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網貸係催收公司紛紛成立 P2P壞賬生意變搶手

  • 發佈時間:2015-09-28 08:49:22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在貸後管理領域,現在除了機構自己的貸後部門,專業的貸後管理公司及眾包性質的催收平臺正在出現。

  一催收平臺人士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近兩年貸款服務機構增多、經濟下行等原因,貸後管理迎來很好的市場機會。特別是不良資産管理行業整體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除了銀行資産比較搶手,大量的個人信用類、消費類貸款尚未消化。

  對於貸款機構來説,壞賬就是交出去的學費,壞數據對於業務風險管理極具價值。要把壞賬交出去,他們願意嗎?

  貸後管理機構蜂擁

  在完成與海通證券旗下海通創新資本的A輪融資後,9月初,麥子金服正式披露融資額為8.7億元。麥子金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大容稱,融資資金除了用於充實旗下的四個子品牌,還將用於投資一家貸後管理公司。

  麥子金服相關負責人表示,貸後管理是麥子金服內部孵化的項目,目前主要針對內部借貸風險管理,包括旗下名校貸和大房東兩個子公司業務。

  專門為P2P提供風控諮詢的共鳴科技也由內部孵化成立了一家催收平臺——快催收。

  共鳴科技CEO陸雨泉認為,隨著一些財務公司、小貸公司或P2P機構等通常所稱的“私債”越來越多,債務糾紛也在增多,催生了不良資産管理的市場需求。

  他稱,傳統的不良資産管理業務面對銀行貸款或有抵押的貸款相對較多,信用貸款的處置相對困難。因為“如果一個人欠幾千、幾萬塊錢,還要全國各地去追他是不划算的”,另外,即便是走司法訴訟的途徑,訴訟成功後也可能面臨沒有可供執行的標的或資産,打贏了官司也不見得可以拿到錢。這也就為市場機構提供了切入的機會。

  陸雨泉解釋,貸後管理包含還款提醒服務與不良資産處置兩個不同的概念。

  還款提醒是指到期未還款,通過電話、信函或其他聯繫人等渠道找到借款人,提醒其還款。也會説明不還款對信用記錄的影響及由此産生的一系列後果,進行施壓。

  不良資産處置則是指貸款已經違約,面臨收房、收車以及收回來如何賣的問題。更具體的還包括資産處置之後,超過債務之外的部分如何分配、不足值如何補充等等。

  從市場來看,早在去年底時,眾包性質的不良資産清收平臺就已經出現。在採訪中,一家規模較大的P2P公司也向記者透露,正在進行相關的業務規劃,現階段不便就此問題對外發聲。

  麥子金服認為,整體貸後市場的潛力無窮,規模應該在萬億以上。目前許多和銀行合作的專業委外機構都已經將目光轉向網際網路金融,但行業整體還是遵循比較傳統方式,也沒有出現一家通吃的局面。

  陸雨泉對市場的預判也在萬億級別,“現在網際網路金融,包括線下的理財機構發展這樣快,有人衝,就有人在後面撿”。

  催收怎麼做

  催收業務究竟怎麼做?

  以擁有自已的貸後管理的金信網為例,金信網風控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在首次放款後的第7天和第20天進行電話回訪;要求線下門店經理實地對借款資金用途進行調查了解,核實首次還款的資金情況、借款人的基本生活情況。之後每期還款到期再提前溝通。

  “從實際經驗來看,單獨靠線上的電話回訪和照片等方式並不全面,需要聯合兄弟公司在各地的門店,以實地調研及到府拜訪的形式完成。”該負責人稱。

  陸雨泉認為,催收是專業的事情,需要有找人的技巧及談判的技巧。他舉例,對於借款人首先要有區分。如果有償還意願,是不是可以做債務重組,重新簽訂還款計劃;如果是老賴,是不是要採取訴訟。另外如何通過高頻的聯繫,引導債務人規劃資金使用等。

  麥子金服負責人則表示,根據貸款的不同,貸後管理的要求並不一樣,“抵押類借款逾期的企業希望將抵押物變現,通過法務訴訟對抵押物進行確權之後再予以執行;信用類借款逾期的企業希望提高回收率,選擇有針對性的催收策略;擔保類借款逾期的企業希望對擔保人進行跟進。不同逾期階段的客戶要求也不盡相同”。

  陸雨泉透露,催收業務的地域劃分比較明顯,全國總共2600多個縣,催收公司上千家是有的,正規的公司可能也有幾百家。這些公司會以資産管理公司、諮詢公司等名義在工商部門註冊。

  至於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的潑油漆、使用暴力等催收方式,陸雨泉稱,可能存在,但不是通行的方法,因為這涉及到違法等問題。

  對於催收的費用,陸雨泉表示,從行業來看,專業催收公司一般是按賬齡長短在成功回收金額中提取一定比例。如果賬齡比較長,超過6個月,有可能達到兩三成。

  除了自建催收部門外,有些P2P平臺還將催收工作外包。麥子金服稱,設立全國性貸後管理公司對於P2P或線上理財機構來説更多是考慮做一個屬地化的催收團隊,提高回收率。同時實現放款、風控、貸後的閉環。除此之外,其集團旗下各家子公司的貸後管理也在和委外公司合作。

  有銀行信貸工作經歷的陸雨泉稱,銀行的催收也是逐漸由自己做轉向外包,基本每年都會有一次招標。但業務外包也給銀行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首先是品牌的風險。如果催收公司不正規,使用了暴力手段或其他一些禁止性的方法逼迫借款人還錢,對銀行來説會有聲譽損失。其次是客戶資料和資訊容易外泄。第三是催收的效果事前無法衡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