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下調 央行:無持續貶值基礎

  • 發佈時間:2015-08-13 07:33: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下調,美國怎麼看?

  新華網北京8月12日電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中國人民銀行11日宣佈,為增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央行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當日實施新報價方式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2298元,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3306元。

  人民幣中間價下調的消息引發美國各界高度關注,話題涉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美中貿易赤字等多個方面。

  【影響尚待觀察】

  對於人民幣中間價下調,美國財政部11日在一份聲明中説,目前評估這一舉措的全面影響為時尚早,“但中方表示今天宣佈的政策變化是其推動匯率市場化舉措的又一步驟”。

  聲明還稱,美國將密切關注這些政策變化的落實情況,並繼續推動中國改革步伐,包括敦促中方採取更多措施推動匯率市場化和促使經濟向更依靠國內需求的增長模式轉型。

  央行新聞發言人11日解釋説,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會繼續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的決定性作用。

  但有美國專家指出,此次人民幣中間價下調正好趕上美國開始步入大選季,一些政客為引起眼球難免借題發揮,老調重彈,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獲得競爭優勢。

  對這一論調,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去年12月回應説,中方無意也沒有必要採取操縱匯率的方式來追求出口競爭的優勢和貿易順差,美方個別人員相關指責“很不靠譜”,匯率根本就不是影響或決定中美貿易失衡的主要因素。

  今年4月,美國財政部也公佈了針對主要貿易對象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報告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並未操縱貨幣匯率以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但同時呼籲中國讓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發揮更大作用。

  美國康奈爾大學貿易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認為,美國政府沒有理由指責中國在匯率方面變得更加靈活,因為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直呼籲中國推動匯率市場化。

  對於人民幣今後走勢及其對美中貿易的影響,不少專家紛紛發表看法。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認為,當前無法確定人民幣是否將進入貶值通道。美國外交學會研究員羅伯特·卡恩則稱,目前來看,人民幣下跌對美國出口的直接影響很小,但未來走勢值得關注。

  雖然美國媒體上出現人民幣貶值或引發貨幣戰的擔憂,但分析人士估計,自去年中期以來,人民幣相對於中國貿易夥伴的貨幣升值了18%以上。

  央行新聞發言人12日詳解了人民幣匯率問題,強調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

  【IMF表示歡迎】

  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德里克·西瑟斯認為,中方此次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還意在促使IMF把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

  本月4日,IMF發佈評估報告,未就人民幣是否會納入特別提款權作出結論,但認為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明顯進展,同時重申將於今年年底正式討論是否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IMF11日發表聲明,歡迎中國央行的新舉措,認為中方應該讓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發揮更大作用。

  聲明説,新舉措的影響將取決於如何落實,中國決心讓市場在經濟運作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正在迅速地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在此過程中,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對中國至關重要。IMF相信中國能夠也應該會在今後兩到三年內有效地實行浮動匯率制度。

  談到正在進行的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審查時,IMF表示,中國央行的新舉措與IMF決定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組成的標準沒有直接關聯,儘管如此,一旦人民幣獲准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更加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將有利於特別提款權機制的運作。

  SDR是IMF于1969年創設的一種國際儲備資産,用以彌補成員國官方儲備不足,其價值目前由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四種貨幣組成的一籃子儲備貨幣決定。(特稿·新華國際客戶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