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層制引起的震動正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發酵。
6月8日,新三板企業瓷爵士(831441)公佈《溫州瓷爵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産重組預案》(以下簡稱《重組預案》),擬將旗下P2P平臺浙江溫商貸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溫商貸”)100%股權出售給控股股東李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李山投資)。繼去年以來掛牌新三板的熱潮之後,溫商貸成為首個從新三板退出的網貸平臺。
剝離溫商貸到底是由於瓷爵士所公佈的規避“經營性合規風險”,還是如溫商貸回應中指向的不影響瓷爵士創新層之路?溫商貸被剝離是否還有更深層原因?對此,溫商貸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一切回應以公告為準。”
剝離P2P難換創新層
根據《重組預案》中披露的原因,瓷爵士是“鋻於公司全資子公司浙江溫商貸主營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目前存在一定的經營合規性風險,且在國家政策持續收緊的背景下未來經營業績亦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計劃通過本次重大資産重組轉讓持有的浙江溫商貸100%的股權以徹底退出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並規避由此産生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使公司集中現有資源和精力發展陶瓷食具的銷售及修複業務。”
一位不願具名的新三板券商分析人士對記者指出,雖然P2P的殼在新三板越來越稀缺,但是這個行業本身風險已經明顯提升。在市場利率整體下移的情況下,P2P收益也明顯降低。這一時機下,瓷爵士為規避風險作出剝離可以理解。
根據瓷爵士2015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559.79萬元,同比增長 321.37%。其中,網際網路金融業務貢獻營收3537.22萬元,佔比77.57%。年報顯示,2015年瓷爵士營業利潤比上年同期增加1383萬元,公司的毛利率也從2014年的34.18%大幅提高至63.54%。年報披露稱:這些明顯增長主要來自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帶來的新利潤增長點。
根據上述財務數據,溫商貸僅4個月的業務營收接近瓷爵士總營收的八成。對於盈利勢頭正好的一隻“現金奶牛”,溫商貸在年報中沒有對“經營合規性風險”和業績“不確定性”原因進行正面回應,而是給出了不同解釋。溫商貸在《關於瓷爵士轉讓溫商貸股權的公告》中稱:由於新三板分層方案讓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徹底無緣創新層。在此條件下,為了不制約溫商貸與瓷爵士的發展,瓷爵士轉讓100%股權給李山投資。這一回應,將剝離原因指向了“瓷爵士為衝擊創新層”。
但根據公開資訊顯示,瓷爵士的主業為陶瓷修復技術。根據該企業2015年年報顯示,其陶瓷食具銷售、陶瓷食具修復及專利商標使用費佔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1.73%、0.15%、0.55%,遠不及互金業務。一位網貸從業者告訴記者,剝離溫商貸後,瓷爵士的主營業務收入顯然將大幅下降,加之陶瓷食具業務持續盈利能力和發展空間有限,在不注入新資産的情況下,瓷爵士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
而衝擊新三板創新層更是難上加難。盈燦諮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指出,從創新層三個分層標準來看,剝離溫商貸後,首先,瓷爵士2015年陶瓷業務凈利潤為負,不滿足平均凈利潤不少於2000萬元的要求。第二,剝離後2015年瓷爵士營業收入為1000萬元,小于創新層提出的4000萬元的要求;第三,在剝離前,2015年股東權益約為4579萬元,已低於股東權益不少於5000萬元的要求。
但張葉霞也指出,李山投資對外進行了不少投資,不排除日後會與瓷爵士進行資産重組來實現創新層的標準。
“脫殼”後前景待考
溫商貸官網顯示,成交額從0到50億元花費了兩年零五個月的時間,但是從50億跨過100億元,卻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2015年全年總成交額達48.13億元,成交額環比前年增長93.86%。2016年5月,平臺成交額突破100億元。在互金平臺增資增信需求強烈的行業環境下,新三板企業子公司這個“名頭”帶來的附加值難以估量。
在失去新三板的增信招牌後溫商貸又將何去何從?在張葉霞看來,失去新三板掛牌企業背景會對平臺短期公信力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長遠看更重要的還是平臺自身的風控能力、競爭力和合規性。
