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高薪銀行遭遇“超高薪挖角”期權成“搶人神器”

  • 發佈時間:2015-08-11 04:20:31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據獵頭介紹,在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招聘項目中,銀行背景是特別大的加分項;而銀行業人士則認為,P2P平臺強調風控核心成員有銀行業背景,實際上是為平臺增信

  當高薪遭遇超高薪,傳統銀行悲催了,甚至成為民營銀行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人才培訓基地”。

  “網際網路企業海外上市的財富效應激勵了很多傳統金融領域人才的創富夢,現在我們與一些候選人接觸時發現,候選人對於民營銀行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是否會採取股權激勵的薪酬模式非常感興趣,甚至主動表示如果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股權或期權,薪酬方面可以降格以求”,從業多年的金融獵頭劉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業內目前最主要的挖角對象多數來自股份制銀行,當然,國有大行分支機構的一些負責人也被部分籌建中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民營銀行,尤其是區域性民營銀行所看重”。

  當高薪遭遇超高薪

  銀行悲催了

  客觀的説,傳統銀行業的薪酬還是具備一定競爭力的。

  智聯招聘線上數據顯示,從深圳地區2015年夏季各行業的薪酬情況來看,銀行業以10163元的月薪高居榜首,其次是保險業,約9720元,再次是基金/證券/期貨/投資,月薪為8736元。

  但是,銀行業的高薪更多地是相對於傳統行業和傳統計薪方式而言,面對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和民營銀行拋出的股權及期權誘惑,銀行的員工早已經不淡定了。

  “我有四位前同事現在在同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某外資行有關人士此前對本報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外資行管理崗位員工的薪酬較普通內資銀行更有競爭力,但仍然遠遠競爭不過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獵頭劉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前很難挖角的股份制銀行的支行長最近突然主動找自己尋找新的崗位,短期內,劉先生的手中已經積累了多位支行長的簡歷,“這些人大多數是原本負責對公業務條線的,按説很好找下家,但是比較新鮮的情況是,目前我的資源中,已經離任的幾位支行長雖然還沒有敲定新東家,但是全部明確表示不願意再從事銀行業的工作了,他們的選擇主要是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是能提供股權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也包括籌建中的民營銀行,而暫時沒有離職的支行長也不太願意留在銀行業”。

  劉先生進一步解釋稱,對於銀行員工來説,傳説中的高薪通常也附加著業績高壓,基層員工的考核任務更是“壓力山大”,此外,傳統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業務運轉也被很多離職者質疑不合理或不夠高效;而如果參與到正在創業的民營銀行或者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員工的職務一般能向上躍升一、兩個層級,甚至有可能獲得股權或期權,由於股權對應著財富幾何級增長的可能性,且初創企業成立初期的經營考核額任務一般並不會太重,綜合比較下來,銀行的相對高薪就不太具有競爭力了。

  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迷戀銀行背景

  儘管很多的銀行離職員工吐槽原單位,但是銀行的從業背景確實為其跳槽增加了極大的競爭力。

  “我參與的幾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招聘項目中,銀行背景是個特別大的加分項,HR給我們培訓的時候動強調,儘量尋找銀行的資源來挖人,我自己也經常在平臺上與人互換銀行的LIST(通訊錄)”,上述獵頭劉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很多由網際網路公司轉型而來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來説,IT人才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圈內互相比較熟悉,也比較容易挖角,但是金融領域由於比較陌生。”

  在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比較青睞的人才招聘網站拉勾網,《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多個公司的招聘需求要求有銀行等金融領域的從業經驗,期限要求大多為1年至3年。

  一線業務人員的流失雖然令銀行遺憾,但並不是影響最大的。本報記者注意到,部分原本促成網際網路公司與銀行重大創新合作的銀行人才已經從乙方(銀行方)轉變為甲方(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員工,這種挖角對於銀行可以説是傷筋動骨的。

  據記者了解,一家原本在直銷銀行領域動作比較快的城商行,由於遭遇直銷銀行團隊核心員工的集體離職,其直銷銀行業務陷入了停滯,甚至面臨被動轉型。

  “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喜歡挖角傳統銀行一方面是因為確實缺乏金融人才,另一方面還有為自己信用背書的潛臺詞”,一位國有大行分支機構零售業務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P2P平臺面臨的全行業性問題就包括信用度不足,很多P2P平臺因此在自我推介風控嚴格時,都會強調風控團隊核心成員有多年的銀行業背景,這樣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信任。”

  民營銀行

  全維度招聘

  除了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民營銀行也在挖角傳統銀行。公開資訊顯示,首批5家試點民營銀行的高管和中層中有大量傳統銀行重量級人士加盟。而基層員工方面雖然沒有特別明確的數字,但是從招聘資訊的增多來看,傳統銀行的人才流失恐怕難以避免。

  《證券日報》記者以“民營銀行招聘”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可以收集到大量的相關職位資訊,涉及的崗位包括前臺、後臺、銷售、産品經理、支行長等各個方面,而將時間回溯至今年年初,在公開途徑還很難找到籌建中的民營銀行招聘的任何資訊。

  上述招聘資訊中,銀行業的從業經驗依舊是加分項,甚至是必要條件,而從業務相似度和人員流動性來看,股份制銀行面臨的被挖角壓力更大。

  “股份制銀行近兩年在小微貸款業務和金融創新上下的功夫比較大,自然而然也涌現出了一批人才,但是由於薪酬體系受到限制,這些人才確實面臨著流失風險”,上述國有大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有大行的情況略好一些,主要是因為其人員編制的穩定性較強,且業務結構與即將掛牌的民營銀行差距較大”。

  而且,部分籌建中的民營銀行已然洞悉了傳統銀行中高端從業者對於股權的渴望,並落實在招聘行動中。本報記者在瀏覽招聘啟事中發現,湖北省一家旗下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擬申辦民營銀行牌照,其招聘要求包括:銀行業十年以上工作經驗,對銀行業務流程、管理制度、風險控制等有全面認知;在總行擔任一級部門負責人時間五年以上或省分行副行長五年以上;在監管部門有較豐富的人脈;抗壓能力強等;該公司對成功獲聘者的回報則包括“對業務能力強者,可給與一定比例股權激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