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第三方支付盜刷出現我的錢究竟去哪了?

  • 發佈時間:2016-03-18 09:4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李海霞  責任編輯:張少雷

  如今在外結賬,除現金和刷卡消費外,近兩年逐漸普及的支付寶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但同時,複製、盜刷等安全問題也如影隨形。

  315前夕,據《南京晨報》報道稱,日前,一名網名“聶小剛”的網友發佈微網志稱,2月16日當天,他的支付寶在綁定的手機上登錄,並在12點左右正常消費了兩筆。但12點30左右,在另一部他人使用的異地手機上,並非綁定手機號,竟然可以同時直接登錄他的支付寶並且進行兩筆大額支付,共計24999元人民幣。而他也沒有收到任何賬號異常提醒和短信驗證碼。

  事件發生後,支付寶回應稱:“我們沒有第一時間監測到這個風險,導致小剛沒有及時收到相關安全提醒”。

  儘管經過多方反映和走訪,小剛最終追回了這筆“丟失”了的款項,算是“幸運”地失而復得了,但其間的過程可謂是相當艱辛,費盡週折。

  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一手托著消費者,一手托銀行。在這項服務中,銀行付款的條件是準確輸入支付寶支付密碼,至於此密碼是支付寶用戶自行輸入,還是委託或授權他人輸入,銀行無法查驗。第三方支付平臺對用戶安全的重視程度至關重要。

  如何在享受便利的同時,為第三方支付上把“安全鎖”,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創新之下,風險管理措施和風險補償機制的建立迫在眉睫。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5年12月28日發佈、將於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對於類似“登錄和登出登錄、身份識別和交易驗證”等客戶網路支付業務操作行為,支付機構應當在確認客戶身份及真實意願後及時辦理。第十九條規定,“支付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風險準備金制度和交易賠付制度,並對不能有效證明因客戶原因導致的資金損失及時先行全額賠付,保障客戶合法權益。”

  簡單説,對於不能確認因客戶自行洩露用戶名、登錄密碼及以及密碼導致被賬戶被盜刷或消費支付的,即使用戶沒有購買所謂支付安全保險,第三方支付作為支付機構也是“先行賠付”第一責任人。

  安全防線都是重要底線。對於每家支付企業來講,絕不能拿消費者利益做實驗,規範安全標準,將客戶資金安全放在首位,中國的支付産業才能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紮實。

第三方支付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石基資訊 28.20 5.11%
2 國民技術 9.55 4.49%
3 中科金財 21.45 4.08%
4 西藏旅遊 16.43 3.86%
5 信雅達 10.59 3.1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上海鋼聯 74.30 -3.19%
2 東方財富 16.47 -2.72%
3 天喻資訊 10.80 -2.44%
4 新國都 27.98 -1.58%
5 天晟新材 6.22 -0.8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