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破局:短板與護城河
- 發佈時間:2015-12-31 10:08:04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2015年,註定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歷史上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被稱為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元年,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赴美上市元年以及徵信元年。
這一年,跑路潮、非法集資成為懸頂于整個行業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這一年,央行、證監會、保監會和銀監會等一行三會相繼出臺其所轄領域的監管意見。
在網際網路金融蓬勃發展的今天,創新與風險都層出不窮,金融行業的運作規則發生了顯著變化。
隨著監管規則的陸續落地,大大小小的風險事件的漸次暴露,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已經到了必須轉型的關鍵節點。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型金融機構,轉型升級的迫切程度絲毫不遜於傳統的實體産業。
而如何轉型升級,則成為行業今年以來主要聚焦和討論的核心命題。
新舊交替,新的商業文明和舊的商業文明,或替代,或融合。
在網際網路金融時代,金融不再像工業時代僅僅以企業為中心,而開始以普通消費者為中心。這些變化的背後,過去野蠻生長、幾乎零準入門檻、高昂的獲客成本、一味以高收益率吸引客戶等粗放發展的方式明顯已經難以為繼。
2015年的倒數第四天,銀監會會同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研究起草了《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辦法》界定了網貸的內涵,明確了適用範圍及網貸活動基本原則,重申了從業機構作為資訊仲介的法律地位。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網貸機構以網際網路為主要渠道,為出借人和借款人提供資訊蒐集、資訊公佈、資信評估、資訊交互、借貸撮合等服務。
至此,繼2015年中央行規範了網路支付,證監會出臺眾籌相關辦法,保監會發文規範網際網路保險之後, P2P作為規模最大、從業人數最多的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最重要的分支之一,也終於在今年的最後幾天迎來了銀監會的監管細則。
據第三方機構的統計,2015年前11月P2P交易規模已突破1.25萬億。
而按照央行聯合十部委發佈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的定義,網際網路金融總共是七個業態,分別為網際網路支付、網路借貸、股權眾籌融資、網際網路基金銷售、網際網路保險、網際網路信託和網際網路消費金融。
歸根到底,這七種業態本質上來説,也就是通過網際網路解決投、融資的兩端問題,一是替有錢的人理好財,二是為缺錢的人或企業融資。
上市潮涌
隨著監管政策的明朗化,整個行業開始走向陽光、透明。
作為國內第一家赴美上市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宜信旗下的網路P2P平臺宜人貸12月18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紐交所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第一股。
雖然上市首日股價即破發,但它依然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通過上市,其在公司治理、資訊披露、透明度等各方面將為整個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樹立了可參考的一個標桿案例。
一個細節是,12月28日《辦法》出臺之後,宜人貸的股價上漲4.74%,取得上市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股價已到9.95美元,接近10美元發行價。
這表明監管細則的出臺指明瞭發展方向,提振了對行業的信心。宜信公司首席戰略官陳歡12月28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辦法》明確提出了網際網路金融的業務規則與風險管理,這將推進整個行業同生共存與有序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宜人貸的上市將開啟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上市潮,在明後兩年包括螞蟻金服、陸金所等一大批國內知名的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均要登陸資本市場。
從融資情況看,行業大多數平臺目前仍處於A輪階段,未來將有更多的平臺進入B輪或C輪。之前由於監管問題,無法進行IPO或者新三板掛牌。隨著細則的出臺,P2P網貸行業資本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打開。
除了宜人貸類似的謀求海外IPO上市外,隨著中概股的回歸潮以及國內環境的改變,國內上市的案例或將更多涌現。獨立上市之外,通過借殼再資産注入或者是通過收購控股上市公司控股收購等都是上市的渠道。
上市之外,並購重組也將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由於監管細則出臺,許多競爭力弱小的平臺面臨被兼併收購。除了實業巨頭和網際網路大佬收購P2P外,2016年預計會出現不少行業內的並購行為,因實力薄弱倒閉的平臺數量會增加,但純詐騙跑路型問題平臺數量或將下降。
