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P2P平臺戀上"病毒式"推廣 "殺熟"攬客佔比達40.5%

  • 發佈時間:2016-03-19 06:31: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曾表示,去年虧損近4億美元金額中的百分之八九十是獲客成本及系統投入

  P2P平臺戀上“病毒式”推廣

  “殺熟”攬客佔比達40.5%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高速發展,“優質資産”的稀缺,加上央行“雙降”政策,行業競爭越發激烈。熟人拉熟人的攬客手段被越來越多的P2P平臺所用。據《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平臺都打出了拉好友返現、好友投資之後可獲得一定收益等眾多獎勵機制。

  在匯付天下提供給本報記者的2015年度《匯付天下P2P網貸行業報告》顯示,2015年,P2P投資者了解P2P平臺主要通過熟人、朋友介紹和微網志、微信朋友圈,分別佔比40.5%和33.8%,報刊雜誌、電視廣告次之,僅為14.0%和11.9%。

  在P2P網貸行業風險事件高發的現狀下,投資人比較依賴於“熟人朋友介紹”。匯付天下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P2P行業監管缺位,投資人教育不足,投資人的投資依據大多憑藉經驗積累,依靠口口相傳,但這並不是防範網貸投資風險的根本方法。”

  “推薦親朋好友的這種獲客方式目前在P2P網貸行業,乃至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都是普遍存在的常規獲客手段,並且仍將長期存在下去。”投之家CEO黃詩樵對本報記者表示。

  這種攬客手段甚至被業內公認為獲客成本低轉換率高的最有效方法,但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稱,去年虧損的近4億美元中的百分之八九十是獲客成本及系統投入。

  這讓更多人對此模式産生了質疑。更讓人擔憂的是,有些律師認為,此種攬客手段若遭濫用則存在法律風險。

  不再倚重廣告投放宣傳

  平臺行銷手法轉向

  目前P2P平臺推廣燒錢主要是四個渠道,一是網站競價排名;二是贊助論壇,各種評獎;三是各個渠道的廣告推廣;四是各種節日促銷攬客或跨界合作。“開始很多平臺願意付錢做這些行銷,但實際上客戶轉換率並不高。熟人介紹獎勵攬客,成本相對其他行銷模式要小,客戶轉化率還很高。”一家P2P平臺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

  本報查閱多家P2P平臺發現,邀請好友得獎勵、分享好友得投資收益等攬客手段比比皆是,獎勵金額也大多在100元—500元之間,而獲得好友投資收益的百分比則無法詳盡計算。以陸金所為例,在春節發動攬客的強大攻勢後,3月份又繼續強勢出擊。據網站好友邀請獎勵一欄中顯示,2016年3月1日—2016年3月31日若投資者邀請好友則獲得相對應的獎勵,在細則中顯示好友在註冊後30天內(以投資成功為準)累計投資1元-999元投資者獎勵20元;累計投資金額1000元-9999元投資者獎勵60元;累計投資10000元—49999元獎勵150元;累計投資金額50000元—99999元獎勵投資者200元。累計投資10萬元以上則獎勵投資者300元。除此之外,好友在註冊後0—30天,投資相應理財産品,用戶可獲得其投資金額0.1%的獎勵。若推薦港澳臺好友則將獲得加碼獎勵,只要好友註冊並完成銀行卡認證,就獎勵200元現金。

  不僅如此,在陸金所的推薦好友細則中,本報記者還看到,若投資人推薦的好友越優質,將享受的獎勵越高。具體獲得多少獎勵並未寫明,但記者在投資提成獎那一欄裏看到,若推薦的好友投資了指定産品,那麼將按照投資額的一定比例返還給拉客投資人提成獎勵。

  《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還有的平臺推出VIP資産管理人形式,該資産管理人可以把相對於的邀請碼發給自己的友人註冊投資,該投資人每個月獲得一定的友人投資收益,比例不等。“如果投資金額較大,那也將是一筆不小的收益。”上述投資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講述稱。

  最省錢的獲客手段

  還是潛在的成本“殺手”?

