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P2P平臺四大難題待解 探尋一站式理財前途難卜

  • 發佈時間:2015-11-14 09:02: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 冰  責任編輯:湯婧

  P2P平臺利率持續下滑、優質資産獲取愈發艱難、監管細則遲遲不見蹤影、問題平臺層出不窮

  P2P作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主力軍,經過近年來的浮躁喧嘩後,已經陷入“走向何處”的迷茫中。隨著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加速網際網路化、“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的縮寫)挺進金融領域,諸多P2P網貸平臺開始變得焦慮起來。P2P平臺利率持續下滑、優質資産獲取愈發艱難、監管細則遲遲不見蹤影、問題平臺層出不窮,這些難題讓網貸平臺猶如立在“四大懸崖”的邊上,轉型似乎已經迫在眉睫。

  自2015年3月,陸金所宣佈轉型為開放的金融資産交易資訊服務平臺之後,行業內就開啟了一股P2P公司轉型潮,開始涌現出越來越多“理財超市”概念類的平臺。2015年9月,積木盒子宣佈旗下的積木基金開始代銷廣發基金鵬華基金財通基金等3家基金公司共計120隻左右的基金産品;10月份,人人貸發佈了一款全新的理財品牌“人人貸WE理財”。

  拍拍貸CEO張俊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坦言,“目前絕大部分的P2P平臺都是在P2P的名義下在做著類銀行的業務,離P2P純線上、小額、分散的業務模式很遠。在市場和監管的雙重壓力下,轉型自然成為絕大部分P2P平臺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一些P2P網貸平臺正在設計一些浮動收益類産品,這也對監管提出了一定要求。賣基金、賣保險都會成為P2P網貸平臺的標配,轉型綜合理財平臺將是大勢所趨。”共鳴科技CEO陸雨泉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時表示。

  轉型迫在眉睫?

  隨著P2P行業的綜合收益率的逐漸降低,P2P平臺攬金能力和收益水準出現下滑,憑藉高收益率風生水起的P2P平臺,明顯已經失去了前期瘋狂成長的優勢,因此P2P行業也在積極探索轉型之路。

  “這是大勢所趨,在目前經濟下行、借貸需求萎縮的情況下,眾多轉型‘綜合財富管理’的平臺開始縮減常規網路借貸業務,以規避市場需求縮減、可能觸及資金池等風險,紛紛轉型升級為基金仲介、股權眾籌、保險仲介等模式。”紫馬財行合夥人唐學慶對《證券日報》記者説道。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對《證券日報》記者稱,“P2P平臺的轉型的確迫在眉睫,一方面,當前政府對P2P行業的監管已經越來越嚴格,許多P2P平臺的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另一方面,銀行與BATJ開始介入P2P領域,對現有的P2P平臺將造成較大衝擊,銀行和BATJ不論是在資金量還是在市場影響力上都佔據優勢,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更強。”

  對於目前P2P需要轉型主要原因,投之家CEO黃詩樵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道,第一,行業收益率降低,單純的依靠高息等手段獲客難以持續;傳統資本的進入加劇了行業的競爭;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細分市場潛力巨大;傳統的抵押類貸款業務同質化嚴重。

  “目前經濟下行帶來的借貸需求萎縮以及監管細則的不明朗,確實給行業帶來一些壓力。平臺需要通過尋找優質資産、拓展多産業線、發展平臺式金融業務的方式尋找轉型之路。”九斗魚CEO郭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純正”網貸平臺仍佔主流

  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國P2P網貸運營平臺數量達到了2520家,但轉型的以一些知名的、在業務上實現一定規模的平臺為主。“有十多家平臺,如陸金所、積木盒子、投哪網、團貸網、人人貸、紅嶺創投、諾諾鎊客、91旺財等。”盈燦諮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對《證券日報》記者稱。

  同時,她向本報記者列舉了已經轉型平臺的具體表現模式,“一站式理財,如代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信託、資管等産品模式;也有的P2P網貸平臺轉型成為混合多種業態,如加入眾籌這種互金業務模組;發展成P2P開放平臺等形式。”不過,她表示:“目前純正的網貸平臺仍然佔主流,轉型平臺在總佔比上仍然較低。”

  金蛋理財CEO鄧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認為,真正轉型平臺並不佔主流。他表示,“從我個人角度來看,網貸行業和網貸平臺真正轉型的並不多,而且可轉型的空間也有限,因為網貸平臺的本質是流量經濟。傳統金融機構主要依託於人工,為用戶提供服務為主的理財方式。網際網路公司則更多地是發揮網際網路技術上的優勢,降低服務成本,來為理財人群提供服務。因為流量都掌握在網際網路巨頭手裏,而標準化産品則是他們最擅長的。所以對於流量較小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來説,如果希望推出標準化金融産品,向一站式理財轉型,挑戰非常大。而一些大型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則更有可能轉型成功。”

  “被動的轉型對拍拍貸而言不存在,但是對於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來説,變化是一種常態。”張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説,“早在兩年前,我們就預見到經濟下行對企業貸的影響,果斷砍掉了企業貸的業務,完全轉變為做基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這兩年的結果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奔跑在轉型路上的P2P們

  轉型能否成為P2P平臺在資産端的稀缺以及同質化競爭加劇中勝出的有力武器,還有待於時間和市場的檢驗。本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現在轉型仍不佔P2P平臺主流,但卻有很多P2P網貸平臺將轉型定位為未來的策略或是有著強烈的意願。

  “九斗魚未來的發展戰略,主要是平臺移動端的轉型大問題。未來的主戰場在移動互聯網,攸關我們新的運營戰略。比如,在服務體驗上,我們會更加兼顧用戶在PC端與移動端優質的一致性體驗——註冊、認證、綁卡、投資、回款、續投更加智慧化;個人賬戶交互更加友好化、功能更加豐富化;社交與增值服務更加人性化,如新增的‘合夥人計劃’,讓用戶在分享理財新體驗的同時獲得更多的財富增值。”郭鵬對《證券日報》記者稱。

  “目前做純P2P的平臺已舉步維艱,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困境,成為P2P平臺當下思考的首要問題,預計大部分平臺都會努力轉型或者是豐富自己的産品線,或採取多種模式經營,以保證公司正常運轉和穩定發展。目前,紫馬財行除了PC和手機端線上平臺,線下體驗門店以及社區推廣服務也在穩步推進,全力打造紫馬財行網際網路金融O2O模式。”唐學慶表示。

  “我們最開始打造的就不是單純意義上的P2P平臺,海爾金融欲打造的是綜合金融超市平臺,未來也會與一些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未來不排除銷售基金産品。”海爾金融副總經理淩更生對本報記者表示。

  “未來P2P平臺轉型除了在業務上進行多元化發展外,還需在P2P業務本身上進行精耕細作。雖然當前P2P平臺的發展環境已出現惡化,競爭日益激烈,但是並不意味著P2P平臺已經喪失了發展空間,只不過P2P平臺需要從粗放式發展模式向集約式發展模式轉變,提高風險控制,為投資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霍肖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