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網購催生“校園白條” 校園借貸:餡餅,還是陷阱

  • 發佈時間:2016-03-29 09:22:33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陳鵬  責任編輯:胡愛善

  日前有媒體報道,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一名在校大學生以多名同學名義,在校園網路金融平臺借款數十萬元賭球,最終無力償還,跳樓自殺。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金融産品層出不窮,並衍生出眾多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的網上校園借貸平臺。有多少大學生使用這些金融産品?存在哪些風險?大學生該如何利用網際網路金融?引發校園內外關注。

  網購催生“校園白條”

  中國政法大學的大四學生劉珍(化名)最近想換一台電腦,在登錄某購物網站時,她驚喜地發現了“校園白條”——為大學生提供先消費後付款的信用服務,憑學生證、身份證、借記卡,就能直接在App上申請開通。

  劉珍每月的生活費只有1600元,她打算嘗試一下這個新東西。不到五分鐘,她完成了資訊登記,按照提示拿著學生證、身份證去找校園代理進行身份認證。劉珍發現,校園代理其實也是一個大學生,他只是“隨便看了看”證件,讓她簽了個名。不到一個小時,系統就顯示通過審核,可以使用“校園白條”分期購物,授信金額為5000元。

  像劉珍一樣,許多大學生喜歡接受新鮮事物,願意嘗試網上貸款買東西。“特別像手機、電腦這樣的大件最適合分期付款”,劉珍將“債務”分解到之後的幾個月中,只需支付逐月遞減的“服務費”。

  既能滿足消費慾望,又能留下必須的生活費用,分期購物漸受大學生熱捧。一家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的介紹顯示,該機構曾推出“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

  校園借貸平臺“魚龍混雜”

  有需求就有市場。近年來,全國範圍內針對大學生的網上校園借貸平臺就有上百家。記者走訪北京部分高校調查發現,除了滿足大學生購物需求的分期購物平臺,還出現了單純的P2P貸款平臺。在北京市某高校的海報欄裏,“校園貸款”的廣告隨處可見,還附上了二維碼。

  記者給“名校貸”客服撥打電話諮詢。客服人員告訴記者,“任何在校大學生都可申請貸款”,本科生的借貸額度為1000~50000元,具體可借金額還需提交申請後由系統根據個人還款能力判定,每個月利息為0.99%。此外,她還強調,“除逾期之外,學生不需要承擔其他責任風險”。

  通常情況下,借貸平臺必須對借貸人進行借款金額、償還實力等方面評估,並進行風險提示。但是,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坦言,“一些網上校園借貸機構單純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經常對此模糊處理”。

  “監管從一開始就不嚴格。”從業多年的前海梧桐並購基金董事、總經理王蔚告訴記者,註冊這類借貸公司較為簡單,只需辦好工商登記和有關部門備案,就可以從事網貸業務。

  此外,校園借貸機構魚龍混雜、核心資訊互不聯通,極容易造成“一個人在多家機構貸款”的亂象。王蔚認為,這也是出現大學生鉅額借貸現象的原因。

  記者聯繫到一位校園代理,他告訴記者,只需要帶著相關證件前往簽字確認,就能完成所有程式,“簡便、快捷,只需五分鐘”。王蔚説這類現象十分普遍,“由於缺少專職人員,部分借貸機構的校園代理由學生擔任,很多代理的出發點是搞好業績、多拿回扣,沒有履行風險管控的責任,有的甚至幫助借貸人提供虛假資訊騙貸”。

  大學生亟須樹立金融安全意識

  2015年,金融理財産品“螞蟻聚寶”通過對全國2325所高校的數據分析,發佈了2015年春季學年的“大學生理財報告”。報告顯示,在全國250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中,超過35%的人在過去一年嘗試了網際網路理財。

  前不久,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王凱奇(化名)將錢存進了某理財平臺,後因該平台資金鏈斷裂,他虧損多達3萬元。

  分期付款、校園借貸、網際網路理財,面對層出不窮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大學生該如何規避風險?

  “要考核機構是否有資本實力、分紅機制是否完善、是否具備金融風險防範的能力,給相關網上平臺核發網際網路金融從業牌照,是遏止校園借貸等亂象的關鍵。”王蔚建議,在學校設立統一的校園金融中心,完善校園金融徵信體系建設,對學生的信用資訊、貸款記錄、償還能力進行第三方評估,並要求所有的借貸平臺發放貸款時通過該金融中心審核,杜絕“一人多貸”、無力償還等問題出現,為學生網上借貸“加一道安全閥”。

  除了加強外部監管,大學生也亟須樹立金融安全意識。在這次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生貸款事件發生後,該校為提高大學生對於金融風險的認識,專門舉辦了“大學生如何防範金融風險”的專題講座。

  目前,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層出不窮,吸引了很多大學生參與其中,但他們當中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便利的同時還存在風險。“因為錢基本上來自父母,大學生普遍缺乏理財能力和風險意識”。對此黃震建議,高校應該設立面向所有學生的金融理財知識課程,倡導合理消費,防止掉入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的陷阱。(本報記者 陳 鵬 本報通訊員 李明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