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校園貸野蠻生長才是最大的問題

  • 發佈時間:2016-03-24 15:09: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欠賬還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還不上錢,前不久,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一個大學生跳樓自殺了。這並非孤例。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去年底,湖北大學一名學生為購買蘋果手機申請網上貸款,陷入“連環貸”竟最終欠下多家公司70多萬元;在吉林,一些網貸公司進入校園,不僅利率超高,更發展一些高年級學生來“督促”借貸學生還款,其中不乏使用暴力、脅迫等手段。有統計顯示,近年來針對大學生的網貸平臺已達數百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大學生使用過網路貸款。大學生借貸不少都是用於手機、電腦、衣服等炫耀性消費,甚至還有人把錢投在了賭博等違法行為上。就像前面提到的河南那位大學生,本來是深受老師同學歡迎和好評的班長,但因為貸款賭球,不僅自己欠賬纍纍,還冒名用自己的幾十個同學的身份證借貸,使得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都背上了債務,最終害人害己。網貸進校園,風險不可不察。

  那麼,問責的板子該打誰呢?貸款是個壞東西嗎?非也。別忘了,我們的助學貸款曾經有效地幫助過很多家庭苦難的學生,對他們來説,貸款就是個好東西。如同殺人的是拿刀子的人而不是刀子一樣,坑了學生的是提供貸款公司的無序經營和監管方的失職,而非貸款這項業務本身。

  事實上,網路金融出發點並不壞。它通過網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解決異地申請等問題,通過大數據監控可以了解申請人的資信情況和償還能力,可以將市場拓展得更廣,但是網路只是渠道和媒介,金融和信貸風險管理的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對於借款人的身份核實、還款能力調查與評估應該和線下的貸款申請審核嚴格尺度是一致的,不能因為網路申請和線上填寫資訊、遠端視頻審核等環節就放鬆風險管理尺度和措施。究其原因,關鍵問題還是市場無序競爭和監管缺位造成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網路金融準入門檻較低,參與市場業務的企業相關的金融和風險專業管理能力不夠,且意願不強,直接造成對風險的視而不見和操作流程有制度沒執行。

  另外,金融機構對金融消費者是有教育義務的,並不是所有的申請人都適合這個産品。這裡面有一個識別有效合格客戶的概念,就是對不適合的客戶不能過度行銷和引導不適合的産品。金融機構有義務告訴客戶其是否適合這個産品,對於不適合的客戶要拒絕,這是最起碼的金融風險管理和行銷的底線。在校園貸這個事件上,相關的網路金融公司沒有起到相應的職責和作用,要麼是因為業績和市場競爭原因不去做,要麼就是因為根本不知道還應該這樣做。這説明我國網路金融發展道路上對相關參與市場的參與者沒有嚴格地執行金融機構責任義務的基礎性教育,這是監管失職的問題。監管部門應該將不專業的網路金融公司堅決踢出市場,保持市場的規範、合格與專業。

  所以説,市場亂象責任在網路金融平臺企業而不在消費者個人,特別是年輕大學生,在消費攀比和其他因素的刺激下很難考慮個人還款能力及承受能力。因此,企業在針對這類特定市場和客戶群體時應該制定有別於其他普通成年消費者的信貸審批流程和風險管理措施,以及更嚴格的或者更能充分了解借款人真實情況及意願的貸前調查措施以及貸後的跟蹤管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