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校園貸提現、購物佔比各半 學生:再不入“坑”

  • 發佈時間:2016-03-22 07:48: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隨著“白條”以及P2P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日益發展,市場也逐步細化,其中,校園貸款、校園分期成為了各大機構平臺爭相涉足的“香餑餑”。與此同時,“大學生信貸3萬連環貸滾成70多萬負債”、“大學生負債數十萬自殺”等消息卻連續出現。記者帶您走進校園貸,剖析校園借貸生態鏈。

  隨著“白條”、“花唄”以及P2P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快速興起,相關市場也日趨細化,其中,校園貸款、校園分期成為各大機構爭搶的“香餑餑”。與此同時,個別大學生因此背上高額負債,甚至自殺的案例被媒體報道。那麼,平臺力推校園貸的現狀如何?大學生借來的錢去哪兒了?如借款人無力償還,平臺又將如何催收?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您帶來深度調查,剖析校園借貸生態鏈。

  近日,一則“大學生負債數十萬自殺”的消息,讓校園貸等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再引熱議。

  在此之前,校園貸作為備受資本青睞的一種商業模式,其不斷傳出的大額融資消息,也使其多次站在了創投市場的風口。

  “負債數十萬自殺”這個極端案例的背後,大學校園貸款生態到底是怎樣的?逾期率又如何?

  採訪調查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一個大學生貸款QQ群裏發現,部分學生並不打算還款,不少同學都有因逾期而被各貸款平臺通知父母或學校的經歷。

  記者注意到,對於學生逾期不還的情況,貸款平臺除通過父母及學校解決外,情況嚴重的甚至還會訴諸法律。

  一位分期平臺的校園代理表示,在他審核的200單中,貸款需要提現的人數與貸款直接在網際網路上購物的人數大致持平。

  ●學生:非常後悔,再不入“坑”

  “現在非常後悔。以後一定合理消費,再也不想和這類網路分期貸款平臺産生交集。”武漢某高校大三學生李好(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2015年,由於提前用完了三個月的生活費,李好在朋友的推薦下通過趣分期平臺貸款3千元。“雖然家裏經濟條件還不錯,但畢竟是因為不合理消費産生了財務緊張,不好意思跟父母再要,於是打算先貸款,之後再分月還清。”李好表示。

  據李好介紹,趣分期辦理貸款的速度很快,基本上一天之後即可通過認證。就李同學當時提供給趣分期的個人資訊,該平臺給出了7000元的額度,其中,可提現額度為3000元。這3000元可以直接轉入用戶綁定的支付寶賬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趣分期官方網站提供的資訊發現,趣分期的貸款額度分V1、V2、V3三個等級,額度分別為3000元、7000元、9000元。其中,申請V1等級只需要線上認證,包括填寫支付寶芝麻信用授權、學籍認證、父母等資訊;V2等級則需到府審核,即學生在網上申請後填寫學校及宿舍資訊,趣分期的校園代理會到府對相關資料進行審核;V3等級也是由校園代理到府審核,不過所需資料則更多,包括成績單,最近3~6個月支付寶流水情況等。

  “就我所代理的學校而言,同學們貸款還是相對謹慎的。雖然通過趣分期貸款比銀行容易,但是大部分同學對於主動借款都持謹慎態度,會在簽約前對利息及還款流程認真核實。”趣分期武漢某高校校園代理林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雖然最後順利還上了趣分期的貸款,但李同學仍覺後悔。他告訴記者,由於受家庭教育影響,向“別人”借錢一直是壓在他心裏的一塊石頭,想與朋友傾訴卻又説不出口。而經過這件事後,他決定好好反思自己生活方式上的問題,以後再不入“坑”。

  實際上,在提供父母資訊(主要是姓名和聯繫方式)給趣分期平臺以獲取貸款額度的過程中,李好非常猶豫。“我並不想讓父母知道我用了這種(分期貸款)APP。最後校園代理給我的承諾是,不會打騷擾電話,只要按期還款就不會讓父母知曉。”李同學説。

  2015年11月20日~2015年12月31日,是林某做趣分期校園代理的42天,在這期間,他所在的學校共完成了200多單的認證申請。

  林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他審核的這200多單中,貸款需要提現的人數與貸款直接在網際網路上購物的人數是大致持平的。

  ●貸款學生並非都能掌握好“尺度”

  武漢某高校大四學生馬彥(化名)是同學眼中的“購物達人”。他從高中起就在淘寶等購物網站購買物品,是支付寶的深度用戶。在分期付款流行的當下,他也不甘落後,很早就使用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工具。

  馬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使用分期付款功能很大程度上是把它當做信用卡,如今使用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付款還能在京東、淘寶上享受一定的購物優惠,且京東白條30日之內還款或螞蟻花唄在下月10號之前還款都是不需要利息的。

  2015年,馬彥在京東打了24次“白條”,共4180元,在支付寶使用螞蟻花唄共消費約2000元。“貸款消費很容易讓我産生一種錯覺,我可以隨時購買我想要的東西,但還款時仍會吃驚自己欠款這麼多。”馬彥説。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尺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某個大學生貸款QQ群裏發現,大部分同學並不打算還款,不少同學都有因逾期而被各貸款平臺通知父母或學校的經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該QQ群內很多同學都是因為經不住誘惑步入分期貸款的死迴圈,“拆東墻補西墻”的這種方式很常見,而一旦踏入逾期,貸款平臺各種催款方式不斷,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很大影響。

  多數同學分期付款都是購買手機、電腦等電子産品。有同學表示,自己在某平臺分期付款購買了一台iPhone 6,目前已經還款16期,已還近7000元,但是還差3000多未還。而令他憤怒的原因是,貸款時並沒有仔細計算過最終還款利息,如今還款額已經遠超當時的購買價格,心理上産生了極度的不平衡。

  實際上,對於逾期情況,貸款平臺除通過父母及學校解決外,情況嚴重的還會訴諸法律。2015年,趣分期平臺就將一名欠款、違約金、滯納金合計逾3萬元的大學生告上法庭。

  “提前透支購買一些東西無可厚非,但如果這超出了自己的還款能力,甚至以犧牲生活品質為代價,這是得不償失的。”馬彥稱。

  (實習生薑詩薔對本文亦有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