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眾籌市場風生水起 股權眾籌將如何行穩走遠?

  • 發佈時間:2015-08-10 07:29:01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股權眾籌相當於用老百姓的錢支援國家經濟發展,具體的眾籌項目若選準了,出資人、眾籌仲介、眾籌企業三方皆大歡喜,尤其是出資人的投資回報肯定高於銀行儲蓄。反之,出資人就會輸得很慘。

  證監會7日下發對現有股權眾籌機構(眾籌仲介平臺)進行專項檢查的通知,要求各地證監機構排查潛在風險隱患,一旦發現有關違法犯罪情況,及時移送公安機關。通知特別強調,未經證監會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展股權眾籌活動,嚴禁任何機構和個人以股權眾籌名義開展發行股權活動。

  去年11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建立資本市場快速小額融資機制,“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被輿論視為中央政府首次為股權眾籌“開閘”的標誌。政策一經鬆綁,股權眾籌旋即成為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的又一個發力方向。經此政策鬆綁,今年上半年股權眾籌迎來首輪井噴,實現融資35億元。這一數字看似與實際融資需求極不相稱,但已是去年全年股權眾籌實際融資額的兩倍還多。正因為有此背景且市場氛圍已經形成,證監會的專項檢查通知,讓一些開展股權眾籌業務的機構頗為“不爽”,也令一些已嘗鮮股權眾籌的出資人頗為“不解”。

  股權眾籌2009年始發于美國,兩年後被引入中國。2013年國內正式誕生第一例股權眾籌案例,2014年國內出現第一個有擔保的股權眾籌項目,其間,出資人投資“打水漂”甚至血本無歸的案例已屢屢發生。一些監管部門履行職責不知“從何下手”,從事股權眾籌平臺運作的人員幾乎全部從其他行業轉行而來,他們中的很多人對股權眾籌的專業知識並不熟悉,與最先嘗鮮的出資人近乎于半斤八兩。

  截至目前,國內眾多股權眾籌機構大多屬於“無照經營”。這也難怪,任何根植于市場的新生事物,在初生階段大多處於“無法可依”的野蠻生長狀態,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錯,只有借助勇敢者的“嘗鮮”並支付了相應的成本,形成了一定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後,監管部門才能針對暴露出來的亂象與風險,為股權眾籌制定管理法規,戴上按規矩經營的“頭套”。政府行為必須于法有據,也只有頒行了相應的管理法規,證監會才能為大體合規的股權眾籌機構發放經營牌照,並清除一批混跡于股權眾籌機構中的“害群之馬”。

  去年11月國務院為股權眾籌試點開閘,是此項金融創新業務從野蠻生長走向合法經營的分水嶺。與此同時,由於管理法規暫時缺位,眾籌亂象亦不可避免被放大。為遏制風險進一步放大,尤其遏制以眾籌名義進行的投資合同欺詐、非法集資、投資型傳銷等犯罪行為,證監會及時安排了這次的專項檢查。摸清現有股權眾籌機構的底數,在排摸過程中梳理存在的各類問題和風險,有助於儘早頒行有針對性的、寬嚴相宜的“眾籌規矩”。無論目前的專項檢查,還是將來出臺正式管理法規,都不是要對股權眾籌“踩剎車”。

  開闢股權眾籌業務的核心政策要旨有三:一是力保國內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在第一時間融入國際創新前沿;二是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闢一條新的融資渠道;三是為家有餘錢的老百姓平添一條投資理財新通道。股權眾籌的本質屬性,相當於用老百姓的錢支援國家經濟發展,具體的眾籌項目若選準了,出資人、眾籌仲介、眾籌企業三方皆大歡喜,尤其是出資人,其正常投資回報肯定高於銀行儲蓄;反之,出資人就會輸得很慘,其獲利喜悅和虧損風險與炒股票大體相當。有意嘗試股權眾籌的出資人,務請樹立“眾籌有風險,投資須謹慎”的理念,審勢而為,量力而行,切忌抱有借助股權眾籌“一夜暴富”的幻想。

  基於對股權眾籌現狀的體察與把脈,建議監管部門在專項檢查與抓緊起草管理法規的同時,應抓緊做一件急迫的事情,那就是普及股權眾籌常識,有針對性地開展股權眾籌投資教育,為有意參與股權眾籌的出資人打好“風險預防針”。如是,股權眾籌市場才能避免異常波動大起大落,股權眾籌才能行穩走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