  本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平臺負責人認為熟人攬客是業內中最靠譜、最省錢的攬客手段,但事實是否如此還有待長期驗證。

  某平臺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稱,“拉好友返現是當前P2P平臺普遍使用的行銷手段,從行銷學的角度來説,熟人行銷比陌生人行銷成本要低得多,當前行業的獲客成本在1000元/人左右。此外拉好友返現還能提高客戶黏性、保持自增長,所以各個平臺才會普遍採用。”

  “每個平臺的背景與目標不同,熟人推薦所佔的比例差別很大。正常情況下,推薦好友的方式獲客的比例大概在5%以下,但是部分平臺對於推薦者給予高額的返利,刺激用戶推薦自己的親朋好友進行投資,這一比例很容易超過10%甚至20%。相比較之下,常規情況下的推薦好友是成本較低的一種獲客方式,但是如果利用高額返利刺激用戶發展‘下線’,‘羊毛黨’居多,將大幅增加平臺的運營成本,不利於平臺穩定的發展。”黃詩樵對《證券日報》記者稱。

  那麼,目前此類的獎勵拉人的獲客成本是否加大了平臺的運營成本?很多平臺並不公佈具體數據無從查證,但從陸金所公佈的數據似乎能顯露一些端疑。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陸金所2015年虧損高達4.15億美元,即近30億元人民幣。對此,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當時對外表示,去年虧損肯定少於4億美元這個數額,但具體金額也不便披露。他認為,跟虧損的金額相比,虧損的原因和構成更為重要。陸金所虧損金額中的百分之八九十是獲客成本及系統投入,同時,2015年將平安普惠併入陸金所的會計影響也很大。虧損消息傳出後不久,陸金所就將旗下P2P業務剝離至普惠金融事業部,當時引起業內的普遍關注。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邊曉瑜對《證券日報》記者稱:“拿提成及好友投資獎勵返現等獎勵方式對平臺來説並非長久之計。首先,這種攬客手段其實質是一種變相的優惠補貼,當越來越多的平臺採取這種獲客方式時,不僅這種獎勵帶來的效果會遞減,還會增加攬客成本。”

  “這種攬客方式關鍵在於活動期後,除了‘羊毛黨’外,平臺如何進行用戶轉換,提高用戶黏性,將流量變現,畢竟活動所吸引的未必都是有借貸需求的客戶群,反而更多的是基於套利的行為。”盈燦諮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也表示存在擔憂。

  有律師稱

  或存在法律風險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從經濟角度而言,現在宏觀經濟下行,從大企業、中小微企業,再到個體戶,已明顯影響到個人消費意願,例如如現信用卡的迴圈在減少,説明消費者都不願意進行透支消費。這種情況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更應該關注和研究的是資産端。”他同時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採取拉好友投資得收益或獎勵的情況,理論是面對不特定公眾,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拉好友給獎勵,中間人又有層層提成,其實這和傳銷的性質是一樣的,暗藏巨大風險。不出事就沒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也可以正面去宣傳,出了事就是非法集資行為了。網際網路金融內部一般把這類獲客模式,叫作病毒式傳播。”

  “此種手段是目前P2P平臺獲客的手段之一,但是也要保持理性的心態適度行銷,才可以維持平臺的穩定發展。部分平臺為了短期的利益過於激進,甚至於觸犯法律的紅線,最終自食其果。”黃詩樵對本報記者稱。

  那麼P2P平臺這種拉熟人攬客給予收益或獎勵攬客手段是否存在法律風險?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谷遼海律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類攬客手段是有很大的法律風險。對投資人競相許諾優厚報酬,容易導致經營成本上升、經營利潤下降,用不了多長時間會給P2P平臺自身留下大量的不良資産和壞賬。”他同時認為,“一是,預付高息或獎勵得不到合同法的保護。二是,相關責任人可能面臨刑事責任方面的風險。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或將觸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非法集資活動等方面的犯罪。”

  但也有律師存在不同的看法,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內知名律師對本報記者表示:“我認為也不一定存在較大的風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兩個例外, 關鍵看是否向‘公眾’吸收存款,這裡的公眾指的是社會不特定多數人。如果熟人圈子固定,且不是以此為業,個人認為刑法風險較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