武器、短板與護城河
P2P的高收益是吸引投資者的最大武器,也是網貸行業最核心的評價標準之一。
P2P行業2014年至2015年的月收益率變化經歷了逐步上升到慢慢回落的發展軌跡。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的P2P平臺在2014年第二季度初綜合收益率達到了頂峰,接近20%多,以後呈波動下降趨勢,2015年4月份開始穩定在15%的水準。
而《辦法》規定,網貸平臺不得違規發放貸款,借款人和出借人雙方的利率一致,只能收取手續費,這意味著網貸平臺不能再賺取投資人和融資人之間的利差。
事實上,大多數P2P不披露其從投資者的資金出借中獲得了怎樣比例的“資訊仲介費用”及借款人的真實融資成本。整個過程中,平臺費用的收取對於借貸雙方來説並不透明,而利差也因此構成了部分P2P的核心盈利模式——即借助資訊不對稱,在具體的業務操作中對借貸雙方的資金收益、成本進行雙向報價以賺取“利差”,並將其冠名以“資訊服務費”。
高收益是行業吸金的利器,但也是制約其發展的短板,甚至已經成為行業風險積聚點。比如e租寶等問題平臺大都是利用高利率短時間吸收大量資金。而28日發佈的《辦法》指出,P2P平臺應定位於資訊仲介,而非信用仲介。
P2P行業最大的短板,在諸多行業人士看來是如何找到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優質資産端成了制約平臺持續發展的關鍵。
目前,就連銀行都在面臨找到信用好的借款人的挑戰,遑論經驗遠不及銀行的P2P行業。部分平臺自身標的不夠,投資者資金長期站崗,搶不到標的情況普遍存在。
一個例證是,P2P行業資産端的獲客成本遠高於資金端。一位網貸平臺的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行業的資金端獲客成本約為100-1000元/人,而在資産端則高達10000元/人甚至更高。也就是説,資産端的獲客成本是資金端的10-100倍。
什麼是P2P行業的“護城河”?除了結構、體制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思維。
一位國有銀行電子銀行部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舉個例子,網銀一看就是銀行的産品,而P2P的網站一看就知道是網際網路企業做的,你知道區別在哪?銀行還是基於現有什麼産品推給客戶看,不是用戶思維。但是網際網路的核心是用戶思維,這方面P2P網站做的普遍比銀行要好很多,P2P除了收益要高於銀行理財外,用戶體驗更要好很多。”
網際網路金融轉型支援傳統産業升級
工具和渠道是過去人們對網際網路的認知和定位,但網際網路金融作為基礎經濟手段的作用和地位則已經在凸顯。
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大量中小企業的創新、創業潛力正在激發。同時網際網路金融等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行業,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效應,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實體經濟提供了過去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提供的金融服務。
很多P2P平臺正在往一站式理財或大資管平臺轉型升級。比如陸金所從做P2P業務轉型為做P2P的開放式平臺,也有不少P2P公司提出往一站式理財平臺或者大資管平臺轉型升級。一方面是突破現有的業務發展瓶頸,擴大平臺體量,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提升原用戶的粘性,吸引更多不同風險偏好度的投資人。
但是,由於銀監會最新的《辦法》規定,網貸平臺不得發售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託産品。這或將堵住P2P往綜合型的理財平臺發展的道路。
垂直化、細分的P2P平臺也成為另外一種路徑。比如説專注于深耕細分市場,比如汽車貸、房貸,或者票據、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等垂直化業務。
同時,線上往線下的佈局已經得到了監管的肯定。
對於P2P平臺開設線下門店和營業網點,此前行業內一直疑慮監管的態度,而此次銀監會《辦法》的監管意見是,信用資訊採集、核實、貸後跟蹤、抵質押管理等風險管理及網路借貸有關監管規定明確的部分必要經營環節可以線上下進行,網貸平臺線上下可以吸收資産端,但不能吸收資金端。
也就是説,網貸平臺依然可以通過在全國各地開設分公司的方式來獲取資産。通過深入當地市場,下沉渠道和人員,平臺可以更加接近借款需求,這有利於緩解資産荒的困境。
這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則是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援。
過去30年,勞動力、資本、資源三大要素投入是中國經濟實現後發趕超具備的基礎條件,目前這三大要素已面臨瓶頸。原來的低端製造業和資源耗費型産業結構已不能支援可持續發展,不得不進行産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我們的錢、金融資源是夠的,因為中國是高儲蓄國家,尤其是浙江,民間富裕資金更加多。長期以來有相當的儲蓄沒有轉化為投資。”一位浙江省的銀行業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方面有很大的資金需求,一方面也有龐大的資金量,沒有對接好一方面是投資者不知道實體經濟有這麼多的投資機會;也可能有資訊但沒有渠道;也可能是有資訊有渠道,但沒有適當的産品。
而網際網路的優勢在於資訊,在於渠道,依託網際網路對接投資者和實體經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