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博鰲聚焦網貸大數據風控:底線監管利於P2P行業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3-25 09:46:3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負面纏身的P2P平臺“錯”在哪?大數據對風控真的有效嗎?監管臨近,P2P未來路在何方……3月2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以“網際網路金融:痛並成長著”為主題的分論壇上,來自P2P大佬們圍繞著行業問題、監管、風控創新等問題展開觀點碰撞。

  愛錢進CEO楊帆認為,將大數據技術與金融風控相結合是大勢所趨,底線監管更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聚焦

  民營係P2P巡禮博鰲

  當下,P2P網貸行業的發展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行業累計成交額繼首度突破萬億大關後仍在高歌猛進,另一方面,行業各種“爆雷”風波、“負面”事件不斷。在此背景下,今年博鰲論壇網際網路金融分論壇“痛並成長著”的主題就格外引人關注。

  據悉,這是博鰲亞洲論壇連續第三年設置網際網路金融主題的分論壇,再次凸顯出新金融在社會、經濟、民生等多方面日益擴大的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受邀嘉賓“頗出意料之外”。此前兩屆,受邀的嘉賓主要是傳統金融和新金融領域的領軍人物,例如陸金所董事長兼CEO計葵生、前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等,討論的也多是關於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宏觀層面的話題。

  而今年,博鰲網際網路金融分論壇首次出現了受邀代表基本來自於P2P平臺的情況。更有趣的是,以愛錢進CEO楊帆、拍拍貸CEO張俊、人人貸總裁張適時、積木盒子CEO董駿等為代表的受邀嘉賓大都來自已經獲得融資的民資P2P平臺,論壇中討論的話題也更為接地氣兒。

  對此,愛錢進CEO楊帆表示,2016年是網貸行業名副其實的“監管年”。網貸行業的規範化調整必定會是今後一段時期內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最重要的話題之一,對整個領域的健康發展也將起到示範作用。同時,國家一直將網際網路金融視作金融創新的主力軍。而民資係公司沒有強有力的背景支援,卻在業務、風控、技術、用戶體驗等方面不斷創新,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是創新者中的排頭兵。“我想,這是本屆博鰲如此聚焦網貸、關注民資係企業的原因。此次的受邀企業在引領行業創新方面各自有所建樹,可以説是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力量的一次巡禮。”

  發聲

  出事平臺並非真正P2P

  談及P2P,“跑路”似乎是行業不可回避的問題。

  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P2P進入了多事之秋,行業“雷聲不斷”。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問題平臺數量接近一千家,較之2014年翻了3倍。進入2016年情況並未好轉,反而愈演愈烈,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問題平臺已經達到2133家。

  而E租寶事件的爆發,使得本就備受質疑的P2P更是雪上加霜,非法集資、自融、詐騙等字眼仿佛成了P2P的代名詞,行業形象一落千丈。

  在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圍繞著“跑路”“問題平臺”行業大佬們紛紛發聲,為P2P正名。

  愛錢進CEO楊帆坦言,在過往的市場調研過程中,他發現P2P在普通消費者印象中是中性偏負面的理財方式,這説明市場對於行業的不信任依然普遍存在。楊帆認為,從自律的角度,平臺需要明確P2P業務的定位是什麼,“我們相信P2P是現有金融體系的良好補充,P2P網貸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技術的創新,為投資者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務。網貸不是傳統金融機構的競爭對手,更不能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的幌子進行自融、非法集資等違規操作。”

  在楊帆看來,目前P2P行業真正出現的嚴重負面事件,極少是因為平臺經營風險導致的,主要行業風險集中在道德風險上。

  拍拍貸CEO張俊直言,P2P作為一種交易方式,是資金的需求者和供給者之間是一個直接的交易,平臺只是一個撮合的仲介,它自己並不能成為信用仲介,更不能做非法集資的事情。“所有出事情的都不是真正的P2P,它們只是非法集資利用了網際網路金融的長尾效應。”

  中國投資公司原副總經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謝平表示,之前出現一些風險事件,這並不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問題。他指出,真正的網貸,沒有系統性風險。“第一,它不吸收任何存款,網貸在金融學是非存款類機構。第二,它不參加同業市場,這兩個硬條件約束了它,就算倒臺也是小機構,不會有系統性風險。”

  問勢

  佈局大數據風控是大勢所趨

  2016年對於P2P來説,是艱難求生的一年。新常態下的實體經濟的去杠桿化還在持續,企業出現違約的概率則會大大提升,處在敏感行業的P2P面臨著巨大的行業洗牌以及經營壓力。 如何才能在經濟下行和白刃戰中存活下來,成為與會大佬們關注的焦點。

  愛錢進CEO楊帆認為,經濟環境一定具有週期性。但是當P2P業務做小、做分散、做簡單時,是可以有效抵禦整體經濟大環境的波動的。

  “我們一直從事無擔保、無抵押純信用的借款,單筆借款金額在50000元以下。有輿論會説沒有抵押,是不是風險更高?我們從歐美的過往經驗來看,經濟不好的時候,失業率確實在升高、個人工資水準降低。但即便是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失業率最多在10%、20%的水準徘徊,更多人還是有穩定的工作,依然擁有還款能力和信用約束。”他補充説,與此相對的,當經濟下行時,抵押類資産則會面臨的壓力更大,因為抵押資産類型單一、過於集中,面臨變現的問題、流動性風險的問題。換言之,抵押類資産對抗經濟週期性風險的能力更差。

