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P2P資金銀行存管陷糾結 兩不情願難點多

  • 發佈時間:2016-02-22 07:29:07  來源:人民網  作者:史燕君  責任編輯:畢曉娟

  柏可林 攝

  “我們還沒完成存管,但仍在積極進行中。”2月18日,深圳一家P2P公司的運營負責人李翔(化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坦言,相比于他們這些“草根”,銀行更青睞國資、上市背景等根正苗紅的平臺,以及那些已經在行業內佔據相對優勢的平臺。

  李翔所在的這家P2P公司成立於2014年,雖不是銀行所喜愛的業內“大戶”,但背後也有港股上市公司的投資做背書。不過,和銀行方面接觸已久,目前仍沒能與銀行達成最終合作。

  顯然,在去年12月28日P2P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出臺之後,P2P平臺們正急著解決資金存管問題,希望儘快接入銀行存管系統。但目前來看,接入銀行資金存管系統這條路並不好走。

  據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1月18日,已有民生銀行、徽商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廣發銀行等20余家銀行涉足了P2P網貸平台資金存管業務,80家平臺與之簽訂了資金存管協議,約佔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3%。其中,只有10家平臺已對接銀行資金存管系統,真正實現了銀行資金存管,其餘70家平臺仍處於簽約-系統對接階段。

  多位P2P平臺以及銀行相關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P2P平臺與銀行之間的資金存管之路難走的原因在於:一方面,多數銀行似乎仍未決定接入這“燙手的山芋”,因為在銀行看來,P2P平臺的業務量並不算大,而且風險很高;另一方面,一些P2P平臺也在觀望,畢竟接入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必須對原有的業務作出重度改造,這相當於“剝一層皮”。

  問題棘手推進緩慢

  在監管要求及投資人對資金安全的需求下,不少平臺已開始積極行動,紛紛與銀行溝通資金存管合作事宜;另一方面,在監管政策支援下,銀行也想抓住此波紅利,開展此業務的積極性迅速增長。

  隨著P2P平臺數量的急劇增多以及“跑路”等事件的頻繁發生,對P2P平臺的監管呼聲越來越高。

  在此背景下,2015年7月18日和12月28日,監管層分別出臺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及《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P2P監管細則意見稿),均要求“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

  所謂的客戶資金存管,是指第三方機構根據投資者在網貸平臺上的自主操作所産生的資訊及指令,實現客戶資金的往來清算。網貸平臺只承擔資訊仲介角色,這樣使得投資者的資金、P2P平臺自身的資金、項目資金都隔離開,並進行分賬管理。

  在P2P監管細則意見稿出臺之前,很多號稱有資金託管的P2P平臺多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機構託管的模式。但由於第三方支付機構託管參差不齊,監管體系和法律並不健全很容易鑽法律空子,投資人的資金並沒有得到最有效的託管保障。

  雖然《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了資金存管制度,進一步規避了P2P平臺所面臨的道德風險。不過,由於對於資金存管的規定並不是很明確,所以在政策落地後,絕大部分P2P平臺仍依靠第三方支付進行資金託管。

  之後的P2P監管細則意見稿,第三十六條中明確提出了“客戶資金存管”要求,同時強調資金存管機構對出借人與借款人開立和使用資金賬戶進行管理和監督,並根據合同約定,依照出借人與借款人向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發出的指令,對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進行存管、劃付、核算和監督。

  第二十八條的“客戶資金保護”條款中,銀監會確立網貸資訊仲介機構須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

  這意味著,P2P平臺必須選擇銀行作為資金存管機構。所以,春節過完後,交易資金銀行存管將是P2P首當其衝需要面對的問題。

  在監管要求及投資人對資金安全的需求下,不少平臺已開始積極行動,紛紛與銀行溝通資金存管合作事宜;另一方面,在監管政策支援下,銀行也想抓住此波紅利,開展此業務的積極性迅速增長。

  盈燦諮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月18日,已有民生銀行、徽商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廣發銀行等20余家銀行涉足了P2P網貸平台資金存管業務,80家平臺與之簽訂了資金存管協議。

  國誠金融CEO王建章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誠金融已與浙商銀行達成合作,是浙商銀行首批資金存管的P2P網貸平臺,也是P2P網貸行業中與銀行達成資金存管合作的最早一批平臺之一。雙方早在去年10月8日就達成了資金存管合作協議,目前已進入雙方技術系統對接的階段。

  李翔對記者表示,2016年,與銀行進行資金存管對接是其主要工作之一,目前,已經和一家銀行在做技術對接。“我們不像有些平臺那樣,只佔名額,不實際對接,我們先測試對接沒有問題之後再簽約,預計上半年內可以聽到我們正式接入銀行存管的好消息”。

