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提現收費“急” 銀行免費力度大
- 發佈時間:2016-02-18 11:23:38 來源: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2月15日,在微信錢包的“幫助中心”中出現一則公告。公告稱,從今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的轉賬功能收取手續費改為零錢提現收取手續費,具體收費方案為:每個身份證賬戶終身僅有1000元的免費額度,超過1000元的部分將按照每筆提現金額的0.1%收取手續費,每筆至少收取0.1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近幾日,聲明“手機銀行全免費”的銀行數量在持續增加,部分投資理財公司也借機加入“搶客”行列,宣傳投資高收益理財産品可輕鬆賺回提現手續費。
那麼,覆蓋6億名用戶,僅春節期間(除夕到初五)便有5.16億人使用紅包功能的微信平臺為何在近期頻舉支付收費“大旗”?
微信方面給出的理由是,個人用戶的微信零錢提取收費並非微信支付追求的營收之舉,而是用於支付銀行收取的手續費。提現收費“責在銀行”的理由,也令本已按監管要求不斷減免各項收費項目的銀行倍感委屈。
從目前來看,與微信合作的銀行數量在20家左右,除5家大型銀行外,全國主要的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均在其中。有業內人士表示,“責在銀行”波及面甚廣。
某銀行機構信用卡中心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銀行服務收費是社會及個人用戶關注的焦點,所以這兩天他們也在主動向客戶強調,其手機銀行轉賬手續費是全免的。
記者也注意到,在部分銀行,個人客戶在享受上述免費金融服務的同時,甚至還能獲得獎勵。
例如,中行近期就宣佈,在2月8日至7月31日期間,通過個人網銀、手機銀行中任意一個渠道交易的前1500名客戶均可獲贈一定數額的話費。
更耐人尋味的是,就在微信發佈提現收費通知的第二天,部分大型銀行宣佈,將於2月22日正式推出手機轉賬匯款全免費政策。而據記者了解,在此之前,包括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在內的股份制銀行以及江蘇、上海等地的城商行已經宣佈網上轉賬免費。而即便是剛剛宣佈推出免費舉措的大型銀行,也早在2015年就開始實現在大部分地區轉賬免費的目標。
對於上述免費舉措,有關銀行人士分析,這主要出於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落實國家普惠金融政策的目的。同時他也透露,下一步的計劃是推出更多的網際網路産品,為客戶提供更便民、實惠、智慧的金融服務。
可以肯定的是,銀行網上支付免費並非一時之舉。“這並不僅僅是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提現收費的回應。”相關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近兩年,網路金融風生水起,已經成為銀行業新的業務增長點,各大銀行也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市場爭奪戰。”
科技的發展正逐步改變著傳統金融業務的處理模式,也為金融業引入了新的競爭主體。尤其是在移動互聯時代,金融業正在經歷著深刻變革。記者從某家大型銀行了解到,目前該行電子銀行和自助渠道交易量佔比達94.3%,意味著僅有5.7%的交易線上下完成。上述負責人解釋説,“網上支付免費屬於 順勢而為 。銀行通過這一手段,達到引導客戶消費行為、降低經營成本、爭取更多客戶資源等目的。”
此次事件的焦點集中在微信收費原因上。相關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提現是資金從第三方支付機構即微信劃轉至銀行,為維護系統運營,銀行是要收取一定費用的。
曾有媒體報道稱,交易量的大幅增加會産生鉅額手續費,而這令微信不堪重負,進而轉嫁給個人用戶。
數據顯示,早在2013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便已超過10萬億元,佔支付交易總規模近50%,其中餘額寶更是僅用半年多時間就達到5000多億元規模。而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用戶迅速增多及體量迅猛膨脹更令人印象深刻。
“作為主要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微信與銀行關係密切,在多項業務上均有合作,在手續費的收取上應有很大的議價空間,成本負擔應有限。”某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目前,我國開展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主體主要有第三方支付機構、電商和網路運營商等,開展的業務主要有支付、轉賬、貨幣基金理財、網貸、虛擬信用卡等。一些業內人士判斷,考慮到微信在行業中的地位,提現收費的實施或意味著免費時代的結束。
那麼是否還存在免費的方法?網上已有用戶總結出無需支付手續費的竅門:把零錢中的錢先轉入理財通,再從理財通中提現至銀行卡。但記者經嘗試發現,提現時,錢依然進入的是零錢賬戶,提取依然需要支付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