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央行撒手不會引發人民幣劇烈波動

  • 發佈時間:2014-12-04 01:00:1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吳青  責任編輯:胡愛善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在近日的一次財經論壇上表示,央行大幅度減少了對外匯市場的直接參與,應該説現在已經基本退出常態化的市場干預。外匯市場今年整體運作平穩,人民幣雙向浮動的彈性明顯增強。

  胡曉煉副行長的説法並非官方對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化干預的頭一次。央行行長周小川和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曾經分別在不同場合表達了“要進一步發揮市場匯率的作用,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干預,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觀點。

  央行對外匯市場放棄常態式干預,這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精神是一致的。凡是能由市場決定的價格,政府就不再進行干預,而匯率作為要素市場的重要價格,是有效配置國內國際資金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政府按照自己的意志對價格進行干預,就可能扭曲市場機制,使價格不能充分反映國內資金和進入我國的國際資金實際運作狀況,資金配置也就不能對市場價格形成起到決定作用。

  從今年的情況看,整個匯率市場的波動空間和幅度相對來講比往年加大,同時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也在今年加快。但是從現階段來講,只要外匯市場整體波動情況在央行可控範圍內,原則上來講,央行不會干預,會繼續執行逐步讓市場來決定匯率的政策,但是波動一旦超過了央行設立的上下限制,或者接近上下限制,央行還會適時適度進行指導。從歷史和國外經驗看,其實不乏在需要的時候,央行重返匯率市場進行調控的先例。

  從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角度看,匯改帶來的貨幣政策有效性提升短期內可能帶來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幅度加大,也就意味著,既能看到人民幣匯率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貶值,也能夠看到人民幣匯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升值。人民幣匯率可能逐步告別1994年匯率改革後形成的穩態,進入一個區間波動的時代。然而,如果回溯2005年匯改以來的歷史可以發現,儘管人民幣匯率一直處於波動中的升值狀態,但升值的速度和幅度也呈現明顯的穩態。而依照這種趨勢,未來人民幣的穩定性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原因在於,隨著匯改的深入,人民幣將與更多貨幣直接掛鉤和直接交易,美元在人民幣匯率體系中的影響力會逐漸縮小,全方位、立體化的外匯市場將逐漸形成,而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將逐漸加大,人民幣影響力的提升將促進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央行退出外匯市場的日常干預,也會減少外匯佔款的波動性。央行不再以穩定日常匯率為目標,外匯資産變化的中值趨於穩定。從歷史案例來看,2012年4月匯率改革後從4月至11月期間,央行的外匯資産波動在正負150億元人民幣之間,這與該指標此前動輒2000億元的月度增量相比已經明顯下降。

  根據“不可能三角”理論,貨幣政策有效性與資本自由流動和匯率浮動之間具有替代關係。從更深遠的視角來看,央行近期匯改的目的,是要逐步擺脫被動依靠外匯佔款供應基礎貨幣的模式,提升國內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不會引發外匯市場的大幅度波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