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微信朦朧照背後清晰的支付大戰

  • 發佈時間:2016-01-28 06:31:24  來源:新京報  作者:劉雪松  責任編輯:劉波

  

  在移動支付方興未艾的當下,進行技術創新以更加新奇的産品吸引受眾,但還是有一些邊界和紅線需要明確。

  1月26日,微信朋友圈推出“紅包照片”功能,好友需要支付紅包才能查看朋友圈照片、點讚或評論。“紅包照片”一齣,瞬間刷爆朋友圈,引起廣泛熱議。有網友隨即戲稱,“現如今,想看清一個人還是得靠錢”。

  微信此時突然上線的這一業務多少讓人有些猝不及防。與其説微信紅包是衝著用戶體驗來的一次創新,不如説是衝著支付寶佔了今年央視春晚紅包獨角戲的一次攪局。支付寶以高達2.69億的代價,換取央視春晚的獨家合作,擺明著是要在紅包上,徹底收復去年春晚被微信紅包如同“偷襲珍珠港”一樣丟掉的失地。

  微信紅包當然也掏得起這個錢,但對於小額支付的社交工具來説,央視春晚這個價,微信紅包怎麼掏都不值。而支付寶瞅準的這塊失地,恰恰是希望用紅包的形式,徹底激活支付工具、理財工具,與社交工具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鏈。支付寶一旦把這三者關係激活了,對於以小額支付、社交工具為主要功能的微信紅包來説,無疑會傷及腰腎。

  微信在央視春晚投入上省下的錢,用於攪一把支付寶春晚紅包的局,綽綽有餘。這一次微信紅包的“朦朧照”,顯然只是這場局中的開場戲。況且微信“馬賽克”遊戲,連成本都免了,還能賺。但遺憾的是,以這種形式的遊戲感、存在感,卻因很難掌控秩序的邊界,而不得不以“閃退”的形式叫停。

  支付寶與微信紅包,都有創新,都能給用戶帶來愉悅。然而在功能上,並不存在完全意義上的誰覆蓋誰的競爭;在受眾感受上,其實也有所差異。微信紅包迎合的是大眾娛樂心態,其更偏重的是社交屬性,但是支付寶紅包的受眾定位還是更偏向迎合的是用戶在綜合性理財、支付之餘,還能搶紅包、發紅包的心理。一個追求的是普惠,一個尋求的是精緻,兩者其實並不在一個競爭層面上。這也是支付寶賬號能夠關聯更多的公共繳費系統、能夠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被當成銀行卡使用、能夠在央視春晚吸引中國人壽千萬元現金紅包助陣的原因所在。

  所以,微信要想把用戶轉化為支付用戶,從目前的“朦朧照”的這種創新玩法來看,還分不到太大的一杯羹。而支付寶要想把用戶的平臺囊括了微信的功能、並且把微信逼到墻角落裏,同樣還需要更多的創新升級。未來在支付領域,兩大巨頭恐怕還有惡仗要打。

  在移動支付方興未艾的當下,進行技術創新以更加新奇的産品吸引受眾,確實也極為必要。但是,以微信這次的“朦朧照”為例,顯然還是有一些邊界和紅線需要明確。除了必要的秩序與法律的邊界之外,從微信本身的産品拓展上來説,儘管這一次付費看照片能夠短時間激發大量人氣,但是同時他也是一個用戶內耗的過程,在最初的狂歡之後,沒有人願意被這種行銷手法刷屏,相信這樣的用戶體驗,也是違背産品開發初衷的。這對未來必將日趨白熱化的支付大戰來説,是有警示意義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