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建公司高管群裝老闆加員工微信好友 騙財務轉3000萬
- 發佈時間:2016-03-15 11:42: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公司財務接到“公司高管討論群”中“老闆”發來的指令,立刻轉賬近80萬元給了“某企業”。不料,在與其他同事面談後卻發現這個群竟是子虛烏有的。浦東某公司財務落入圈套,差點被騙走80萬元。
同樣是電信詐騙的老手法,對象卻出現了新變化。不法分子不再“廣撒網”,而是針對公司老總、財務等特定人群,盜取對方的社交軟體賬號後“潛伏”到公司內,伺機行騙。
騙子好似熟悉公司情況
今年2月底,浦東一公司財務陳女士接到了一條微信好友的申請,對方驗證資訊顯示為自家公司“老闆”,姓名、頭像都是老闆本人。陳女士沒多想,很快便通過了“老闆”的申請。沒多久,她被拉入了一個名為“公司高管討論群”的微信群,群裏的人員名稱與頭像均與陳女士所在單位高管常用的個人資訊一致。
在群中,老闆經常“指點江山”,一會兒讓陳女士聯繫某公司的張總,一會又要傳真保證書。下午1點,按照“老闆”的指令,陳女士將76.5萬元保證金轉賬給了“某企業”。
然而,轉賬後在和同事的交談中,陳女士發現這個群根本是子虛烏有,所有的“群友”都是虛構的。她立刻致電工商銀行查詢,發現對方在短短5分鐘內已將76.5萬元通過網銀分多筆轉至個人異地(無錫)農行卡中。
陳女士回憶被騙的整個過程,首先,“老闆”申請添加陳女士為好友時,使用的頭像、名字都與自己老闆使用的一模一樣。此外,騙子以老闆的口氣囑咐陳女士一些財務工作上的事情也讓她信以為真,“‘老闆’説與某某企業的合同簽約失敗,須立即退回對方之前支付的76.5萬元保證金,並且特地吩咐具體經辦這個事情的我。”陳女士説,“老闆”對公司的運作很清楚,知道這個項目此前經手的資金由她負責。
發現自己被騙後,陳女士立刻報警,並趕到公司附近的農行周東支行網點向當班大堂經理尋求幫助。
警方赴當地凍結賬戶
據農行周東支行網點劉憶祖行長回憶,當時他們從客戶處了解了詳細情況後,查詢了涉嫌詐騙賬戶餘額,發現資金尚在該卡內。“我們也不能説因為一個客戶的説法就立刻鎖定其他用戶的賬戶,這是對其他用戶賬戶安全的不負責。”農行介紹,他們首先查看了陳女士的報警回執單,並與警方取得聯繫,確認事件屬實。另一方面,從資金流向反查,確認該筆金額確係陳女士供職單位賬戶劃款而來,並核實了陳女士的身份資訊、工作單位證明等。
核實無誤後,劉憶祖立刻與上級部門聯繫,同時由櫃面工作人員小王實時監控賬戶餘額變動,隨時準備鎖定對方銀行卡密碼。“涉案銀行卡是異地卡號,我們無法跨省凍結,所以唯一能確保資金不被支取的方法就是不斷通過電話銀行輸錯密碼,鎖定銀行卡的查詢密碼。”農行工作人員介紹,為了防止騙子前往異地櫃面解鎖,小王時刻監控銀行內部系統,確保全國所有農行網點都結束營業而該賬戶餘額未發生變化後,才松了口氣。“解鎖是需要去櫃面的,全部網店都下班了,騙子也就沒轍了。”第二天7點多,在所有網店開門營業前,陳女士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再次重復“鎖定密碼”流程。
與此同時,上海警方已經連夜趕往無錫,終於在3月1日上午8點30分趕到當地,依法將賬戶成功凍結。
企業會計被騙3000萬
上月,深圳能源財務人員被騙,被“老闆”指令對外支付投標保證金人民幣3505萬元,過程如出一轍。當時該名被騙的深圳能源財務管理人員被拉入一個群。在這個群內,還有包括董事長、總裁、紀委書記等人在內的多名企業高管。該名財務人員進入群後,看到公司董事長高某在群內發佈了要求其轉賬的指令。該名財務人員於是遵照執行,先後將高達3000多萬元的公司款項轉出。
那麼騙子又是如何知道被害人的微信號?如何得知其身份是掌管資金往來的財務呢?事實上,早前各地警方披露的資訊顯示,類似的作案手法並不新鮮,犯罪嫌疑人針對的正是公司財務人員。從已偵破的案件看,騙子先在一些招聘網站上尋找公司的招聘郵箱,然後向郵箱發資訊稱想與該公司合作,需要公司的通訊錄。有的公司信以為真會發來通訊錄,騙子再利用手機號碼查看老總的微信頭像和名稱,再冒名加會計為微信好友,隨後詐騙。
從公安部刑偵局公開的數據顯示,電信詐騙犯罪手段變化快,從最初的打電話、發短信,發展到網路改號、盜取賬號、視頻詐騙到現在的微信號作案,因為微信是一個封閉的圈子,如被犯罪分子偽裝成熟人入侵,上當受騙的可能性更大,近期全國警方曾多次破獲此類新型詐騙案件,此次浦東的陳女士遇到的也是此類新騙術。
記者從警方獲悉,2015年,上海破獲電信詐騙類案件總數、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同比分別增加64.8%、20.2%,追繳凍結贓款贓物共計3840余萬元,防阻電信網路詐騙案件6095起,避免經濟損失2.94億元。上海警方將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積極開展境外聯合執法,進一步加大打擊境外犯罪嫌疑人和追贓追逃工作力度。目前,上海正在建設上海市反電信網路詐騙中心平臺,由公安部門牽頭銀行和通訊運營商都會入駐,通過“統一受理、統一查詢、統一封堵、統一查處”,有效遏制電信網路詐騙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