平説,現在要回答一個重要問題,SDR這個事情究竟有多重要?

  SDR是IMF在國際貨幣危機爆發之前兩年,也就是1969年所創建的一個補充性國際儲備資産,用於增加成員國的國際流動性,作為各國在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和IMF份額之外的第四種儲備手段。在這之後,佈雷頓森林體制瓦解,黃金儲備變得不重要了,現在用的國際儲備主要是外匯儲備、IMF的份額和SDR。在創建的時候,SDR有一個含金量,是按照當時美元的含金量來定的,所以當時1SDR就等於1美元。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制瓦解,SDR改為按照一籃子貨幣的價值來形成。那個時候,籃子裏面有16個國家的貨幣。後來進行了調整,把數目減少到了美元、日元、馬克、法郎和英鎊5個。1999年,因為馬克和法郎變成歐元了,最後形成了四大貨幣。

  SDR的規模有多大呢?剛剛推行的時候,在上世紀70年代是93億,後來增加了20多億,達到121億,並一直持續了20多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2009年在倫敦召開了會議,把SDR的規模一次性地擴大到2000億。因為當時SDR和美元的匯率已經變成了1SDR等於1.45美元,這就大體相當於3000億的美元規模。

  賀力平認為,目前來看,SDR的用途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記價。IMF所有涉及到貨幣的統計報告都是按SDR來記價的。二是它有兩種借貸渠道。通過SDR,成員國相互之間可以進行國際借貸。IMF作為統一的機構,比如對此次遭受危機的希臘可以提供SDR的救援,而且此時希臘政府如果要其中的歐元,就可以換成歐元,如果要其中的英鎊,也可以換成英鎊。三是私人部門使用。

  可以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演變

  賀力平介紹,雖然美元、歐元都是國際儲備資産,但是SDR是一個價格相對穩定的超主權的國際儲備資産。雖然SDR目前不是國際貨幣,也不是組合貨幣,但是它理論上可以成為組合貨幣。SDR第一個用途是作為價值尺度,可以度量各個貨幣。第二是可以作為儲備,儘管現在還沒有支付功能。三是它進而也可以緩解跨境資金流動的劇烈性。四是SDR現在作為一個組合的儲備資産,可以發展到高級階段,成為超主權貨幣。

  回到人民幣加入SDR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上。

  IMF《世界經濟展望》數據顯示,中國在2010年就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加入SDR,會使得SDR本身具有較多的全球代表性,它的全球代表性會發生一個實質性的擴大,SDR本身就會産生一個質變。第二,SDR增加了第五個貨幣,會使SDR的價值穩定性增加。第三,增加了成員國儲備資産的選擇性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第四,會增加SDR的吸引力。比如給希臘提供貸款,如果有中國的人民幣,希臘政府也可以把SDR換成人民幣。這個是非常重要的。SDR的規模為什麼這些年沒有擴大?就是因為本身的吸引力不夠。如果它今後的吸引力加大了,人們就會增加它的使用。

  IMF對人民幣加入SDR的態度是積極的,是正面的,是趨於肯定的。但它本身不是一個決策機構,要靠成員國同意才能進行。對此,賀力平認為,人民幣加入SDR,多數成員有可能同意,因為它的意義在於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這就涉及到美元的問題。現在國際貨幣體系當中的一個大問題是,美元在當前世界各國外匯儲備當中所佔的份額超過了60%,而且在過去20年當中沒有低於過60%。

  所以,談論國際貨幣的改革,賀力平認為,要把它換成一些具體數據來説明,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

  一是美元的國際儲備份額究竟會不會下降?二是國際儲備貨幣的幣種會不會不斷地增加?我們過去經常談國際儲備多樣化,多樣化的重要表現是歐元的出現。但是歐元出現以後,國際儲備多樣化的程度反而還降低了,因為歐元1個貨幣代替了過去的11個貨幣。三是SDR有沒有可能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的份額高,很大一個因素是,過去30多年來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在快速增長。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格局的變化,跟匯率體制有關,跟外債水準有關,跟應對金融危機有關,當然也跟外匯儲備究竟有多少貨幣的可選擇有關。在現有的格局當中,可選的貨幣很少,當地金融市場的規模在某種程度上也很有限,客觀上也限制了這些發展中國家的選擇。

  國際儲備的多樣化,在過去那些年裏進展非常緩慢,而且從技術上講是有倒退的。如果人民幣能夠進入到各國外匯儲備的籃子,應該是推動儲備貨幣多樣化的一個有利因素。超主權貨幣的概念,從全球範圍來説還是停留在學術範圍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超主權貨幣需要國際條約來支援,它涉及到國際關係,不能完全地由市場來決定。而國際關係的調整,一是國家間要有協商,要有合作,要有討價還價,要有妥協。二是在和平的環境中,它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賀力平表示,從人民幣國際化總體上看,是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改制和演變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沒有人民幣的國際化,沒有人民幣加入SDR這樣事情的發生,目前國際貨幣關係的基本格局還是會跟30年、40年前一樣,不會發生變化。當然,也不是説這個希望會很大,即使人民幣加入了SDR,即使國際貨幣多了一個選擇,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的份額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還會佔突出的地位。它現在是63%,3倍多於它在全球GDP當中的份額。這個數字在未來的10年當中有可能下降,就算是下降到50%,美元的份額仍然是全世界的一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