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要防止“眾籌”變“種仇”
- 發佈時間:2015-08-31 08:54:3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鄭夢琦
最近聽到幾起“眾籌”變“種仇”的案例,比如幾個大學生受某網際網路煎餅品牌成功的啟發,要創業賣肉夾饃,並在同學中發起了眾籌。籌到一百萬元,開始創業。然而,幾個學生的工商登記不完善,缺乏經營常識,結果關門大吉。血本無歸,“眾籌”成了“種仇”。
眾籌本無過。在矽谷,由眾籌創造的快速崛起、輕資産創業比比皆是。在中國,眾籌也是最具希望的金融創新模式之一。但是大潮之中有浪花也有泥沙,經營的殘酷性、商業的不確定性、創業成功的小概率性以及微觀經濟規律面前的不可抗力,超越了創業者的自信。
正常的失敗應該被理解。但過於隨意的創業、淺薄的創新、幼稚的眾籌不應該被提倡,因為它們破壞的是創業創新的“民信力”和“社會信任指數”。如何不讓眾籌變“種仇”?
鼓勵企業家二次創業,比鼓勵年輕人一次創業更務實。創業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我們很難保證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們大規模創業成功。最健康的創業,是激發起有企業、有資産、有經驗、有資金的企業家搞二次創業,升級式的創業。即便是眾籌,二次創業者的實力和誠信度,也比一次創業高,被眾籌者的實力和心態,也比年輕人和低收入群體更厚實。
眾籌必須有門檻。健康的眾籌,不是低收入者暴富的遊戲,而是富裕階層對創業創新的理性支援。所以規範眾籌對象的標準,讓富裕階層的閒置資金進入眾籌市場。理性投資即便有風險,也不會變成“種仇”。
健康的眾籌,必須要求眾籌項目在項目品質和前景、項目企業的背景和實力上有保證,講“有根、有心、有天”的眾籌。所謂有根,是指基於實業的眾籌,基於實際存在市場需求的眾籌。所謂有心,就是堅持“誠信眾籌、理性參與、真誠支援”的心態。所謂有天,就是基於科學和理性認識的眾籌。
眾籌,是新經濟重要的金融引擎。金融創新,是兩創經濟的陽光和空氣。在眾籌和創業創新的道路上,新常態新經濟的倫理最終是什麼?把敦厚和靠譜進行到底,這兩種品質是中國新經濟的心訣和法門。(摘自《環球時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