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多重因素制約 人民幣趨勢性貶值

  • 發佈時間:2015-09-18 07: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連平  責任編輯:田燕

  近來市場風雲變幻。股市持續暴跌,豬肉價格上漲推動CPI上行,人民幣隨中間價報價機制改變而一次性貶值,外匯佔款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下降。外匯佔款減少一定會導致降準嗎?CPI上行會制約降息降準嗎?降息還有多大空間?人民幣未來會趨勢性貶值嗎?人民幣貶值有利於股市嗎?

  筆者認為,去年四季度以來,貨幣當局已經五次降息四次降準。下半年貨幣政策相關操作頻率將會降低,仍有可能小幅降準,降息空間不大並會比較謹慎,人民幣匯率將雙向波動、彈性加大,三率運作將呈現新格局。

  影響人民幣匯率趨勢的根基性因素應是中國經濟運作狀況。近期,國際市場對於中國經濟增長是否能夠堅守住7%的水準産生了很大質疑。由負面情緒導致的資金凈流出,最終反映在外匯佔款的持續減少上,並帶來人民幣貶值預期。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企穩,過度的負面情緒將會緩解並轉變,預期穩定將有助於資本流動趨向平穩。事實上,主要受中國經濟運作變化影響的資本流動,已在很大程度上並較為直接地影響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方向和幅度。

  從國內戰略著眼,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細化落實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未來一段時間內基礎設施建設、國企改革和科技創新型産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依靠本幣貶值刺激出口快速增長的路徑,既不利於境內企業技術革新和産業轉型升級,也會增加由“市場份額壓力”帶來的國際貿易摩擦。從長遠來看,進入貶值週期並非治療中國經濟的一劑良藥,與新常態內涵要求南轅北轍;維持匯率在雙向波動下基本穩定,倒逼出口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産業承受能力才是固本之策。當然,在供求關係推動下,人民幣小幅階段性貶值有助於減輕出口壓力,與戰略要求並不相悖。

  從國際戰略著眼,人民幣趨勢性貶值不利於當前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向前推進。“一帶一路”有可能會使多邊貿易和其他諸如信貸、投資合作等經濟往來採用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鋻於人民幣資産定價相對較高並會長期保持,人民幣在國際上作為負債貨幣的發展會較為緩慢。因此即使貶值也難以帶來人民幣國際化的迅速推進。

  近期人民幣報價機制的完善,技術性修正前期高估部分,只是人民幣匯率機制市場化的必經步驟,而非事關國際貿易的競爭性貶值,不應被解讀為人民幣進入貶值週期的強預期。

  國際貿易格局將制約人民幣“主動”進入貶值週期。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的貨物貿易大國。2004年中國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為6.4%,而2014年則已達到12.3%,是全球第一;也是有史以來正常情況下的一國最大份額,今年的佔比可能更高。如果此時此刻人民幣進入貶值週期,勢必推動出口的全球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必將導致主要貿易夥伴形成強烈對抗情緒,進而帶來更多的貿易摩擦,導致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同時中美之間貿易依然存在較大的不平衡,我方順差較大,因而貶值有可能得不償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