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網際網路能否改造房産仲介?還差口氣

  • 發佈時間:2016-01-21 07:29:3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隨著農曆春節臨近,上海各大仲介生意日漸冷清,但網際網路上依舊熱鬧:不少網路平臺上的房源源源不斷,還標注著“最新更新”,看起來,“網際網路+房産交易”一如既往地火熱。

  業內人士評價説,2015年是“網際網路+房産交易”的元年,2016年則將迎來“網際網路+房産交易”的“三國殺”之年——因為行業新秀和老牌巨頭在2015年改寫了行業規則、淘汰了中小仲介,所以新一輪競爭會越發激烈,不過,“網際網路+房産交易”真的只是眼下人們所看到的線上找房、佣金打折嗎?

  “網際網路+房産交易”的倡導者之一、愛屋吉屋創始人鄧薇不那麼看,因為目前網際網路只是對房地産市場進行了初級的改造,但要説解決市場“痛點”,還遠遠不夠。

  從積極的層面看,“網際網路+房産交易”使用了網際網路世界的“共用經濟”思維,確實成為行業的攪局者:沒有實體門店、經紀人不劃片區、線上資訊對接,而且憑藉輕資産和高效率運作,即使調低佣金,公司和經紀人都有盈利空間。這些做法迅速成為整個行業的新規則,讓越來越多的房産仲介開始重視打破區域隔閡,並把有效帶看作為提高業績的重要方式。在這一重寫“行規”的過程中,一些小規模或不規範的小仲介被淘汰出局,市場的集中度顯著增加。

  但其也有消極的一面。網際網路行業的“野蠻生長”也同樣出現在房地産交易行業:不同仲介為了爭奪房源,不惜用“賣主面前虛抬價格、買主面前虛降價格”的伎倆;為了爭奪經紀人,仲介公司開出的底薪越來越高,於是又出現了經紀人只拿底薪不幹活的新問題……如此種種,都暴露出用網際網路解決房産交易的問題還差口氣。

  其實,“網際網路+”在房産交易市場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還有很多。例如,消除資訊不對稱是網際網路的一大特點,可在“網際網路+房産交易”的現有模式中,似乎各家企業考慮的仍舊是如何消除買賣雙方與房源資訊之間的資訊障礙,而沒有考慮到在眼下的市場,買賣雙方與仲介公司、經紀人之間,也存在信任危機。熟悉網購的用戶都知道,“售後評價”是網際網路上衡量商品或服務品質的重要依據,不僅買家重視,賣家也絕不敢怠慢“中評”與“差評”。那麼,房産交易是不是也能引入這樣的評價機制呢?人們在通過網際網路瀏覽房源、瀏覽仲介服務的時候,如果也能看到之前交易方的相關評價,那麼這對所謂的“真房源”、“真價格”以及經紀服務,都是一種監督和約束。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的考核機制也可以成為房産交易服務的“緊箍咒”。鄧薇透露,愛屋吉屋已經開始調整薪資結構:“原本提高經紀人的底薪是為了讓他們在這份工作中保有尊嚴感,但目前不同公司為了挖人紛紛提高薪酬,反而助長了部分經紀人‘混日子’。”不過,調整薪資結構並不意味著降薪,而是用網際網路技術鼓勵“多勞多得”:“與客戶電話交流中態度好不好”、“現場服務和禮儀是否得體”、“後續操作是否規範”等直接關乎用戶體驗的環節已可以通過音頻、視頻等全方位記錄,並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進行統計、分析、考核。根據愛屋吉屋的測算,通過這些網際網路技術,服務合格的經紀人收入不降反漲,而且能提高交易量;與之對應的是,靠底薪“混日子”的經紀人被淘汰出行業。鄧薇認為,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可以“趕走”那些服務不到位的從業人員。

  除了以上這些網際網路對房産交易的改造提升,業內人士認為,“網際網路+房産交易”的想像空間應該還可以更大一點——從房産交易的服務環節向金融環節延伸。最近,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等金融機構與部分仲介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網際網路+房産金融”領域開展合作,尤其在短期墊資方面。比如,很多“賣舊房換新房”的交易者會有這樣的尷尬:自己的房子沒出手,看中的房子已經在催首付了。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靈活的抵押借貸金融産品,就能解決交易者的燃眉之急。還有餘額寶已經嘗試過的購房理財産品也是網際網路金融在房産交易領域的應用:購房者提前籌措的定金、首付等需要靈活的理財服務,而市場顯然可以為這部分資金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