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P2P怪圈:收益低不意味風險低 主因資訊披露不透明

  • 發佈時間:2015-06-04 07:16: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麗  責任編輯:劉波

  

圖片來源(資料圖)

    今年以來,P2P平臺的投資回報率基本呈現一路下降態勢,業內普遍認為,這標誌著P2P進入一個比較理性的發展狀態。不過記者調查發現,伴隨著投資者收益率的降低,融資企業的資金成本卻並未明顯降低。僅僅從投資收益率上看,無法判斷項目的實際融資成本,也無法直接反映風險水準。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P2P行業的發展怪圈就是其收益無法反映其風險水準,低收益並不意味著低風險,這主要是行業資訊披露不透明導致的。

  據了解,國內某知名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其平臺上投資者收益均為10%左右,但是融資者融資成本卻高達30%。而高額的融資成本勢必帶來高比例違約率,從而導致平臺壞賬率攀升。開鑫貸副總經理周治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P2P平臺提供資訊仲介服務,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大約是融資金額的2%-3%。擔保機構為P2P融資項目提供擔保服務,視項目不同,收取5%-9%的擔保服務費。通常,服務費和擔保費在P2P項目成立時,由借款人一次性支付。P2P平臺很少向投資人收費。但是,P2P企業的服務費、擔保費收費標準不透明,很少向投資者公開,容易導致投資者只關注收益率,忽視企業的融資成本。企業融資成本約等於給投資人的收益+服務費+擔保費。如果投資收益是10%,服務費是2%-3%,擔保費是5%-9%,那麼融資成本就高達17%-22%。過高的融資成本可能超出借款人的承受能力,加大了項目償付逾期的可能性,可能令投資人蒙受損失。

  理財范CEO申磊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行業慣例,P2P作為資訊仲介平臺,收取的資訊仲介費費率差別很大,因此僅從投資回報率上看,很難反映項目的實際融資成本,更無法直接反映風險水準。這種現象違背了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低風險的金融原理。網際網路金融目前存在剛性兌付問題,行業內無法形成風險定價體系,收益無法反映風險水準,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有悖金融基本原理。

  周治翰認為,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很少有實體企業能承受起超過15%的借款成本。當企業的盈利不能覆蓋利息支出,債務不可持續的可能性加大。目前,一些平臺在出現項目逾期時,選擇用自有資金填補這個窟窿,或者用借新還舊的方式進行剛性兌付,以維持平臺高收益來吸引投資者,但這是不可持續的。這些平臺在運營兩三年、經歷過三輪項目到期結算後,如果沒有外部注資,或者新流入資金無法填補資金缺口,風險將逐漸暴露。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一直翹首期盼的監管政策遲遲沒有出臺,周治翰表示,出臺監管細則能對行業起到規範、引導作用。在明確P2P的市場邊界和遊戲規則後,P2P平臺更有信心放開手腳去實現金融創新,這樣才能有利於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記者 劉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