  但這部分已與銀行簽約的平臺僅佔據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3%。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經與銀行簽約的80家平台中,只有10家平臺已對接銀行資金存管系統,真正實現了銀行資金存管,其餘70家平臺處於簽約-系統對接階段。

  銀行存管定義尚不清晰

  由於銀行從頭開發資金存管系統成本高、週期長、難度大等原因,一些平臺會暫時選擇“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聯合存管模式過渡。

  在積木盒子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魏偉看來,目前P2P監管條例中對銀行存管的定義尚不清晰,是P2P平臺與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工作推進緩慢的重要原因。

  “現在存在很多種模式,哪種模式達到了監管的底線尚無法得知,很多平臺處在觀望狀態。”魏偉説。

  據魏偉介紹,P2P監管細則意見稿出臺後,P2P網貸平臺與銀行的合作主要採取3種模式:“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聯合存管模式、平臺保留自主權的銀行存管以及銀行主導的存管模式。

  其中,“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聯合存管模式一般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或P2P網貸平臺在存管銀行開設存管賬戶,並根據平臺發出的相關指令完成充值、投資、提現等功能,而由銀行監管資金流向。第三方支付機構則擔任技術輔助方,提供支付結算、技術諮詢、服務定制、運營維護等服務,協助銀行更高效地完成所有借貸資金在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存管賬戶之間的劃轉。

  平臺保留自主權的銀行存管是在聯合存管模式的基礎上,省去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環節。也就是説,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在銀行開設虛擬賬戶,這個虛擬賬戶與投資者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一旦有交易出現,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就根據交易情況,向銀行發出交易指令,銀行則按照平臺的指令完成交易。這種模式更像是事後對賬模式,即P2P完成業務撮合後,將投資帳單交由銀行審核資金流向是否合規。

  而在銀行主導的存管模式中,銀行的作用至關重要。在投資者註冊投資平臺賬戶的同時,銀行就已經在平臺上設立了一一對應的賬戶。而當投資者投資或充值時,頁面將自動從平臺跳轉至銀行網站,而用戶的交易密碼則由銀行掌管。用戶每操作一步,銀行都會及時將資訊回饋給客戶讓其進行確認。而用戶也可在銀行網站上,查詢到自己在平臺上的詳細流水,做到點對點的操作。無論是用戶投資,還是還款,賬戶都一一對應,保證平臺無法接觸到任何資金。

  在3種模式中,由銀行主導的存管模式安全指數最高、執行難度也最大。

  “銀行需要為平臺量身定制一套專門的存管系統,銀行和平臺均需要付出大量人力和技術力量。”魏偉説。與此同時,銀行需要對平臺有充分的業務理解。目前國內的網際網路金融平台中,真正實現直連銀行存管的平臺鳳毛麟角。

  相比之下,由於銀行從頭開發資金存管系統成本高、週期長、難度大等原因,一些平臺會暫時選擇“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聯合存管模式過渡。

  不過,目前政策對銀行存管的定義尚不清晰,尤其是對門檻較低的聯合存管模式到底合不合規,業界還存在爭議,所以更多的平臺以及銀行選擇觀望,等待監管細則的進一步明晰。

  據魏偉透露,銀監會相關部門已經與銀行開始討論制定P2P資金存管的具體操作細則。屆時,哪些模式不合規細則應該會交代明確。

  兩不情願難點多

  目前為止真正與銀行進行資金存管的P2P不多,原因主要在於銀行對平臺準入有嚴格要求,銀行開發系統週期長,平臺投入成本高,雙方都需要投入時間和專業人才,這些都是制約雙方快速合作的因素。

  當然,除了政策層面,P2P平臺以及銀行們選擇“觀望”而不快速行動的原因更在於執行的代價與難度之大。

  王建章表示,在國家宏觀鼓勵金融創新的背景下,各家銀行也希望快速爭奪這項業務,畢竟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但是銀行首先會對P2P平臺進行調查甄選,只會與那些合規合法運營的平臺進行合作,並且優先考慮直接併入業務系統中。這種調查甄選過程顯然是需要時間來推進的。

  魏偉認為,從銀行角度來説,不積極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即使去對接P2P平臺,也要有嚴格的考核,首先這個平臺得有足夠的規模,否則從經濟效益上來看也不划算,畢竟銀行也是盈利機構。與此同時,還要考慮會給銀行帶來風險。

  公開資訊顯示,隨著e租寶、大大集團被定性為非法集資,部分銀行暫停了P2P充值業務,如農行、交行、招行等,均在本月初暫停了網貸平臺充值業務。

  一位浙江城商行的風控部負責人更是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目前,網貸領域屬於高風險板塊,再加上平臺的業務量並不大,對銀行收入貢獻極其有限,銀行根本沒必要為此冒風險。

