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琦資産爆發兌付危機:資金鏈頻斷 崩盤在即
- 發佈時間:2016-02-18 11:23:14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在經濟形勢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兌付危機正在演變為常態化,當一些不規範的線上線下理財機構遭遇兌付危機時,其背後的原因可能不僅僅是資金鏈斷裂那麼簡單。昨日,線下理財公司鑫琦資産因為到期的收益無法兌付,位於上海的辦公地點遭到投資人圍堵。P2P網貸平臺逾期危機正在“外溢”。
公司崩盤在即
“誠則信”,在鑫琦資産的首頁,赫然列著這三個大字。但説得好未必做得好,在春節長假後不久,鑫琦資産的投資人似乎被當頭給了一悶棍。
昨日有消息稱,鑫琦資産上海分公司産品到期後不支付利息,涉及資金19億元,想拿外地期房給客戶充當本金,並且房子並非按照此前合同中規定的對折價,而是變成了8.5折。與此同時,有消息稱該公司高管已被警方帶走,而有投資者表示,鑫琦資産上海分公司相關人士稱資金鏈確實已經斷裂。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打通鑫琦資産客戶熱線,該公司客服表示,春節後該公司為了理順內部財務,上海分公司的産品採用資産兌換的形式。對於其他地區産品如何兌付,該客服表示“只能等消息”。
隨後,一位鑫琦資産上海分公司的投資者張女士(化名)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了此事。張女士表示,自己因為還要上班並沒有到現場。但是,據客戶經理介紹,受害者有5000多人。張女士投資鑫琦資産已有一年半,投資金額達到幾十萬元,投資項目按月支付利息,月息1%左右。之前的利息都按時返還,然而在今年2月16日,張女士意外地被告知,現在公司崩盤,等待清算關門,本金已不能償還,會按合同把房産抵押給投資者。
在鑫琦資産的維權群裏,已經容納了300多名投資者,並表示房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多數投資者只是想要回投資本金。昨日上午,鑫琦資産同時舉辦了客戶解決方案發佈會,但是會上公佈的一系列最新解決方案引起投資者不滿。
據公開資料顯示,鑫琦資産以發行所謂“資産證券化”産品的名義募集資金,向投資人承諾13.2%以上的收益,而資金實際流向了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産項目。鑫琦資産産品設計多是將寫字樓的使用權轉讓給投資者,再和投資人簽署委託鑫琦資産出租經營管理的協議,每月向投資人返還固定收益。根據公司的宣傳材料,按照月收益2%計算,年化收益率最高可達24%。
資金鏈斷裂頻現
在公司難以兌付資金的同時,更多投資人質疑的是該公司在簽訂合同時就有忽悠投資者的嫌疑。張女士指出,房産只是作為擔保用的。合同裏有一則條款是,鑫琦資産無法償還時會先由擔保公司償還。然而,張女士事後發現2015年的合同新增了許多免責條款,合同裏的擔保免責條款裏有一條,如果投資人放棄物權擔保的話,那麼擔保方也免責。張女士認為公司通過這種“強買強賣”的方式把投資人的流動資産變成了不良資産。
據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陜西鑫琦資産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成立,法人代表為楊丹丹,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主要從事資産管理、投資管理、財務諮詢房産仲介及資訊諮詢等服務,其在北京、山西、四川、海南等多地同時設有分公司。
其實, 早在2014年,北京商報就刊發了《鑫琦資産房展會半價賣房捆綁理財 恐涉嫌非法集資》,質疑了鑫琦資産産品模式。相關律師指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不具有房産銷售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房産銷售為主要目的,以返本銷售、售後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産份額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行為,可能會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據了解,目前警方已經立案。
鑫琦資産其實並不是惟一一家出現兌付危機的公司,今年1月武漢財富基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融資城等多家線上線下投資理財公司出現兌付危機。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出現兌付危機的公司,要麼本身的業務模式和內部管理出現問題,要麼就是公司自身就存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甚至非法集資的嫌疑。
兌付危機仍在蔓延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不少線上線下理財公司不斷野蠻發展,為此兌付風險難以避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類情況會繼續蔓延,P2P行業已司空見慣。搜易貸COO蔣軒直言這也算是網貸行業目前存在的狀態之一。因為行業在發展期,監管政策尚未落地,行業參與者良莠不齊,但凡行業內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出現一定的兌付情況。另外,較集中的兌付與時間也有所關聯。每年年關都是信貸行業的回款高峰,由於一些平臺的風控能力不足或者其他不合規運營的原因,必然會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集中性産生一些信貸風險以及道德風險。
共鳴科技CEO陸雨泉直言,今年兌付危機肯定會蔓延,之前大力擴張放貸的企業,尤其是給企業放貸的平臺將成為重災區。加之一些平臺之前為了規模,逆經濟週期擴張放貸,目前平臺還充當了信用仲介的作用,因此一些經營不善的平臺會出現兌付危機。另外,還有一些平臺違規經營,用投資者的錢進行投資,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很多項目都出現問題,從而導致兌付危機。
“在資産端,各家平臺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放貸,不要過度擴張,同時積累更多的數據,進一步降低放貸成本。在理財端,增加更多標準化的産品,讓投資者選擇更加多樣化,進一步留住平臺上的投資者。”陸雨泉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