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證券時報:引領創業板理性投資 機構投資者責無旁貸

  • 發佈時間:2015-05-14 08:25: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評論員

  在本輪A股行情中,創業板無疑是最閃亮的明星。年初以來僅僅四個月時間,指數漲幅就超過了一倍,近日更是有加速上漲之勢,從上週五到本週二的三個交易日中,創業板指數漲幅接近16%。

  股市活躍、創業板走牛,讓中小型公司和創新類公司上市融資變得更為容易,企業因此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股價上漲也使企業創始股東和部分員工財富快速增長,這將激勵更多的創業行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到新興的産業部門中來,有助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轉型。

  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要以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為前提,這個樸素的道理對創業板市場同樣適用。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局部市場出現了一些讓人憂慮的因素。比如,市場對概念的炒作過分狂熱,一些公司只要沾上“時髦”的概念,股價就脫離經營收入、業績等基本面的“地心引力”,任性地瘋漲,甚至只能用“市夢率”、“市膽率”來解釋。有的機構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過度追逐創業板股票,扎堆持股、集中持股明顯,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隱患。還有的公司不務主業,癡迷于跨界並購和資本運作,有的打著市值管理的旗號遊走于法律邊緣。儘管這些問題不是市場主流現象,但其潛在的風險仍需引起市場各方高度警覺,要防微杜漸,避免風險不斷累積,最終危及整個市場。

  中國股市一直以中小投資者為主體,跟風炒作的習氣根深蒂固。鋻於此,監管部門多年來一直提倡,要大力甚至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希望機構投資者能發揮主流作用,引領理性價值投資。令人遺憾的是,在過往多次的大漲大跌行情中,相當一部分機構受大環境等因素影響,沒有認真履行理性價值投資的承諾,有的隨波逐流,甚至推波助瀾,以至於被戲稱為“大散戶”。加上基金管理人是用別人的錢進行投資,與委託人之間存在利益上的不一致。對於有的基金經理來説,激進博高收益成功了,可以給個人收入、職業前途帶來巨大回報;失敗了,個人損失也很有限。這種機制使得他們容易受到誘惑,背離價值理念,參與概念炒作的積極性有時不輸中小投資者。

  創業資本市場投資是分階段、多層次的。在風險投資階段,大量企業在進行創新活動,發展模式未經考驗,未來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有些甚至只有一個概念性創意,這一階段更適合由機會識別能力、風險承受能力都比較強的專業性風投機構來為企業提供資金。企業公開上市後,意味著企業主營業務、商業模式初步確立,投資者應更多關注其經營狀況和業績。如果二級市場投資者仍然癡迷于短期無法證偽的所謂“想像空間”,砸重金去追逐不確定性,這很可能説明二級市場越俎代庖,執行了部分風險投資市場的功能,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功能錯位。而錯位了的市場則容易出現大起大落,最終也很難與實體經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創業板市場要更好發揮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支援作用,敦行致遠,必須從短期的狂熱中冷靜下來,回歸理性,回歸常識。這有賴於市場各方的歸位盡責,有賴於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化,特別是市場化和法治化程度的提高。當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擴大股票市場特別是創業板市場的供應,讓源源不斷的活水來解除投資者的饑渴。只要從根本上理順了股票市場的供求關係,經過一個階段之後,市場就會回到比較平衡的狀態。因此,當務之急是加快掃除註冊制障礙,早日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調節作用。同時,要以雷霆手段嚴厲打擊各種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的行為,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威懾,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説,要時刻牢記信託責任,真正把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除此之外,還要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有時候,機構的投資行為未必損害了客戶利益,但與社會責任的要求不符,這時候要敢於擔當,把社會責任放在重要位置。這麼多年來,政府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給予種種扶持優惠政策,目的是發揮他們的專業理財能力,引領理性價值投資,促進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在市場運作的關鍵時刻,各類機構投資者尤其要盡好信託責任和社會責任,把握好大局和主流,務必不要掉鏈子。

  對普通中小投資者來説,要提高理性分辨能力,對於創業板市場出現的許多新概念、新事物,最好具備一些行為金融學知識。歷史證明,每一次牛市,特別是新興産業引起的大牛市,常常會冒出各種股價可以脫離基本面“地心引力”束縛的所謂“新理念”。投資者要理性看待這些“新理念”,不忘常識,克制貪念,從而提高自己的風險控制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