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P2P狠拼“活期”玩浮動收益

  • 發佈時間:2015-11-16 01:29:29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目前各類理財産品收益率不斷走低,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為吸引更多客戶,推出“活期”及結構性産品,它們是否安全呢?

  P2P平臺玩起“活期”

  央行多次降息,銀行存款與銀行業理財的收益不斷下降,“餘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破3”。然而,多家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了收益高達8%左右的“活期”理財産品。這類産品強烈吸引著投資者眼球,很多新用戶就是奔著這類産品而來。

  這類産品是如何實現“活期”性質的,它們安全嗎?某理財平臺在1月19日推出了此類産品,目前累計交易額超過74億元,該産品為“T+1”到賬。其CEO鄧巍表示,所謂的“活期”只是一種比喻的説法,主要為了便於公眾理解,其實“活期”是有一定條件的:單個用戶最多可買20萬元,每天最多允許提現五萬元。

  該理財平臺主要對接的是消費貸、信託受益權抵押和房産抵押,即要麼是個人小額分散貸款,要麼是有抵押的貸款。

  P2P“活期”産品的關鍵是日常流動性管理以及防止黑天鵝事件。限制購買總額度、每日提現金額都是為了實現“分散後沒有一致行動”。此外,對接的資産可以流動,例如要求合作的借款端平臺回購債權,抵押的北京房産流動性好,而信託要是降0.5個百分點,一天就可以轉手出去。“此外,這類産品要保證一定的流動性以應對贖回,我們會配一定比例的貨幣基金。雖然産品有‘活期’屬性,其實購買者都是流動性很低的客戶,那些頻繁大額提現者已經被‘20萬封頂、每日提現五萬元、頻繁提現不墊付提現手續費’等條件遮罩掉。”鄧巍説。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的“活期”産品對平臺自身的流動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旦平臺遭遇用戶大量提現的情況,平臺會面臨較大挑戰。

  結構性産品拼收益

  銀行推出結構性理財産品由來已久,但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近期也來“湊熱鬧”。一方面受利率走低影響,大部分P2P平臺的投資收益明顯下降,而投資者對日趨下降的收益不再滿意,平臺想要繼續留住投資者,就必須推出收益較高的産品。由此,一些P2P平臺開始嘗試結構性産品。

  P2P産品一般具有固定的貸款期限,如六個月或一年不等,收益率也是約定不變。然而,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近日推出一款“浮動收益”産品“火箭理財”,係一款權益類産品,起始收益率為8%。其浮動性收益主要是通過結構化資産配置得以實現,配置資産種類包括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産組合:具有較高收益的企業債權、可轉換債券、股權收益權、特定資産收益權;具有較低風險的企業股權質押資産、優質政府平台資産、其他低風險穩定收益金融産品和貨幣市場工具; 具有較高流動性的現金類資産。

  據火箭理財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類産品起投金額為五萬元,低於傳統權益投資動輒數十萬元、數百萬元的門檻,項目期限為12至36個月不等,還款方式為一次性還本付息,項目到期後,本金利息一同到賬。由於有一定門檻,並不適合普通P2P理財人群。

  業內人士指出,結構性理財産品本身具有一定優勢:網際網路結構性理財産品有保底收益(起始收益),相比銀行結構性理財産品非保本浮動收益而言,網際網路結構性理財産品比較注重保障投資人的本息安全。就目前推出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平臺來看,保底年化收益一般在6%至9%左右。中國證券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