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P2P監管細則或要求平臺與銀行直連:不會"一刀切"

  • 發佈時間:2015-11-27 06:31:07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P2P行業監管細則何時落地成為業內外人士關注的頭等大事,近日,有消息稱,對於銀行存管模式的規定,P2P監管細則中或要求P2P企業與銀行直接簽署資金存管協議。這對於目前仍以第三方支付+銀行的存管模式為主的P2P行業來説,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教授、網貸315首席學術顧問鄧建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第三方支付+銀行的存管模式是指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託管,再由第三方支付公司在銀行開戶存錢,但是這種模式下,P2P企業仍然有可能接觸到資金,因此,考慮到風險問題,P2P企業與銀行直接簽署存管協議是大勢所趨。

  民信貸總經理唐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真正接入銀行存管的平臺僅有數家。但P2P行業接入銀行存管是發展主流,平臺應積極與銀行進行相關業務接洽,並啟動配套的程式開發和調整,積極迎接P2P監管時代。

  據了解,截至目前,已有中國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徽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等17家銀行推出P2P平臺的資金合作業務。

  “未來監管方面應該不會採取‘一刀切’的強制性做法,而是為P2P平臺提供一定的窗口期進行調整,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平臺與銀行直接簽署資金存管協議。”鄧建鵬表示。

  實際上,繼《指導意見》的出臺以後,網際網路金融各個領域的監管細則陸續出臺,市場對於P2P行業監管細則出臺的呼聲漸高。

  鄧建鵬認為,一般情況下,細則徵求意見稿出臺之後,到匯總和修訂大概最快需要1個月至2個月的時間,因此,初步判斷,監管細則今年年底前難産的可能性加大。

  對此,鄧建鵬認為,監管細則如此難産,也是有原因。一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發展的較快,在不斷的分化組合,包括部分P2P公司謀求轉型,如將平臺歸入普惠金融部,或者從過去的散標投資變成固定理財收益,因此,政策制度上也需要隨時跟進進行調整,這無形中也拉長了政策制定的時間。此外,由於P2P平臺發展迅速,目前有3000多家,而我國監管資源非常有限,因此,這也無形中加大了政策制定的難度。

  但可以肯定的是,監管細則仍在反覆修改和打磨中,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整個P2P行業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而在監管的真空期,對於P2P企業來説,“怎麼活”是否比“活下去”更重要呢?

  唐武表示,《指導意見》出臺後,P2P行業規範化發展提速,加之經濟下行,資本遇冷等問題,行業駛入優勝劣汰的岔路口。對大多數平臺而言,如何調整步伐應對洗牌成為首要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