  筆者發現,在堅持P2P産品應當遵循小額分散原則的同時,越來越多的P2P平臺也開始嘗試將大數據運用到風控領域,用以優化現有風控模型存在的成本高等弊端。

  博鰲《網際網路金融報告2016》顯示,現階段網路貸款已經給融資借貸需求者帶來了積極影響,金融網際網路化的成效已初步體現。但網路貸款的普及性不如線下貸款。網路貸款需要付出的貸款成本仍高於線下貸款是其中一個原因。目前,風控已經成為制約P2P發展的最大瓶頸。

  楊帆表示,真正的網際網路金融必定是通過技術的手段,比如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更好地識別某類特定人群的風險,並基於對於風險的精準識別和定價,提供更好的服務。“ 如果只是簡單的把傳統線下的金融業務在網際網路上複製,讓網際網路變成了新型的門店或櫃檯,那麼還不能觸及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這一平移只是簡單的解決了服務效率的問題。”

  “技術改變金融、改變風控才是更關鍵的,而且我們相信真正從風險角度來講,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風控會比傳統模式更好地識別風險。”楊帆稱,愛錢進一直將“科技改造金融”作為公司前進的原動力,將大數據技術與金融風控相結合,降低網際網路金融風險。

  根據楊帆的介紹,公司線上借款服務通過借款人的授權,獲取其線上和線下行為特徵數據,通過數據處理系統將文本、圖片、音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在決策引擎內構建特徵數據與信用風險的邏輯關係,再將上千個數據變數和規則庫中數以百計的限制規則結合,為借款人進行信用評分。

  據悉,目前這一線上借款業務單月可達約2億的規模,並已成功嵌入應用場景中。借款客戶可通過愛錢進合作方的消費場景、OTA場景、信用卡帳單管理的APP,向公司申請借款。預計2016年末,這一比例將佔到公司整體借款量的50%以上。

  對於大數據優化風控的做法,謝平教授深表認同。他指出,“大家始終還沒有理解目前網際網路金融當中的新型風控模式,這確實需要有一個過程,因為我們這些文科出身的人,現在在各個金融機構、各個重要的職位擔任領導,他們壓根兒沒有學過電腦基礎知識,這是教育制度造成的,就沒有那個概念,他對數據理解跟你們是不一樣的。他老覺得非得眼睛看見,打個勾了才可靠。”

  “阿爾法下圍棋都可以下好,銀行這點風險,以後可能一個人都不用。人工智慧事實證明可以做到,既然能下贏圍棋,1000萬個企業的風控技術有多少?”謝平教授風趣的總結道。

  諫言

  底線監管利於行業發展

  如果説2015年是P2P行業回歸理性之年,那麼2016年將是P2P行業的規範之年。

  2015年年末屬於P2P行業的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終於落地,從此,P2P網貸平臺開始迎來了一個新的拐點。2016年伊始,政府工作報道中第三年談及網際網路金融,並要求“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行業”。

  博鰲論壇上,圍繞著”監管“,與會大佬們也紛紛建言獻策,盼望監管可以早些落地,規範行業發展,肅清行業中“渾水摸魚的劣幣”。

  楊帆表示,愛錢進希望監管可以貫徹底線思維。“我們説P2P行業發展如此快,就像一個孩子一樣,孩子要長大肯定要摔跟頭,得疼。對於一個新興行業的成長,應該告訴它危險的地方不要去,再給予一個有序的環境,讓行業健康發展,這樣才能保持P2P行業的創新動力。”

  人人貸總裁張適時對於楊帆的觀點表示贊同,他強調,監管最重要的是底線監管。他稱,“整個徵求意見稿裏,包括銀行的資金存管,核心都是為了規避P2P平臺觸碰到用戶資金,這在我們看來很有必要。”

  有利網CEO吳逸然則指出,作為監管部門,應該嚴厲打擊産生了危害、惡劣後果的網際網路金融的違法行為。

  楊帆坦言,網貸行業的陣痛並不會隨著合規化進程的推進而緩解,2017至2018年,行業或將面臨第一次經營性風險考驗。“2015年網貸行業經歷了井噴式的大規模擴張,資産規模成倍飆升。而現行P2P借款賬期普遍為三年,大量借款將在2017至2018年陸續到期。到那時,P2P平臺在2014-2015年間野蠻擴張出現的資産管理漏洞,很可能會集中顯現。”

  此外,他認為,監管細則在真正落地前還有一些基礎性的難題需要解決,例如資訊披露中敏感指標的計算標準。“以不良率來説,各家計算壞賬的標準都不同。比如是逾期當天就算作不良,還是逾期30天、60天或90天算不良,是全部本金逾期算不良,還是連本帶利算不良?不同的計算方式得出的結果會顯著不同。”

  他建議,行業應該統一對敏感指標制定統一計算口徑,信披指標必須在同一個基準線上披露,同時由第三方來監督管理。

大數據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紫光股份 80.14 10.01%
2 東軟集團 15.94 10.01%
3 賽為智慧 18.52 9.98%
4 航太資訊 27.13 7.28%
5 天源迪科 17.00 6.25%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天夏智慧 12.58 -5.77%
2 上海鋼聯 74.30 -3.19%
3 美的集團 52.84 -3.10%
4 南威軟體 12.10 -2.97%
5 奧飛數據 75.28 -2.87%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