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佔款低迷 降準可能性提高
- 發佈時間:2014-12-02 08:5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日前,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央行口徑外匯佔款27.2萬億元人民幣,環比增加20億元人民幣,當月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增加了約660億元。
昨日(12月1日),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在一場電話會議中表示,預計2015年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增長0~5000億元,未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大為提高。
數據顯示,今年9、10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較為明顯,分別達到1006億和1673億元人民幣。然而,這兩個月的貿易順差分別達到1901億和2787億元人民幣,在外幣存款分別下降188億和91億美元的條件下,外匯佔款與結售匯態勢出現背離。
謝亞軒認為,結售匯和涉外收付款數據都顯示9月、10月有資金外流,這與國際形勢的變化不無關係,而央行口徑10月外匯佔款增長較少也很正常。因央行表面上沒有在10月對外匯佔款進行過多干預,所以只能從商業銀行自身的外匯買賣行為來解釋。
謝亞軒表示,做出對2015年外匯佔款增長預測的大前提是,匯改之後央行退出外匯市場日常干預。“因此,此項預測的風險點是央行未來是否可能重新回到外匯市場,如果出現階段性的資本流出,央行出於穩定匯率的需求而重回市場,這也是有可能的。”
今年以來,外匯佔款月度增長較少甚至減少,央行僅通過中、長期借貸便利工具、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市場流動性。
“至少,央行需要首先彌補基礎貨幣的缺口。”謝亞軒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未來,預計全球資本流向更為多變,國際資本將從從流入為主變成流入流出交替出現。外匯佔款作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不再成立,而要彌補基礎貨幣的缺口,需要降準,當然央行還有其他市場化工具的選擇。
事實上,自央行近日宣佈降息後,即有觀點認為,若不配合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息的效果將打折扣。
“2015年上半年,(中國央行)將有兩次基準利率下調措施,此外還將下調三次存款準備金率,其中第一次可能在12月進行。”巴克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降低利率的主要作用是減輕債務負擔、降低金融風險、改善商業情緒及維持民間需求。因此,在央行近日宣佈非對稱降息後,仍保持對2015年中國經濟GDP增長7%的預測,同時,相關下行風險有所降低。
“央行今年用了其他的流動性調節手段,但是降息後,央行會逐步回到常規的貨幣政策上來,一年降低3~4次存準率是很正常的。”謝亞軒認為,匯改持續,央行繼續退出外匯市場日常干預,這種預判會給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供前提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受産出和新出口訂單指數下滑影響,最新公佈的中國11月官方和匯豐製造業PMI分別創八個月和半年新低,尤其中小企業經營持續惡化,市場普遍預期經濟穩增長壓力增大,未來貨幣政策或將進一步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