事實上,此前溫商貸的運營合規問題也受到過瓷爵士審計方的注意。在瓷爵士2015年年報中,瓷爵士對此特別説明指出:2015年由於溫商貸從事的是新興行業,對於操作模式等處於摸索期,撮合資金部分借款客戶的股權由公司母公司的員工、高級管理人員進行代持係風控所致。自2016 年4 月以來,公司已經改變上述風控模式,不再由公司母公司的員工、高級管理人員代持借款客戶的股權,改由無關聯的第三方代持借款客戶的股權並提供擔保。
記者在溫商貸官網看到,目前共有四款在售理財産品,分別是“新手標”“轉貸寶”“溫商寶”與“債權轉讓”。風控方案註明由第三方機構提供逾期項目資産回購,但並沒有註明明確機構名稱,存在信披瑕疵。
記者致電客服獲知,該機構為溫州聚信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工商資訊顯示,該機構成立於2016年2月,為普通合夥企業,註冊資金和股東出資資訊並未公佈。業內人士指出,根據以上資訊,並不能判斷該機構是否具有合格的擔保能力和項目回購能力。溫商貸官網上針對該風控措施也給出明確提示,披露其局限性在於可能出現機構現金流緊張或財務狀況惡化,無力履行回購責任。
記者注意到,溫商貸上的借款項目多為企業貸款,多集中在房地産、資産管理和建築工程類貸款,資産端類型較為單一,且存在大標拆標等合規瑕疵。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互金整治的大背景下,失去新三板噱頭,下一步溫商貸更加需要在資産端開發和風控等環節上穩紮穩打,並在18個月的整改期中解決合規瑕疵。
而溫商貸的“脫殼”是否會引發其他涉P2P新三板公司的聯動效倣呢?根據《重組預案》,浙江溫商貸100%的股權預估將以1.1億~1.6億元的價格“賣予”李山投資。比照互金平臺的普遍估值和溫商貸的盈利能力,如果沒有三者之間微妙的關聯關係,這一“白菜價格”則是天方夜譚。在前述網貸平臺負責人看來,很多涉P2P的新三板企業並不具備溫商貸、瓷爵士及李山投資之間如此密切的關聯關係,因此可以快速平衡各利益相關方的資本運作並不容易。
公開資訊顯示,目前涉足P2P平臺的新三板企業共有9家,包括瓷爵士(溫商貸)、軟智科技(金蛋理財)、嘉網股份(安心貸)、九信資産(九信金融)、中瀛鑫(恒富線上)、大富裝飾(樂金所)、萬惠金科(PPmoney)、光影俠(團貸網)、嘉銀金科(你我貸),這其中大多是通過並購等方式“借殼”登陸新三板。記者嘗試詢問其中一家網貸平臺負責人,該人士表示,此問題過於敏感不便回答。
在張葉霞來看,這些企業是否會採取下一步動作要看是否通過剝離就能達到進入創新層的要求,還有看新三板相關限制政策的解禁時間。“從目前看,想在新三板融資的目標困難重重。”
資本騰挪背後
溫商貸和瓷爵士從當初借殼登陸到利落剝離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在溫商貸的《公告》中披露:轉讓前溫商貸是瓷爵士的子公司;瓷爵士是李山投資的子公司。在完成股權轉讓後,三者關係為:溫商貸與瓷爵士是同屬李山投資的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瓷爵士成立於2010年,主營業務是瓷器食具修復,現任溫商貸法人的盧成堆也是瓷爵士的法人和第二大股東。2013年,瓷爵士改制為股份公司並在浙江股交中心掛牌,2014年年底登陸新三板。此時,自然人翁丹艷通過持股44.09%,成為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2015年6月17日,瓷爵士發佈了第二次股票發行方案,李山投資以8324.4萬元認購了此次發行的全部1982萬股,此次定增後,以49.55%的持股比例成為瓷爵士的控股股東。記者查閱相關公告發現,李山投資控股股東胡其豐正是瓷爵士實際控制人翁丹艷的配偶。
就在李山投資控股瓷爵士的當日,瓷爵士宣佈出資設立子公司溫商貸,並於2015年8月宣佈上線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溫商貸”,成功將P2P業務裝入了新三板公司。
在一位網貸平臺負責人看來,瓷爵士的主業陶瓷修復技術並沒有絕對性的技術和科研優勢,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股東希望通過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在資本市場儘快實現退出,然而互金整治和一系列政策阻斷了這種退出方式。在這一背景下,再次通過資本騰挪將溫商貸從瓷爵士剝離並不會對三者造成損失。
前述券商分析人士指出,事實上溫商貸的業務和瓷爵士本身並沒有直接關係,二者並不能産生協同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查閱瓷爵士2016年1月15日發佈的一份《關於子公司浙江溫商貸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購買理財産品的公告》發現,公告曾披露溫商貸將動用不超過1.1個億的閒置資金用於購買中國農業銀行發行的低風險、保本型、短期理財産品,並認為“符合全體股東的利益”。
在前述平臺負責人看來,這樣的資本騰挪和資金空轉事實上並不符合國家當初設置新三板以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期望,不排除今後的政策風險,這或許是瓷爵士作出剝離動作的更深動因。
(責任編輯:畢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