  “另外,銀行本身就有小貸業務,從某種程度上説,P2P其實是搶了銀行的‘飯碗’。”上述風控部負責人表示,所以銀行不積極是可以理解的。

  據魏偉介紹,銀行託管系統的開發需要銀行與平臺雙方的努力,是費時費力費錢的過程。“這套系統的開發與維護對一家平臺的技術水準和投入提出了不低的要求,平臺需要設立一支不小的技術團隊,這將是巨大的支出。”

  以積木盒子與民生銀行的存管系統為例,該系統于2015年7月2日上線,是業內首家上線的完全意義上的銀行託管系統。

  魏偉告訴記者,積木盒子在一年多前就已經為搭建與民生銀行的存管系統投入了30多人的專職技術團隊並經過歷時9個月的系統搭建與調試,才完成這一系統的開發。

  王建章也表示,目前為止真正與銀行進入資金存管的P2P不多,原因主要在於銀行對平臺準入有嚴格要求,銀行開發系統週期長,平臺投入成本高,雙方都需要投入時間和專業人才,這些都是制約雙方快速合作的因素。

  盈燦諮詢分析師張葉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資金存管推進緩慢,一方面當下真正出類拔萃的大平臺並不多見,大多數平臺無法滿足銀行在資金、股東、團隊等方面的謹慎要求,另一方面銀行也對小額分散、交易頻繁、網站迭代快速、利潤微薄的P2P網貸平臺不太感興趣,更不願意為一個自己不熟悉的新行業押上自己的信用。

  如何破題

  銀行與網貸平臺的對接是一個衝突和碰撞的過程。P2P關注用戶體驗,監管層關注風險管控,如何把握平衡,成為合作過程中需要共同解決的重要課題。

  按照P2P監管細則意見稿的要求,不合規的P2P平臺將有18個月的整改期。屆時,不合規的平臺將被踢出局。

  “對於我們來説,18個月的緩衝期已經足夠,目前我們與銀行的存管合作推進其實已經在進行技術對接了,但我們不像有的平臺只佔名額不做實際對接,我們先測試對接沒有問題之後再簽約。”李翔説,“預計上半年內可以聽到我們正式接入銀行存管的好消息。”

  李翔認為,就行業來説,由於前期的野蠻生長不排除有平臺無法在18個月內完全符合合規要求,那麼勢必面臨著被淘汰的局面,畢竟合規轉化能力也是平臺實力的重要體現。

  那麼,如何才能破解當下資金存管推進緩慢的難題?

  王建章坦言,銀行與網貸平臺的對接是一個衝突和碰撞的過程。P2P關注用戶體驗,監管層關注風險管控,如何把握平衡,成為合作過程中需要共同解決的重要課題。在與P2P的合作中,只有銀行與平臺共同成長,趨利避害,才能合作雙贏,這正是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生態的開始。

  “解決資金存管困境一方面依賴行業自身的自律發展,説白了資金存管也是監管層進行市場淘汰的手段之一。”李翔認為,另一方面,相關部門需要更深入地了解P2P發展中的問題,避免錯殺無辜。

  “目前其實沒有更好的辦法,P2P平臺努力在調整期內符合合規的要求,積極推進銀行存管的合作。”李翔説。

  業內有觀點認為,大銀行興趣不大,城商行、區域性銀行或將是未來平台資金存管的主力。記者梳理資料發現,相比于大銀行,中小銀行的積極性要高很多。

  對此,李翔説,其實,P2P監管細則意見稿出臺之後,積極爭取存管合作的平臺其實大都在爭取網貸行業第二梯隊的地位,因為,目前第一梯隊也大部分已接入銀行存管,以國有銀行或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為主。

  “但第一梯隊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還是成立兩年左右的發展中平臺,這個群體較大風險也相對較高,鋻於發展潛力依然存管於是地方性銀行適時跟進,像江西銀行、廈門銀行、浙商銀行就在這次存管合作中較為活躍。”李翔認為,作為還未接入銀行存管業務的P2P平臺也沒有更好的選擇餘地,從這個角度講城商行確實是主力軍。

  但王建章認為,未來的趨勢還是以幾大國有銀行為主。“城商行因為自身的特點,相比大銀行具有更強的經營靈活、資訊傳遞快捷、決策鏈短等優勢,也有內生的産品設計能力,也能更好地滿足P2P網貸平臺的需要。但是,未來的趨勢一定還是幾大國有銀行。”

  魏偉也認為,對接P2P平臺,城商行的IT建設及網際網路化程度與大銀行尚有差距,城商行是否成為未來對接P2P資金存管的主力軍,還要看P2P資金存管的具體操作細則的內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