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漸成全球“流行”貨幣
- 發佈時間:2015-05-18 08:00: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劉波
近日,中國已批准32家國外投資機構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計劃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計劃投資在市值高達5.9萬億美元的國內債券市場。這種“Q”型擴張目前發展的勢頭體現了中國政府開放中國資本賬戶的長期承諾。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計劃是進入中國大陸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和債券)的兩種主要渠道。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自2002年成立時並沒有得到廣泛關注。但自去年開始,該計劃批准進程效率顯著提升,投資額度得以快速增長。同時,自2011年以來,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計劃已吸納了3600億元投資。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268個境外機構目前持有銀行間債券合計人民幣5790億元(合930億美元),同比增長44%。
持續的資本賬戶自由化使人民幣變得炙手可熱。許多金融機構,甚至諸多中央銀行都紛紛緊隨潮流,加緊儲備人民幣。尤其是去年英國通過發行離岸人民幣主權債券募集到30億元人民幣。這些人民幣並沒有轉化為美元或歐元,而是作為英國的外匯儲備保存。歐洲央行也將人民幣加入其外匯儲備的幣種行列。澳大利亞央行已宣稱將外匯儲備的3%分配予人民幣。迄今為止,已有超過50家中央銀行、主權機構、跨國組織通過QFII和RQFII計劃、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或離岸人民幣市場增持人民幣資産。這些投資將在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後加速,而人民幣成為特別提款權貨幣有望在今年實現。
越來越多企業和個人投資者投資人民幣,勢必增加中國政府對加快金融市場改革的壓力。向前看,將有政策出臺解決諸如市場分割、資訊披露不充分、缺乏適當運作的收益率曲線等問題。一個具有深度流動性的債券市場才是保證資本有效分配的關鍵。具體來説,一個功能健全的債券市場能夠增加銀行的放貸能力。然而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現狀跟國家的經濟實力還不相匹配。債券市場的資本化金額只佔該國GDP的50%,約為美國的1/3。同時,海外賬戶債券持有量只佔國內債券持有量的2%,這一現狀將阻礙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的進程。因此,如果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需求持續增長,中國必然要深入打開國內市場。
短期內,由於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港滬通以及正在規劃中的深港通等多種渠道的建立,人民幣回流勢態顯著,這意味著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稍顯緊張。拓寬人民幣供應渠道是實現離岸市場長期穩定資金流動的必然之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4月份于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第31次會議中聲明,中國將進一步為個人投資者拓寬跨境投資渠道,如試點進行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計劃等。除提高離岸流動性外,這些措施還能幫助中國更好地實現貨幣流入與流出之間的平衡。
簡言之,人民幣正在逐漸成為大眾所接受的儲備貨幣幣種,中國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更為開放的國內資本市場,更具活力的離岸人民幣流動資金池和更廣泛的跨境流動渠道。而如今的發展態勢,比一兩年前預期的要快得多。(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作者周洪禮係星展銀行經濟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