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吐槽匯率波動:不接訂單就是最大避險
- 發佈時間:2015-02-25 08:18:47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需求不足,國內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多年的升值,使得中國出口型外貿企業這些年的日子並不好過。海關總署近期發佈的2014年中國進出口數據顯示,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下滑。特別是2014年12月,該指標跌至2013年12月份以來的最低點。這預示著,2015年第一季度出口仍然面臨很大壓力。
而來自全球和本國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對於國內外貿企業尤其是出口企業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2015年,來自全球匯率波動的風險仍然是橫亙在出口企業面前的一道坎。
鎖定匯率效果有限
李先生是長三角一家出口企業的老闆,他的公司主要出口輕工業産品,一年的交易額在幾千萬美元,出口地區比較分散,美國、日本、歐洲、非洲等多地區均有他的貿易夥伴。
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過去的若干年中,人民幣匯率持續單邊升值,出口型外貿企業利潤越來越薄,生意越來越難做。為了規避匯率風險,通常情況下,他選擇遠期結售匯來鎖定遠期匯率,固定成本。
但實際上,鎖定匯率對於風險規避的作用比較有限。一方面,鎖定匯率是在全球匯率都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相對有效的方式。“匯率鎖定是建立在你也好,我也好,大家都有錢賺的基礎之上。匯率波動大,雙方都沒有把握,這種單子很難簽。”李先生對本報記者説。
另一方面,鎖定匯率只是固定了企業自己的成本,卻鎖定不了客戶的成本。隨著全球各國貨幣爭相貶值,通過這種方式鎖定成本所佔的權重非常小。“鎖來鎖去,1美元就少了幾毛錢,甚至幾分錢,跟國外貨幣對美元的瘋狂貶值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李先生對記者表示,買賣一條龍,匯率風險絕對不是單邊的,僅考慮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意義不大,現在國外貨幣對美元的大幅貶值造成的風險,才是中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
最近兩年多的時間,日元對人民幣貶值約60%。2014年,盧布對美元匯率累計下跌近50%,成為全球跌幅最大的貨幣之一。全球市場再掀貨幣貶值的風暴。進入2015年,緊隨歐洲央行激進的貨幣寬鬆之後,加拿大、瑞士、丹麥、印度、新加坡等經濟體,先後跟風降息。僅1月份,至少有9家央行放鬆貨幣政策。
儘管2014年以來,人民幣結束了2005年匯改以來單邊升值的趨勢,開始貶值,全年即期匯率累計下跌2.42%。但如果跟其他貿易夥伴國家動輒20%、30%的貶值幅度相比,實際反而升值。
目前各界人士達成的共識是,2015年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但隨著央行逐步退出對人民幣匯率的常態化干預,大幅度波動將是常態。
“我們盼著要麼大幅貶值,要麼穩定,匯率波動將讓外貿企業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李先生説。
不接訂單
就是最大的避險
李先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去年年底一批發往俄羅斯的貨物,抵達目的地之後,被客戶拒收。三個月前簽訂合同訂單時,對方僅僅是支付了少量的定金。“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對客戶來説,貨一到手,成本就虧了30%。”他説,想要解決,要麼漲價,要麼虧損,要麼賴賬,可是大部分客戶都選擇了“賴賬”。
“賴賬分兩種,一種是貨到了碼頭就不提了。貿易一般是先付一部分定金,等貨到了再支付剩下的。第二種情況是,跟你談,或是要求降價,或是要求把貨給他,他賣了再給你結賬。”李先生表示,不論哪一種方式,對於供應商來説,都是非常被動的。
他説,類似的事情2014年以來在他的圈子裏屢見不鮮,他覺得2015年會有更多的壞賬出現。在這樣情況之下,最大的避險措施就是索性少接,甚至不接訂單。
“很多出口生産型企業上半年都不開工了,開工就要給工人開保底工資,不開工就是節約成本了。”李先生説。
“接下來,我們重點開發美國的客人,目前只有對中美貿易來説,出口是利好的。但同理,美國市場重點採購的中心不僅僅是中國,而是廣泛的東南亞地區,比如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這些國家一方面和美國有好的政治關係;另一方面,當地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更加低廉。”李先生向記者表示,出口越來越難做,他也在苦苦尋找各種避險的辦法,甚至打算出口改進口。
“變相來看人民幣是貶值最少的,那乾脆用進口的方式對衝。”他打算從非洲進口一些木材、礦産等原材料,可問題是國內經濟不景氣,原材料進來之後,銷路又成了問題。
他還想過,直接去國外設立銷售網點。“很多生産企業都已經外遷,採取直銷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把風險降到最低,可是如果我純做貿易,沒有自己的生産廠子,也很難做。”李先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