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從“草根”到主角
- 發佈時間:2015-11-30 03:29:57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田燕
記者從浙江大學經濟學院了解到,目前我國首個網際網路金融博士點正式開始招生,明年將在浙江大學誕生全國首位網際網路金融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曾被稱為“草根金融”的網際網路金融何以能進入象牙塔?在“網際網路+”時代金融如何創新、如何打造更大格局的金融體系?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全國首位網際網路金融專業博導金雪軍,他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將是新金融格局中的主角之一。
人才是網際網路金融短板
目前,有關方面已通過教育部規定的流程,網際網路金融專業博士點正式落戶浙江大學。記者從浙江大學經濟學院了解到,今年已經公佈的招生目錄中已經有了這一專業,將在明年春季進行考試,也就是説明年將出現這一專業的首位博士生。
網際網路金融博士點落戶浙大,這背後恰恰説明瞭浙江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空間充裕、土壤肥沃。
金雪軍教授説,網際網路金融的特質與金融一樣——本質是信用,基礎是資訊。在他看來,網際網路時代給金融帶來了更為豐富的內容,他特別提到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交易資訊數據、騰訊為代表的社交資訊數據都是網際網路金融所需要的大數據。
我省將金融作為“七大萬億産業”之一,金雪軍教授表示,浙江打造“金融強省”,需要打造大金融的新格局。在他看來,浙江網際網路金融無論是産品還是數量上,都發展得不錯。“浙江網際網路金融走在了全國前列,我們有著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的肥沃土壤,在這裡有活躍的民間金融,又有阿里巴巴的流量優勢,兩者催生了浙江網際網路金融生態圈。”
“在網際網路金融如火如荼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專業人才其實還是挺缺乏的。”金雪軍教授説,通過培養提高網際網路金融從業者的綜合素質,逐步形成從基本知識普及到高端人才培養的完整教育體系,這也是當初申報博士點的初衷之一。
網際網路金融首先是金融
在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中,必將出現兩種態勢:一種是網際網路企業向金融領域邁進;另一種就是金融業思考與踐行如何利用好網際網路技術。
網際網路為金融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特別是金融大數據的應用,破解了傳統金融實踐中廣大小微企業融資的難題。
中小微企業為什麼還存在融資難?在金雪軍看來,主要問題出在資訊不對稱,而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數據”正好為金融業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庫,也為信用的建立與鞏固打下了更紮實的基礎。不僅如此,大家都有手機和電腦,每個人都可能有網上支付的需求,因此網際網路思維從某一種層面來説,就是用戶體驗,這種體驗將不斷“刺激”金融創新和技術拓展。金融業在網際網路的扶持下,將彰顯更突出的優勢。
“網際網路金融首先是金融,有著金融的特性和功能,在支付結算、投融資、通道和平臺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金雪軍説,如今包括P2P、眾籌等在內的新業態也變得越來越活躍,網上證券、保險、基金等理財産品越來越多,新的金融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處於發展起步階段的網際網路金融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是不容質疑的。金雪軍認為,近年來我省圍繞建設“金融強省”的總體目標,打造“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和“民間財富管理中心”,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金融服務水準顯著提高,金融機構體系日益完善,金融改革創新向前邁進,金融生態環境日益優化,區域金融發展日趨明顯,網際網路金融在其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大數據助解監管矛盾
網際網路金融有很多創新之處,比如大數據的理財産品如何提高效率、支付功能如何在網上交易過程中控制風險。
當前,網際網路金融也進入了監管層的視野。今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發佈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也提到了“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
對於投資者最關注的風控問題,金雪軍表示,處理好風控與創新之舉的矛盾關係到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進度和方向。
“發展與監管、創新與風控,這是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中的兩對矛盾,必須要處理好、解決好。”金雪軍表示,金融創新的動因不外乎三個方面——市場需求、技術進步、機構競爭,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正是金融創新的典型表現。
由於當前企業的融資體系仍以銀行為主,重擔保、重抵押的融資模式給很多輕資産企業帶來了麻煩:一方面實體經濟企業在融資方面有較強的需求,而另一方面“融資難”問題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破解。解決這對矛盾需要創新現有金融模式,除了銀行自身改革創新外,也離不開銀行體系之外有新的融資渠道。
“廣大中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題更多地需要依靠網際網路金融的方式。”金雪軍認為,用“網際網路+”的思維破解這些問題成為可能,同時大數據環境下監管更完善,也可以為創新創造更好的條件。
“大數據既可為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開拓市場服務,也可以為政府監管服務,通過大數據可以處理好監管與創新之間的矛盾。”金雪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