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徵信市場打開 網際網路大佬玩轉民營銀行
- 發佈時間:2015-07-02 07:32:07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作為傳統銀行業的“攪局者”,背靠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的浙江網商銀行的到來,獲得了比預期更多的矚目。
近日,作為國內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之一,浙江網商銀行正式開業。這個號稱中國第一家開在“雲”上的銀行,立志於在未來五年服務超過1000萬中小微企業和數以億計的個人消費者。市場人士認為,隨著“網際網路+”民營銀行逐漸成熟,其與傳統銀行間激烈的競爭也隨之展開。
A
“二馬”網際網路銀行攪局
浙江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分別由螞蟻金服、騰訊等網際網路大佬控股,其都是服務於小微企業。目前,微眾銀行已向20多萬白名單用戶推送此産品,總共發放貸款5.8億元。
6月25日,浙江網商銀行正式開業。從這家由螞蟻金服、復星、萬向、寧波金潤、杭州禾博士和金字火腿等六家股東發起設立,註冊資本40億元,將專注于服務“二八法則”裏的“長尾客戶”,即大多數小微企業、個人消費者和農村用戶,通過“不做500萬元以上的貸款”,與傳統金融機構錯位發展。
網商銀行的一大特色在於,作為中國第一家開在“雲”上的銀行,和傳統銀行龐大的信貸員隊伍相比,沒有經營地域限制的網商銀行將只有APP沒網點、沒有信貸員、2/3員工為數據科學家、放貸由機器和大數據決定。——這些,都令其網際網路銀行的特徵愈加凸顯。
與之不謀而合的,是在“網際網路+”民營銀行的道路上先行一步的微眾銀行。早在去年12月,由騰訊領銜的前海微眾銀行官網就正式上線,並於1月4日發出首筆貸款,並因在貸款過程中,綁定大數據的“刷臉”識別技術引發市場的瘋狂猜想。
不過,儘管帶著“倒逼傳統金融加速改革”的厚望,微眾銀行從獲得開業批復、完成工商註冊到官網上線幾乎一氣呵成,僅用了短短5個月,但其“創新”産品的步伐無疑顯得遲緩。直到5月20日,其首款産品“微粒貸”才推出並進行內測,僅供通過“白名單”機制篩選出的最符合“微粒貸”定位的用戶使用,並給出每天萬分之二至每天萬分之五之間不等的貸款利率。公開數據,開始內測的20多天內,微眾銀行已向20多萬白名單用戶推送此産品,總共發放貸款5.8億元。
相比微眾,網商銀行或在産品戰中更加迅捷。網商銀行APP將在7月初上線,並將首款産品瞄向了個人信貸業務。在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的描述中,這款産品的目標客戶主要針對電商平臺上的個人賣家和個人創業者,同時推行純信用貸款,無抵押無擔保,整個流程線上上完成,隨借隨還。
B
“輕資産”搭建全新生態格局
無論是微眾銀行、或網商銀行,都致力於“大平臺”、“大生態”的搭建,通過把雲計算和大數據的能力開放給金融機構,加強主營平臺化、輕資産的業務。
越來越多的金融業內人士認為,網際網路銀行的到來,以及融合新技術和網際網路化的思維打造的金融産品的出現,將逐步打破現有市場的格局,令傳統的金融模式分崩離析。由此,以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民營銀行,也將與傳統銀行間展開激烈競爭。
不過,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來,網路銀行與傳統銀行將會形成“競合關係”,微眾銀行這樣的網際網路銀行可以輕易獲取巨量的用戶,而傳統銀行業有已形成的交易場所和應用場景,不存在誰直接進行相互的取代。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也持有類似觀點,他在網商銀行的開業儀式上直指,中國銀行的對手,不是另外一家銀行,而是如何能夠建立一個新的金融體系,支援和服務那些80%沒有被服務過的消費者與小企業。
有銀行內部人士坦言,傳統銀行受衝擊是必然的,但“從長期來看,網路銀行的介入必然將打破銀行業原有的業態,形成一個新的生態鏈”。事實上,無論是微眾銀行、或網商銀行,都稱將致力於“大平臺”、“大生態”的搭建,通過把雲計算和大數據的能力開放給金融機構,加強與傳統銀行的合作,主營平臺化、輕資産的業務。
而網商銀行開業同日,北京銀行和芝麻信用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或也為這樣的“未來”帶來了更多的現實色彩。據悉,作為芝麻信用首家合作銀行,北京銀行將與其開展信用資訊查詢和應用、産品研發、商業活動等多個方面的合作。如在取得用戶授權、保證用戶資訊安全的前提下,開展信用資訊查詢以及應用工作的合作等。
對於此次合作,多位金融業內人士認為,其在開啟商業銀行應用網際網路徵信先河的同時,也將為網際網路徵信大數據批量化應用於傳統金融做出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