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誰在查我徵信? 網上金融操作須謹慎
- 發佈時間:2016-01-26 08:37:2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莫名其妙誰在查我徵信?
網上金融操作須謹慎 看清用戶協議再授權
需要貸款,申請查詢自己的徵信記錄時才發現,有一家並不熟悉的銀行曾經查詢過自己的徵信。這讓市民劉先生感到有些恐慌。“誰背著我查我的徵信?是不是我的資訊被人賣了?會不會涉及更多資訊洩露?”昨天下午,他聯繫本報,發來一連串疑問。
劉先生口中的徵信,其實就是他的個人信用記錄,也被稱作個人的“經濟身份證”。這張“身份證”上的資訊在自己不知情的狀況下被他人看了個底兒掉,其中隱藏的風險不容忽視。
陌生的“微眾銀行”
查詢劉先生記錄的,是一家名叫“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的企業。而當記者在百度上搜索“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時,居然跳出了“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查我信用”的關鍵詞索引。
搜索結果的第一條,是2015年9月的“百度知道”。當時有人説“發現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9月9日未經授權擅自查詢我的個人信用報告,查詢理由為貸款審批,我跟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沒有任何業務來往,也沒有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可以查詢我的個人信用報告”。
同樣的帖子,出現在了水木社區、知乎等多個網站上,且發帖時間都集中自去年9月開始,問題的焦點,漸漸集中在微信和QQ定向推出的“微粒貸”業務上。這個業務背後的運營方,就是微眾銀行。
隨後,記者撥打了深圳前海微眾銀行400電話,但因為並沒有接到“定向邀請”,嘗試多次都沒能進入微粒貸的客服專線。另外一條理財線路上的客服説,微粒貸邀請的,都是微信實名用戶,在實名用戶點擊“借錢”之後,會通過“撈取”客戶的消費大數據,來計算出貸款額度。
理財專線客服建議本報記者通過QQ聯繫微粒貸客服,但在QQ上,記者同樣因為沒有獲得“邀請”,幾經折騰都被一條“請使用受邀QQ登錄”的回復攔截在外。
未曾細讀的“用戶協議”
“我沒有給這家銀行簽過任何字,也沒有給他我的身份證複印件,他怎麼就能查了?”劉先生很納悶。
在一些同樣被定向邀請的同事提醒下,他想起來,自己曾經因為好奇,在微信上點擊過一個“借錢”的鍵。這個其實就是“微粒貸”,單筆最高可借4萬元。“好多人都沒讀過背後的用戶協議,我也沒讀,還是聽別人説的點了協議就等同於你授權了,讓銀行可以查你的信用記錄。”
根據《個人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查詢個人信用報告時應當取得被查詢人的書面授權。
“網上用戶協議點個確定就算是書面授權了?”劉先生有些難以接受。
記者比較後發現,如果在銀行辦理貸款業務,要查客戶的個人徵信報告,需要獲得客戶的書面授權。相比之下,網上授權流程則顯得草率很多。
“一般來説,很多貸款機構即使要查申請人的徵信記錄,也會線上下的簽約中心簽署合同。”一位業內人士提醒,對於這種全部線上上完成的金融服務,消費者還是要先仔細看完用戶協議,尤其是小字部分的內容再做決定。如果家中有老人或者孩童,最好提醒他們不要點擊任何和‘錢’有關的按鍵,以免無意中授權,造成資訊洩露隱患。
【新聞連結】
個人徵信每年每人免費查兩次
自2013年3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開展了通過網際網路查詢本人信用報告服務試點工作,個人信用報告查詢網址為https://ipcrs.pbccrc.org.cn。
據此網站內容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自2014年6月3日開始對個人查詢本人信用報告實施收費,個人每年查詢第3次及以上的,每次收取服務費25元,個人查詢本人信用報告每年前2次免費。
在沒有得到他人授權的情況下,個人是無權查詢他人信用報告的。但如果您取得了他人的授權,應提供委託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證件原件、授權委託公證證明供查驗,同時填寫《個人信用報告本人查詢申請表》,並留委託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證件複印件、授權委託公證證明原件備查。(記者 耿諾 孫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